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火车上打发时间看了《十二公民》,受教许多。
法学院的老师要求十二人对一个案件进行谈论,时间为一小时,十二人只能全部同意一个观点,案件中的嫌疑人有罪或无罪。
大部分人都觉得这次讨论在做无用功,因为学生们在模拟法庭已经举例证明凶手就是那个被怀疑的亲生儿子。
第一轮投票,十一人投票有罪,只有八号投票无罪。
他们大多数是学生家长,有一个是学校保安,一个是学校商店小贩。除了八号,其他人都想尽快结束这场讨论,对于八号的无罪极其不理解,言语嫌弃地对八号开始集体攻击。
八号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这些孩子日后有可能是法官,检察官,他愿意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讨论一个人的生死,他希望这些孩子能够秉公执法,也希望在座的十一人都能够认真讨论。
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一个人心里赞同,可是迫于规则只能继续讨论。
第二轮投票,八号暂时弃权,十人投票有罪,一人投票无罪。
九号年轻的时候被批斗,是背后一个声音给了他力量支撑着他坚持下去,所以他想给那个男孩一个机会,所以投票无罪。
八号终于有了继续说服大家的勇气,开始搜集证据里的漏洞,比如在火车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证人老头的证词并不可靠,因为火车声音巨大掩盖了其他声音。
比如证人老头腿脚不方便,根本不可能在20秒后看到凶手逃跑。
随着证据漏洞的越来越多,接下来的每一轮,无罪和有罪的投票数都在不断的变化,支持无罪的越来越多,支持有罪的越来越少。
最终,所有人在释放自己的同时都投票无罪,八号开心的笑了。
电影中最后的镜头是,八号重新返回到讨论室,拿起自己落在椅子上的证件,原来他是检察官。
电影中塑造了一个完美的检察官形象,一身正气,坚持不懈,他不厌其烦绞尽脑汁地寻找证据中的漏洞,用事实说服在场的每个人同意他的观点。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因为他不想未来的执法人员对任何一个人轻易定罪,该低头的时候低头,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认识真相。
看完电影,我不禁感慨,如果现在的公检法人员都有如此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冤家错案,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为非作歹,我们一直提倡的法治社会将会越来越健全。
除了检察官形象,电影中鲜明地呈现了不同人群之间的矛盾。
北京人对外地人的歧视,对河南人的偏见,处处针对,出了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屎盆子往外地人河南人身上扣。
保安与小贩之间的矛盾,小贩为了养家糊口,为学生跑腿偷着送泡好的方便面,被保安撞见连骂带踢,开水撒在手上还得赔笑,谁都不容易。
对富二代,房地产商人的歧视,习惯性地为对方贴标签,有钱人的钱都不是干净的,有钱人没有真感情,有钱人就有犯罪的可能。
父亲与儿子的矛盾,儿子不好好学习,父亲打了儿子,儿子就离家出走导致父母离婚,六年来儿子没有跟父亲说过一句话,可是父亲还在起早贪黑地开出租为儿子攒钱。
这些矛盾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给人戴上有色眼镜,这部电影使我深刻地明白,生命不易,勿妄评判。
无戒365极限挑战2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