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小城市的一个普通的家庭。平凡而快乐的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虽然学习也知道努力,但总感觉自己的天分和努力程度都不怎么出众。一路读了普通的高中,普通的大学,普通的研究生,然后进入普通的大专学校教书。我对大学和研究生所学的食品相关的专业并没有特别的喜欢或讨厌情绪,事实上大学的专业也只是我一时冲动所做的选择(父母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也不能给我太多的建议,他们支持我自己的选择)。毕业后感觉真的不想再做和专业相关的工作,于是靠着自己还说得过去的英语能力找到了目前的工作。既然如此,我在做着和自己专业不搭边的工作多年后,为什么还想翻译一本有关营养学的书呢?这说起来就有点话长了。
从小学开始,我好像对英语就有了比较浓厚的兴趣,也许是因为在我上第一节英语课前,父亲曾嘱咐我英语一定要用心学,因为它不像数学语文,如果学不会父亲还能帮上忙,英语只能靠自己了。这里要说明一下,我刚学英语那会,还没有现在铺天盖地的英语辅导班。可以说,那个时候几乎一个都没有。好吧,那就靠自己学习吧。也许真的是因为父亲这个提醒吧,我的认真学习似乎也见了成效,至少当时的英语老师注意到了我的努力,所以我就成了班里的英语课代表。
初中的时候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位在当时很难得的英语老师——他非常注重英语的听说能力,而没有完全被应试教育所束缚。这样的教育至少对我是有效的,我还记得初中考高中的时候,我的英语拿了满分。真的很感激我的刘老师。
高中时英语学习进入了全面应试阶段。每天不是做笔记就是做习题。但无论如何,语法还是得到了强化吧,至于学习效率的衡量,我也不知该如何评价。高考英语是126分,不高不低的成绩,我现在居然还记得。因为高考的其他几门课程我成绩平平,之所以还可以去普通的大学,英语也算帮了大忙。
靠着高中的英语基础,刚上大一的时候就把英语四级考过了,虽然只是六十多分,不过我是我们班唯一一个大一通过四级的学生,呵呵。然后大二把英语六级过了,虽然分数也不算高,但又是班里第一个过六级的学生。当时我的同学和老师都觉得我的英语很厉害,其实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英语也真的说不上很好,只是借着以前的底子多做了一点针对考试的练习而已。我上大学那会,还流行听收音机,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收听了当时中央经济广播电台的《空中英语教室》节目,纯正的美音,有趣的话题和讲解,让我瞬间着迷,从此就一直追随下去。但是需要坦白的是,我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去听,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配合大量的练习。所以虽然一直在听,但提高的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即使如此,还是有一点点成绩可以汇报的。当时我参加了两次学校举办的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一次一等奖,一次特等奖,哈哈,基本全靠长期听标准美音节目后自己还拿得出手的语音语调了。不过当代表学校参加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可就原形毕露了,因为光有漂亮的语音语调是远远不够的!!!!!我现在还记得一次参加全省比赛的时候,当评委问我前面的一个参赛选手是否愿意去西藏工作,我当时就傻了!词汇量呀,自如表达想法呀,这些我还差得远呀!可惜比赛回来后,我好了伤疤忘了疼,很快就回到了原来的模式,距离真正有效的英语学习还很远。
我感觉自己好像骨子里就缺乏一种迎难而上,挑战自我的精神。大四那年已经开始流行考研热了。我因为数学不是那么好,所以避重就轻转而选择考化学,没有选择换专业,也没有挑战一流院校,总之借着还不太差的英语功底相对舒服的经过考研的考验,成为食品专业相关的普通院校的研究生。三年的研究生生活相对比较宽松,此间还是会听听《空中英语教室》节目,只可惜还是处于游手好闲的学习状态,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大量的输出练习,没有效果检验。不过宽松的时间对我还是有个好处的,就是当我没事在图书馆闲逛的时候,无意间开始了自己的读书之旅。因为在此之前,我不记得我热爱读书。我现在还记得有天在图书馆我发现了一本叫做《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的书,打开看看才知道原来是一本有关职业规划的书,但是写得生动有趣,很讨人喜欢。从此我就开始了自己的阅读生活,不过可惜的是并没有及时配合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习惯,以至于现在真的没有再多可以夸口的了。在此期间,我也接触了一些英文原版的书,印象深刻的是《大草原上的小屋》,感觉很有生活气息。虽然英文书和文章读的不多,读懂的更不多,不过至少已经尝到了一点甜头,觉得自己的世界在一点点变大。
研究生毕业后,因为实在对自己的专业提不起兴趣,所以就靠着自己的那点英语底子在一所大专学校找到教英语的工作。当时也有人说这也太可惜了,学了七年的专业,说不要就不要了。但当时的我也没想那么多,还觉得自己既勇敢又幸运。不过干了一段时间后,自己也开始迷茫起来,虽然也教一点点食品营养方面的课程,但主要还是教英语,专业不对口,评职称就是问题,而且更关键的是,我骨子里就觉得人需要有一技之长,所以就开始想着不如把自己的英语再好好提升一下,这样就算不是英语专业,至少也可以说自己有专业的水准。于是在2007年暑假就兴冲冲跑到新东方去学习英语口译,不过到了那里和真正做过口译的大牛们交流后发现,可能自己并不适合这样的工作,哎,于是就只好安静下来再思考了。在思考过程中我到是保持了研究生期间开始的阅读习惯,读英文原版书也多起来,不过依然没有勤奋做笔记,写心得,真是懒人一个呀。顺便提一下,前些年一直听一个叫做《冬吴相对论》的节目,感觉对自己的认知水平确实有提升,虽然有时听到特别激动的时候也记下只字片语,但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文章,还是因为懒呀!现在临时总结一下对我的影响:人如果面死而生,会活得更有价值。我的理解为当我站在生命尽头往回看时,很多东西都不重要了,但是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那一点点贡献可能就是我生命的最大意义吧。所以我开始思考,我到底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呢?好难的思考题呀!
一边思考还得一边工作,我还是一节一节的在上课。当我教授食品营养方面的课程的时候,总是感到非常的痛苦,可能一方面原因是我感觉自己对自己的专业热情不高,另一方面是我一直不能找到满意的教材,那些现有教材我自己硬着头皮都很难读下去,怎么可能指望让我讲得有声有色呢?我面对学生的目光,总是觉得很惭愧,对自己教授的课程一直极其不满意,可是又苦苦不知出路在何方。于是我在痛苦中苦苦挣扎,冥冥中英语再次出手相救,我发现了一本让我激动不已的营养学英文原版书,天啊,原来营养学也可以这样迷人!!!这么说吧,读了这本书后,我真的开始喜欢自己的专业了,这距离我读大学已经过去了长长的16年!!!
于是我有了翻译这本书的想法,我的英语学习与我原来的专业在此有了完美的结合,同时,如果我能完成这本书的翻译,也算是我自己的一个小产品吧。于是从2014年年底开始,我进入了翻译书的模式,期间也是时断时续,因为并没有规定一定什么时间完成,所以效率很低,但无论如何直到现在我还在坚持。
反思过往的自己,虽然有了阅读习惯后也开始喜欢思考问题,但由于不常常动笔,所以不能得到反馈,也就不能进一步促进思考。
英语学习中核心的内容应该是用英语学习,也就是用英语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任何领域,应用英语越多,学英语效果也就越好。英语能力的有效提升应该是建立在大量输入(听和读)后的大量输出的基础上,也就是多说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