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讲述在Linux x86-64中,静态链接程序(即不使用任何共享库(shared libaray)的程序)的运行过程。
序章
C/C++程序员在写程序时,总是默认程序是从main
函数开始的,我们会认为这理所当然,但事实上,当程序在执行到main
函数时,很多事情已经完成了。我们可以看看一下几个例子:
#include <stdio.h>
int a = 10;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printf("%d\n", argc);
printf("%d\n", a);
return 0;
}
在运行main函数的时候,全局变量a
已经初始化完成,并且main
的两个参数argc
与argv
已经被传了进来。
#include <stdio.h>
__attribute((constructor)) void before_main()
{
printf("%s\n",__FUNCTION__);
}
__attribute((destructor)) void after_main()
{
printf("%s\n",__FUNCTION__);
}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return 0;
}
执行结果:
before_main
main
after_main
构造函数before_main
会在main
函数开始之前被调用,析构函数after_main
会在main
函数结束之后被调用。
而C++中,main
函数之前所能执行的代码还会更多。所以,main
函数既不是一个程序的开始,也不是一个程序的结束。那么,一个程序到底是怎样开始和结束的呢,main
函数前后到底发生了那些事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话题。
Linux内核装载ELF过程
当我们在Linux系统的bash下输入一个命令执行某个ELF程序时,bash进程会调用fork
系统调用创建一个新的进程,然后新的进程会调用exec
系统调用执行指定的ELF文件。
在进入exec系统调用之后会触发Linux中的sys_execve
,它会进入内核为新进程的运行做一些准备工作,然后调用do_execve
。do_execve
会首先查找被执行的文件,然后将文件的前128个字符读入内存中,判断文件的格式。之后会调用search_binary_handler
去搜索和匹配合适的可执行文件装载处理过程。所以ELF可执行文件的装载处理过程load_elf_binary
被调用。
内核读取ELF的头部检查文件格式的有效性,之后寻找动态链接的.interp
段,由于我们只讨论静态链接,所以没有这个段。然后内核根据ELF可执行文件的程序头表的描述,将程序的段映射到内存中。调用create_elf_tables
初始化环境变量,并把参数放入栈中。最后系统调用返回的地址被修改成ELF可执行文件的入口点,对于静态链接的ELF文件,这个程序入口就是ELF文件的文件头中e_entry
所知的地址。
当load_elf_binary
执行完毕,返回至do_execve
再返回至sys_execve
时,系统调用返回的地址已经被改成了被装载的ELF程序的入口地址了。所以当sys_execve
从内核返回到用户态是,rsp
寄存器直接跳转到了ELF程序的入口地址,于是新的程序喀什执行,ELF可执行文件装载完成。
入口函数
Linux中的glibc的子目录
csu/
中有关于程序启动的代码。
一般情况下,系统链接器程序ld
会将编译器产生的可重定位目标文件构建成完全链接的可执行目标文件。而ld
链接器的链接脚本默认地指定_start
为程序的入口。
以下面这个简单的程序为例,我们来探查一下该程序编译后的入口函数:
int main() {
return 0;
}
编译:
$ gcc main.c
查看产生的可执行文件的ELF头部信息:
$ readelf -h a.out
ELF Header:
Magic: 7f 45 4c 46 02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Class: ELF64
...
Entry point address: 0x4004d0
...
我们只关心它的入口地址,但是这个入口地址指的是哪里呢?查看a.out
的反汇编代码:
$ objdump -d a.out
...
00000000004004d0 <_start>:
4004d0: 31 ed xor %ebp,%ebp
4004d2: 49 89 d1 mov %rdx,%r9
4004d5: 5e pop %rsi
4004d6: 48 89 e2 mov %rsp,%rdx
4004d9: 48 83 e4 f0 and $0xfffffffffffffff0,%rsp
4004dd: 50 push %rax
4004de: 54 push %rsp
4004df: 49 c7 c0 90 06 40 00 mov $0x400690,%r8
4004e6: 48 c7 c1 20 06 40 00 mov $0x400620,%rcx
4004ed: 48 c7 c7 04 06 40 00 mov $0x400604,%rdi
4004f4: e8 a7 ff ff ff callq 4004a0 <__libc_start_main@plt>
4004f9: f4 hlt
4004fa: 66 0f 1f 44 00 00 nopw 0x0(%rax,%rax,1)
...
