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很久以前就很喜欢看武侠小说和电视剧,觉得能从这虚幻的世界中看到一些真实而鲜活的东西,即便揭去了所有阴谋阳谋、诡异巧合、刀剑武功,似乎还存着热血在流动。只是我看现在的许多书的时候,常觉得浮于文表或困于刻板,少了些放纵的真实。这本《笑傲江湖》是金庸先生的名著,自是要读的,电视剧早已看过,而且看了不止一个版本,书却一直未提起劲来读。这次抽闲暇时间略略翻阅了一遍,不算认真,前前后后大约有几个礼拜。我读书虽慢,不过这次花了这么长时间,可见这本书并不是特别对我的口味。我觉得相比《射雕》、《天龙》等书,《笑傲》的格局不算很大,其间男主人公令狐冲时常出现的自怜自哀和自暴自弃也使我偏离了迷妹之路,少了一些代入感,就不得劲儿了,倒是在结尾和后记的时候看得比较有意思。
金庸先生在后记中提到“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这一点我是很赞同的,我以为那便是我在阅读武侠之初所追寻的隐藏在故事和人物背后的一些真实。金庸先生还提到“聪明才智之士,勇武有力之人,极大多数是积极进取的。道德标准把他们划分为两类:努力目标是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是好人;只着眼于自己的权力名位、物质欲望,而损害旁人的,是坏人。”又“中国人在道德上对人要求很宽,只消不是损害旁人,就算是好人了。”这段论述让我想到了文末时恒山、少林、武当共抗日月神教侵袭时少林主持方证大师的一段话“我佛慈悲,为救众生,却也须辟邪降魔。杀一独夫而救千人万人,正是大慈大悲的行径”,代表正义的使者们最后力图反抗魔教的办法实在算不得光明,这一情节又一次引发了我对正义这一主题的一些遐思。无论是侠义精神又或是人格品质,正义都是一个需要直面需要定义的部分。在我观察生活和历史事件当中,我以为在中国社会普遍上人们对“大正义”的实际定义确实是满足多数人的愿望,而“小正义”则是不害人,并且相比于正义的手段和过程,民众更重视正义的结果。我认为这里边存在着一种自相矛盾的关系,使得侠义少见于日常生活而又被平民百姓所喜欢。我常自以为是个颇有正义感的人,若杀我一人能就天下苍生必欣然赴死,但若是叫我为了苍生杀了爹妈,杀一个挚爱着我的人,我却是办不到的。想来我并不是一个大慈大悲的人,不过像令狐冲一般是个隐士罢了,我想我还是不如他的,不过只是力图成全自己的正义。另一说,现代社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个人意识更为突出了,集体意识退居后位,我以为为国为民的侠义武侠式微也有一部分是这个原因,也许现代人倒更能欣赏一个人的俠义了。
再者说到爱情这件事上来,英雄美人、儿女情长总是不在武侠小说里缺席的。起初我对令狐冲与任盈盈的爱情并没有什么感觉,一个是因为未能忘情复又开始,一个是因为爱起于被爱。我常觉得收拾好了一段感情后再重新去爱是对爱情对人的尊重,但我也承认这想法过于不成熟和完美主义,现实生活当中也常难做到挥剑斩情丝,我们总是脚腕里绑着对过去的牵挂继续前行。金庸先生又说道“盈盈的爱情得到圆满,她是心满意足的,令狐冲的自由却又被锁住了。或许,只有在仪琳的片面爱情之中,他的个性才极少受到约束。”是了,不是有人说单恋是爱情最纯粹的表达方式。我记得塞林格说过“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我想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长久的享受爱情的忐忑和孤寂,而最终选择了性、婚姻、清晨六点的吻和一堆孩子这样的爱,我们在一些牺牲和约束中寻求相互慰藉和扶持,这样想来任盈盈和令狐冲的爱情也是挺好,也是完满的。
最后,其实我挺喜欢不戒和尚和桃谷六仙,我觉得他们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