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不知从何时起,“学习”这个在很多人记忆中直等于痛苦的事悄悄的火了起来。各种高水准,高质量的平台,专栏,节目获得了无数眼球,让人受益匪浅。例如:(免费广告,以示感谢)
高晓松的晓松奇谈
罗胖的逻辑思维,得到
李笑来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但是相比之下其他的“声音”就让我有一些震惊。例如这则广告
元学习 - 如何零基础学会编程或任何事
上过课的很多学生在上完这个课就利用这门课传授的学习框架,直接入门学会了:
基础编程
绘画
写作
外语
弹琴技巧
......
跟你一样,我看了这个介绍的时候感觉那是欣喜若狂,特别是在有我非常信任的老师的背书的情况下。顿时感觉这个可能就是那个传说的”Master Algorithm" (超级算法)- One algorithm rule them all。有了这个技能我将征服一切,接着各种美好的画面在眼前展开 - 在雪山上风驰电掣, 在浪尖上左右翻转,公司里侃侃而谈,拿奖拿到手软。。。你懂的。
于是赶紧去找那个“买买买”的按钮,感觉必须马上下单,一窥究竟。赫然间就看到了下面这个报价
XXX会员 200 元,非会员 1200 元
擦了擦眼睛,发现自己没有多看一个零。说实话我当时觉得我被这个数字狠狠的抽了一下。一个边际成本(多卖一份的成本)几乎为零的一个网路课程要价1200块。你还只能看一遍,不能存。这确实有点超出我的想象。
那到底是买还是不买呢?想起了那句话Too good to be true。太过美好的东西总会不太有可能是真实的。最终我觉定不买这个课,同时也决定分享一系列我的学习策略和践行经历(在硅谷学习应用人工智能的历程) (其实是因为没钱 T.T )
下面进入正题。
我对“元学习”的理解
我没有找到”元学习“的官方定义。我觉得这个概念的来源是元认知(metacognition).
元认知(Meta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在一九七六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同理”元学习“可能指的是—— 学习(动词) 学习(名词),类似于李笑来老师的微信公众号的名称“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名字里面隐含的那层意思(学会了学习再去学习)。所以“元学习”这个课虽然名字看上去很炫酷,可能还是老生常谈,就是想教大家如何学习吧。这里必须佩服一下这个课的讲师起了这么一个好名字。如果这个课叫做《教你如何学习》,吸金力可能会大打折扣。
言归正传,到底什么是”元学习"呢?
相信大家上高中的时候,班上总会有那么一个“傻”学习的小明,孜孜不倦;还有一个“会”学习的小刚,身轻如燕。小明总是要花几倍于小刚的时间去学习,可是最后成绩条上的排名却总是在小刚的后面。这里小刚的奥秘就是他的“元学习”能力。他知道哪些单词他需要复习,也知道多久需要复习一次;他知道自己哪个数学公式理解的不好,需要做哪些练习题;他知道自己总是把哪些历史人物,时间搞混,需要特别注意区分。小刚知道自身的能力的优势和劣势, 总是能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游刃有余。
”元学习“,是指你对于作为学习者的自身的感知和控制。
这个话看着很烧脑。你可以试着用两个身份去看这个定义——你妈和你自己。你妈就是那个感知者,你就是那个学习者。一个人负责监控调整,一个人负责努力干活。这里的魅力就在于当这两个身份合二为一时,你就能不断的打磨出一个最适合你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做到各种“速”成,所向披靡。
概念有了,那到底该怎么做的呢?
在我看来如果元学习是一个发动机的话,那么它会是一个五缸的发动机,由以下几个缸组成:
- 研究制定目标
- 发现,评估已有资源和技能
- 制定计划
- 执行计划
- 评估,调整
举个例子——三个和尚打水吃
小和尚自己的时候
目标:喝水
资源:小和尚,扁担,桶,水瓢,小河; 技能:挑扁担
计划:一个人下山挑扁担喝
执行计划
评估,调整:完美!不需要调整!
