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3日:今天收听收看《超级个体》的专栏时,我正在一个英语学习中心,打算学完专栏后开始练习英语朗读,听完专栏内容,我先花20多分钟时间整理了自己身边的手提包,扔掉了一些没有用的超市购物收据、过期无用的车票等杂物,合并整理了零钱并放好。我发现,钱包里竟然还有一些我国庆节后去香港度假时换的港币纸币和硬币,硬币有近20个(还挺沉的),在北京正常情况是没有地方需要用到港币的,除非你去银行兑换回人民币,一个多月来,我竟然每天都背着不会用到的港币来回上下班的?!看来,整理随身携带的手提包还是很有必要的……整理完了之后,我觉得心里舒畅多了,打算学完英语回家,就从整理衣橱开始,以现在的需要、合适、舒服为标准,把还比较好、但已经不适合自己的衣服洗干净捐赠出去。以前,有的衣服总舍不得,觉得材质还挺不错的,只是当前不太适合了,没准儿以后什么时间还会再穿,可一放就是一两年没再动。现在要思考“不良库存等于负债”和“零库存”管理等理念,审视现在这些衣服对我真的有用吗?舒服吗?适合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洗干净捐赠出去也许更有意义。然后最好把留下的衣服,按整套的方式把一身衣服搭配好,分类挂在衣橱里,免得临时搭配比较低效。
图片来源:得到《超级个体》专栏
还要把家里的家具用品慢慢合理清空一些,昨天我在留言里写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今天我要开始践行,一天开始一点点,从整理冰箱、手机APP、舍不得扔掉的旧手机和衣橱开始,然后还有家里的家具用品和书籍,以及毕业证书、体检证明等等(当然,需要存留的物品则要整理好、存留好)。
不要活在过去、逃避现实和恐惧未来,真正重要的是自己要按新认知来修炼、践行,来自体验的认知刷新更高效、更可贵!
我还可以把这种方法用在学习与工作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时间分配模式,“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花了宝贵的时间在学的东西是不是对我有用的、适合的?是不是真的有助于提升我的工作效率、提高我的综合素质、让我感觉身心舒服的?或者把“断舍离”的清理模式用在我的工作方式选择上,在选择一种工作方式之前,思考一下这样做是不是对于“安全优质节目播出”的目标有用的、适合的、我感觉舒服的?
我突然觉得,有用(有价值)、适合(最适合的是最好的)、舒服(是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这三点是一种符合常识的判断需求,否则,人生就会比较拧巴、不自然或纠结,而“有用、适合、舒服”几乎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无疑可以帮助你提高生活的品质,进入一种身心愉悦、更自然与放松的状态。吴军老师在评价股神巴菲特时,就指出巴菲特的核心智慧是常识,而常识有时恰恰是人们最容易忽略的东西,比如“股票要低价买高价卖”的投资常识有时就因看似简单反而容易被人们忽视。巴菲特的股市原则之一是“不做自己不懂的事情”,就符合我们中国话里说的“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的那种常识;再比如李笑来老师提出的“不要让自己的估值大于自己的价值”就符合“做人要诚实、最事情要踏实”的常识。我觉得,这种选择当下“有用的、适合的、舒服的”整理物品与自我内心的“断舍离”的自我修炼,也符合“要提高生活品质、要花时间与精力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一常识性理念。
这种方式也适用于“自我管理”,我做这样的事情,是有用的吗?是适合的吗?是感觉舒服的吗?这是一个锻炼独立思考与深入思考的过程,好似“吾日三省吾身”,是对自己的选择能力与智慧的修炼。
我期待,在行动中刷新自己的认知!好,现在先练习英语去了,这对我涉及到翻译国际新闻的工作而言,是有用的、适合的,也是我的兴趣所在、让我感觉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