可以看到0x4004d0
就是这个程序中_start
的地址。xor
是异或运算,ebp
指向栈底,所以与自身做异或运算会把ebp
设置为零,表面当前是程序的最外层函数。rdx
中其实存放的是rtld_fini
的函数指针,并将其存入r9
。pop
将argc
存入rsi
中,然后将站指针指向argv
,再通过mov
将该地址存入rdx
中。栈指针寄存器与掩码进行and
运算来重置自己。接下来,我们通过查看反编译的代码,会发现0x400690
是__libc_csu_fini
的地址,被存入r8
中,0x400620
是__libc_csu_init
的地址,被存入rcx
中,0x400604
是main
的地址,被存入rdi
中。最后代码调用__libc_start_main
,这个函数才是实际执行代码的函数,而之前的那些对寄存器的设置其实就是对__libc_start_main
的函数参数的设置。
x86-64的_start
的实现在sysdeps/x86_86/Start.S
中,我们其中的参数与相应地址和寄存器匹配:
main: %rdi <-- 0x400604
argc: %rsi <-- [RSP]
argv: %rdx <-- [RSP + 0x8]
init: %rcx <-- 0x400620
fini: %r8 <-- 0x400690
rtld_fini: %r9 <-- rdx on entry
stack_end: stack <-- rsp
__libc_start_main
csu/libc-start.c
中定义了__libc_start_main
函数:
int LIBC_START_MAIN
(int (*main) (int, char **, char ** MAIN_AUXVEC_DECL),
int argc,
char **argv,
__typeof (main) init,
void (*fini) (void),
void (*rtld_fini) (void),
void *stack_end)
这里可以看到其实main
函数有三个参数,除了argc
与argv
外还有一个环境变量表,这个环境表参数是由exec
传入的。事实上,三个参数的main
函数的出现只是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全局变量environ
来获取这个环境表的数组指针。
__libc_start_main
函数的具体实现中关于函数指针参数的使用顺序是:
1. __cxa_atexit ((void (*) (void *)) rtld_fini, NULL, NULL);
2. __cxa_atexit ((void (*) (void *)) fini, NULL, NULL);
3. (*init) (argc, argv, __environ MAIN_AUXVEC_PARAM);
4. result = main (argc, argv, __environ MAIN_AUXVEC_PARAM);
5. exit (result);
__cxa_atexit
函数是glibc
的内部函数,用于将注册的函数在main
结束之后,即被exit
函数调用,注册顺序与调用顺序相反。在静态链接程序中__cxa_atexit(func, NULL, NULL)
与atexit(func)
作用相同。所以,函数的执行顺序为init -> main -> fini -> rtld_fini
。我们甚至可以猜出这些函数的作用:
-
init
:main
调用前的初始化工作。 -
fini
:main
结束后的收尾工作。 -
rtld_fini
:和动态加载有关的收尾工作,rtld
是runtime loader
的缩写。
我们再回过头看看之前的反汇编代码,就会发现init
就是代码中的__libc_csu_init
,而fini
是__libc_csu_fini
。至于rtld_fini
的函数指针,是通过rdx
寄存器传入_start
中的。
所以__libc_start_main
函数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 确定环境变量在栈的何处。
- 如果需要,准备辅助向量(auxiliary vector)。
- 初始化线程相关的功能(比如pthread,TLS等)。
- 记录某些安全相关的信息(这不是一个独立的步骤,而是遍及整个函数)。
- 初始化
libc
。 - 为执行的退出函数注册
fini
,rtld_fini
。 - 通过传入的指针(
init
)调用程序初始化函数。 - 调用
main (argc, argv, envp)
。 - 以
main
的结果作为退出码调用exit
。
exit相关
由__libc_start_main
函数的实现可以看出,程序在执行完main
函数后都会执行exit
函数(具体实现在stdlib/exit.c
中)。所以,在main
函数中返回一个整型数值与在main
末尾用该值调用exit
函数是等价的。exit
会执行通过atexit
注册过的函数,然后调用_exit
来直接结束进程。进程正常结束有两种情况:
-
main
正常返回,由__libc_start_main
来调用exit
函数。 - 程序中直接使用
exit
退出。
这样一来,进程在__libc_start_main
函数末尾直接通过exit
结束,所以在main
函数中,我们可以不用return
。
\\ main1.c
int main() {
}
\\ main2.c
int main() {
return 0;
}
我们先编译这两个文件并运行,然后通过echo $?
