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在一起说起孩子,经常能够听到“孩子胆子小”“孩子淘气”“孩子不爱说话”“孩子聪明”“笨拙的”“漂亮的”等等,给孩子贴上各种好的或者不好的“标签”,这样做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孩子真的如你所说的那样吗?
儿子35个月前,很难双腿同时起跳,去游乐场玩蹦蹦床经常见他在上面跑动,他身体偏重不够轻盈,弹跳有些费劲儿,但我没给他贴标签。入园后,看到老师会牵着儿子的双手,帮助他在蹦床上练习双腿蹦跳,锻炼提升儿子的这个能力,相信孩子内在也是有成长动力的,经常看到儿子自己蹦跳,应该也是在练习吧。。没多久,儿子居然可以做到了。想来如果当初给他贴上“肢体协调差”“不会跳”的标签,孩子有可能现在也跳不好,而孩子的蹦跳能力是跟感觉动作功能还没有发展充分有关,大动作经过慢慢加以训练,就会越来越好的,根本无需担心焦虑的。
儿子34个月时,爸爸给他买了一辆三轮自行车,他很喜欢经常坐在上面玩儿,却很少见他主动去蹬,而是每次都会要求爸爸推,所以在4岁之前基本上这辆车就是“手推车”,爸爸在后面推,他的两只脚搭在脚蹬上,仿佛在飞快的骑行,实际上丝毫没有用力。当时我是很想给他贴标签的,不过还是忍住了。在4周岁2个月时,爸爸带他去迪卡侬,第一次试骑两轮自行车便飞奔而去,爸爸只能在后面望影兴叹。没有想到,两轮自行车完全省却练习的过程,就骑的非常棒了。回想,爸爸的辛苦推行,何尝不是儿子技能的训练呢?没有催促,没有责备,没有抱怨,没有贴标签,让孩子能够在一种无压力轻松状态下,去体会去感受去琢磨,从而掌握了骑行的技巧。才有了今天骑两轮车的游刃有余。
去年圣诞节去看儿子的演出,发现这个小孩舞蹈跳的真好,动作做的很到位,韵律感也不错。而之前我却不这样想,又差一点给贴上标签,很庆幸没有给孩子贴标签!在儿子的跳舞过程,我看到了他认真的态度,因为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在前面领舞的老师,我体会到了儿子的努力,那一刻,我的眼睛是湿润的。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呢?
当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孩子有可能就成为标签的样子,会自卑,不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而给孩子贴上好的标签,难道就好吗?孩子为了必须与他被贴的好标签保持一致,而充满压力,或者太过于在乎外在的评价,为寻求别人眼中的自己而失去自我的认知。所以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标签,都会阻碍家长和孩子对自我认知的体验和表达能力,唯有知道“你就是你”,而不是“你是什么”才能真正增强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