睡眠时间约占人一生的三分之一,睡眠质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至关重要。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在期刊《睡眠健康》上发表了一项有关人类睡眠的研究。研究显示,人们对睡眠存在很多常见误区,一些看法甚至不利于健康。
这些睡眠误区,你还在相信吗?
误区1:“随时随地”入睡,是健康的
睡眠专家指出,在汽车、火车或者飞机上一开动就睡着,并不代表一个人休息得好,而是恰恰相反。
随时随地入睡说明一个人睡眠不足,随时要进入“微睡眠”或者轻度睡眠状态,这意味着你的身体非常疲惫,一旦有一刻空闲,身体就会开始偿还睡眠债。
误区2:晚上睡不好,白天补眠就行
晚上睡不好,白天补觉,再下一个晚上又睡不着,白天又接着补觉......这个恶性循环,只会让你睡眠状况越来越糟糕!
如果头一晚没睡好,第二天白天犯困时一定要扛住,要等到晚上合适的时间再睡。如果白天实在扛不住,顶多花10分钟打个盹,否则生物钟一乱,是很难调整回来的。
误区3:打鼾烦人,但大多无害
美国国家心肺与血液研究所表示,“由呼吸暂停引起的响亮鼾声”是睡眠呼吸暂停的标志,这是一个危险的睡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十分消耗精力,会增加患心脏病、心房颤动、哮喘、高血压、青光眼、癌症、糖尿病、肾脏疾病以及认知和行为障碍的风险。
误区4:睡前饮酒可以帮助入睡
酒精或许可以助人入睡,但好处仅此而已。事实上,酒精会使人处在较浅的睡眠阶段,并极大程度地降低晚上的休息质量。它会继续让你脱离快速眼动睡眠和更深层次睡眠,导致醒来时感受不到体力恢复。
误区5:睡不着就闭眼数羊
这看起来有道理:如果不躺在床上尝试入睡,怎么能睡着呢?然而睡眠专家表示,数绵羊超过15分钟并不是最明智的做法。
实际上一个健康的睡眠者大约需要15分钟才能入睡。如果辗转反侧超过这一时间,应该起床,改变周围的环境,做一些不需要动脑的事。
误区6:什么时候睡觉并不重要
睡眠专家指出,这是一个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错误认知。人们需要有一个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因为这与生物钟有关。它控制着身体的激素、体温、饮食、消化和睡眠觉醒周期。
研究显示,轮班工作者患心脏病、溃疡、抑郁、肥胖和某些癌症的风险更高,同时由于反应速度较慢、决策能力下降,发生工作事故和受伤的几率也更高。
误区7:睡前看电视可以帮助放松
不幸的是,这会让你度过一个糟糕的夜晚。电视、手机这些设备会发射出明亮的蓝光,而蓝光会让大脑变得活跃。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研究,蓝光对褪黑素(睡眠激素)释放的影响比任何波长的光都大。
睡前两小时内看电视或使用电子设备,意味着需要更长时间入睡,而且快速眼动睡眠时间会更少。即使睡了8小时或更长时间,醒来时也会感到昏昏沉沉。
误区8:能记住所做的梦,表明睡眠好
这是一个认知错误,因为每个人每晚会做四到五次梦。如果不记得梦境恰恰是因为没有被叫醒,睡眠没有被打乱。
法国一项研究表明,经常记住自己梦境的人,大脑信息处理中心活动更加频繁。他们通常在夜间醒来两次,在睡觉和清醒时对声音更敏感。
误区9:午睡时间越久越好
一般来说,20分钟左右是最佳午睡时长,超过45分钟会进入深度睡眠界限,容易出现醒后身体疲惫、迷迷糊糊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