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还是读万卷书?作为一个读书爱好者,我相信行路,也笃信“纸上得来终觉浅”。那些经历丰富事件密度大强度大的人,那些doer行者们,是我的偶像,也许是觉得自己只会读书,因此对罗红们更是仰慕不已,都是一辈子,那种活法才叫精彩。
我内心深处多少有些看不上只会读书的人,包括自己,读书不是什么难事,无非是花时间而已,现在的书大都以读者为导向,可读性已经大大提升,而且书目种类繁多,这本不喜同样主题的可以找出很多,无非有人喜欢读书有人不喜欢却喜欢干点别的,比如看看国产热门电视剧,受到的关于政治、社会、民生、权力的教育十足有料。
相比做事,相比做成事,读书是容易的。道理千千万,要讲都会讲,信不信行不行才是对人生的磨砺和考验。读书只是快餐,加速了认知的积攒却始终需要行路来验证,内化之后的成败得失才是自己成长的营养。
读书容易还在于作者都按照逻辑梳理好了所有内容,找到那个线头一路捋过去,答案的就在那里。可行路不是,没有逻辑充满无常还有无聊,如果每件事情都去思考其意义,那无非还是用读书来框框行路,可是要不对经历进行审视,那在认知层面行万里路一定比不上读万卷书。非结构化的大数据困境,介于意义与无意义之间的摇摆,囿于个体体验贫乏与个性化不具有普遍性的局限,行万里路之后也许只能写下薄薄的一册小书,几十页书稿凌乱地“堆”在桌上,在行者看来已经“吐血”的话,读者未必买账未必共鸣。所以,会讲故事绝对比会讲道理值钱,至少书可以写得厚一些[呲牙]关键是一个好故事才是一段好经历。
个人化的书写只需满足自己对生活的热望,让相信的更坚持,让好奇的更有趣,让凌乱的更胡乱,让鄙视的更无视,让有爱的更热爱。
克里斯蒂娜·考弗曼写道:“我是站在战壕里的企业建造者,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以求获得有意义的实际结果。”一语道出我的心声️求知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