然后来了个瘦和尚,小和尚自己还是按照之前的方法,打水喝水。没过多久小和尚就不平衡了,凭什么瘦和尚啥也不干还有水喝。于是两人就重新评估,调整。结果是这个样子:
目标:公平的喝水
资源:小和尚,瘦和尚,扁担,水瓢,小河; 技能:挑扁担
计划:两个人一起出力,抬扁担打水喝。
执行计划
评估,调整:出力一样,一起喝水。公平,不需调整。
再然后来了个胖和尚。原版故事是三人比着懒,谁也不打水。水没的喝,庙也被烧了。这里咱们演绎一个新结局。小和尚,瘦和尚心理不平衡以后,就又评估,调整了方案。结果是这个样子:
目标:公平的喝水
资源:小和尚,瘦和尚,胖和尚,扁担,水瓢,小河; 技能:挑扁担
计划:三人轮流打水,每次打同样量的水。
执行计划
评估,调整:出力一样,一起喝水,公平。皆大欢喜。
嗯,通过这个小寓言,你应该很快就能记住这五个技能,以后想忘都难了。当然了,光知道这些技能还不够。还需要在真实问题中,不断练习提高。不下苦功夫,怎么能拿奖拿到腿软呢?
这里这五个技能并没有发挥出他们的全部实力。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目标,资源,计划可能复杂到你穷极一生也看不清楚。计划执行的好坏,目标达成与否,可能等到我们退休了,也没有人能告诉我们结果。但是做到完美,找到终极正确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目标。关键的是在我们走在不断学习,前行的路上。面对每一个新的挑战的时候,都能看得更清楚一点点,做得更好一点点。
除了这五个技能,猜猜看这故事中哪个点比这五个技能更重要。
。。。
(想,想,想,猜,猜,猜)
(想,想,想,猜,猜,猜)
(想,想,想,猜,猜,猜)
(想,想,想,猜,猜,猜)
(想,想,想,猜,猜,猜)
。。。
对了,是和尚可以感知到自己的心理不平衡。试想一下,小和尚如果一开始就不觉得心理不平衡,那么就。。。没有然后了。
感知到做事的自己,是贯穿这五个技能的核心能力。就好像在做这五件事的时候,要一直记着你有着”你和你妈”这双重身份。在学校里,我们大多数都是只扮演着“做事的人”的身份:听讲,做作业,考试,被老师家长骂,循环往复。明明很努力了,却总是走不出这个怪圈。即使是毕业了以后,上班,面临新挑战的时候,我们也常常只有一开始的时候都能做到用这双重身份。但做着做着就变成了只剩下做事的那个自己形单影只的走向死胡同,撞向职业天花板。
强大的自我感知能力是提高这五个技能的根本要素。是促成“元学习”的五个缸每次旋转的点火器。
- 当高考成绩差了5分达线的时候,如果你能感知到是你目标订的过高,那么下一次努力可能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 当因为别人没有令你满意而愤怒时,如果你能感知到是自己对他人技能的估计的失误,那么愤怒就可能会变成理解,同时也增强你对这个技能的解读。
- 当你因为货物没有准时到达而焦虑时,如果你能感知到事物固有的不确定性,那么可能下一次计划时你会加一个备选方案。
- 当你在篮球场上发挥失常时,如果你能感知到是防守队员总是把你逼到不利你的投篮,那么可能下次训练时你就会刻意练习这个角度。
- 当又一次申请升级失败时,如果你能感知到你自己一直在找其他人的问题,那么可能下次你就会真的找到自己改进的方向。
莽莽丛林中,重要的不是要找到那条“走得最多的”路,而是要感知周围的树木花草,感知自己的心境,状态,坚定的迈出属于你自己的那一步,不断前行。最后,你可能没有走到那个别人看到的,或存在,或不存在的山顶,但是你一定会在你的身后留下一条属于你自己的那条路。一个是点,一个是线,我会永远选择那条线。
自我感知这个技能是一个大杀器,是一个需要穷极一生不断打磨的技能。
©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自本人微信公共帐号:思故是(sikaoguwozai);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