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的几个小伙伴会时常为自己写不出爆款文而发愁:写的文章没几个人看怎么办?更没几个人点赞?你看人家写的一下子好几千的阅读量,点赞也是上百。再看看自己的,简直惨到不行,最多一百不到的阅读量,点赞数也是少得可怜。这样不行,得想想办法,要不在《今日头条》发发文吧,在那里看的人似乎多些。
如今,很多在网络上写文的人都为自己写出的文章没人看而苦恼着。有人因此已经放弃了写作,没几个人看有什么意思,干脆就不写了。我想,这样发愁的人大多写的都是所谓的自嗨文吧。
什么是自嗨文,就是让自己嗨起来的文,让自己写着高兴的文。与自嗨文相反的应该是爆款文,爆款文是让别人嗨起来的文。爆款文似乎也成了判定一篇文章写的好与坏的标准,写得好才能是爆款文,写的不好当然不可能是爆款文。
爆款文当然有写的好的,但不一定都好,而且评判一篇文章的好与坏,爆款文也不是唯一的标准。爆款文写的坏的也有很多,比如那些鸡汤文,就是坏的爆款文。读者不是因为你写的文章好而给你点赞,读者是因为你写了一些他心里所想、或是帮他解决了一些他遇到的问题而阅读、而给你点赞。
如今写文,解决问题、指导人生似乎成为了一种写文的风向标。这种情况的发生大概与当代人生活压力大有关吧。有些话憋在心里没人说,但是总憋着又怕生病,所以恰巧看到了一篇可以安慰自己的文章,看到作者写出了自己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写出了一些恰巧可以开解自己的文字。于是,这篇文就成了所谓的爆款文。
有些爆款文的写作是专业网络写手们写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在为你解决人生难题的同时,更多的是想赚钱。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琢磨着什么样的话题可以引起共鸣,或是现在发生了什么新闻热点,要追着这个新闻热点写才会有人阅读,他们是迎合着大众的口味而写的。比如,我就写过一篇《以人民的名义,谈一谈<人民的名义>》的文章,写的时候正是《人民的名义》上演得如火如荼之时,其实我并没有想写什么爆款文,只是觉得看完电视剧有些话想说,可没想到此篇文章的阅读量竟然达到了近一千,这也是写文以来,自己的一篇所谓的爆款文吧。可是,我并不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有多好,反而觉得写得干巴巴,但就是这么一篇文章,它的阅读量大大超出了所有其它的文章,原因就因为是一篇热点文。
最近《我的前半生》正在热播,剧还没演完,各种评论文章就已经成为写手们的追踪热点,里面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都被写了一个遍,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分析着写,甚至唐晶穿了件什么衣服都有人写。本来我也想写一篇的,但剧还没有播完,总觉得如果写也要等到整个剧播完才可以发声吧。
我并不是绝对地反对写爆款文,而是认为没必要篇篇都写爆款文。换句话说,整天为怎么写出爆款文而发愁,这样的写作本质上就变了味。如今本就是一个人人可以说话的年代,很多人对所谓的社会热点有自己的看法,这当然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能不能写出爆款文就应该随遇而安。如果正好写了一篇也就写了,没写出来也无所谓。
写爆款文其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你看那些爆款大咖,他们因为有团队要养,所以他们必须写出爆款文,不写爆款文整个团队就没法生存。但是,我认为,如此写作是偏离了写作的根本。
所以,到底写什么样的文章?文章到底为谁写?这个问题其实早在五四时期就有先辈们给出了答案。为人生还是为艺术?为人生而写,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为人生而写的小说在当时被称为“问题小说”。如果做一个不恰当的比较的话,爆款文应该是类似于当年“为人生”而写的文章吧。为艺术而写,就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究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后一种应该搁在现在应该就是如今的自嗨文吧。
如此看来,自己似乎是主张为艺术而写的人,写文不需要解决什么所谓的人生问题,纯粹是为了自嗨而写,为了高兴而写。
写作上不用太贪心,自己写嗨了,还想让别人点赞,哪有如此好的事情。大多写嗨的文章都不会受到太多人的喜欢,因为你只是满足了自己的情感,但你的这种情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跟你产生共鸣的。他们甚至因为你写的自嗨文太过悲观或是太过偏执,而认为你写的是一篇坏文章。
所以,写文时真的不用想太多。想自嗨,就不用想别的,就是让自己高高兴兴的写。刚看到一句有意思的话是梁文道在今天香港书展上刚刚说的:今天我们的写作还不如发猫的照片。无论什么爆款文还是自嗨文,可能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吧。但是能让自己嗨起来、能让自己写出一种幸福感,能让自己觉得有意义,也许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