来打印终止状态。查看结果会得到main1.c
的终止状态是一个随机值,而main2.c
的终止状态是0。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差异,我们再使用objdump
分别进行反汇编,对比汇编代码,我们会发现在main
函数的汇编代码里,main2.c
多了一个操作:
mov $0x0, %eax
所以,return
语句只是为eax
寄存器赋值,而终止状态就存在这个寄存器中,在main1.c
中,由于没有return
语句,所以最终由eax
寄存器得到的值是一个默认值。
c99规定,如果
main
函数最后没有使用return
语句,那么编译器要在生成的目标文件中自动加入return 0
。C++编译器也同样如此。
还有一个问题,之前提到的反汇编代码中为什么在调用__libc_start_main
后还会有一个hlt
操作呢?
事实上,在Linux
里,进程必须使用exit
系统调用结束。一旦exit
被调用,程序的运行就会终止,因此__libc_start_main
永远不会返回,所以_start
末尾的hlt
不会执行。但是如果__libc_start_main
没有调用exit
,即函数返回了,那么hlt
指令就可以发挥作用强行把程序给停下来。
补充
在本文开头提到的在main
函数前执行的那些特殊代码,会由链接器负责插入到__libc_csu_init
函数中,然后由它调用。__libc_csu_fini
也是如此。然而这两个函数在程序以_start
为入口时会被调用,但是我们将程序入口换成其他函数,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先看个例子: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t foo() {
printf("%s\n",__FUNCTION__);
return 0;
}
void bar() {
printf("%s\n",__FUNCTION__);
exit(0);
}
__attribute((constructor)) void before_main()
{
printf("%s\n",__FUNCTION__);
}
__attribute((destructor)) void after_main()
{
printf("%s\n",__FUNCTION__);
}
int main() {
printf("%s\n",__FUNCTION__);
}
强行把foo
函数换成程序的入口,并读取a.out
的ELF文件头部,然后进行反编译:
$ gcc -e foo main.c
$ readelf -h a.out
ELF Header:
Magic: 7f 45 4c 46 02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Class: ELF64
...
Entry point address: 0x4005d7
...
$ objdump -d a.out
...
00000000004005d7 <foo>:
...
此时foo
函数已经代替_start
成为程序入口,执行程序:
$ ./a.out
foo
Segmentation fault (core dumped)
可以看到,没有了_start
函数,也就不会执行__libc_start_main
,所以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并没有被执行,而且由于程序没有用exit
来结束,所以产生了一个段错误。
再将程序入口换为bar
:
$ gcc -e bar main.c
$ ./a.out
bar
程序成功运行,而且成功退出,但是同样没有调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至此,我们就明白了main
函数执行前的初始化工作和结束后的收尾工作到底是谁在执行了。
结尾
最后,我们通过一张图来总结一下Linux中一个C/C++程序的运行过程:
内核通过exec
运行一个进程,在C start-up routine
中,系统会自动调用一些初始化函数,再执行main
函数,然后通过调用exit
,先执行那些通过atexit
注册的函数,再进行一些收尾工作,最后使用_exit
结束进程。
要想进一步了解,可以阅读以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