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路从北京到银川,到乌鲁木齐、吐鲁番,再到喀什,记忆中待了大半个月的喀什,居然是从整个37天行程的第八天就开始了。但此时,初到新疆时的那种紧张与不安,早已被吐鲁番的安宁祥和抚平。
抵达青旅
刚到喀什机场时,我惊讶地发现这里并没有一般城市那般完整规划的秩序,没有机场大巴、找不到公交车、所有的出租车都坐地起价。在即将对这个城市失去好感时,我遇到了一位热心的乌市姐姐,我们一同拼车前往市区,在了解到我是独自出行后,姐姐一路热心主动地帮我问询维族司机附近适宜季节的旅游景点,并嘱托我要注意安全。
在艾提尕尔清真寺广场同乌市姐姐告别后,那时大概是新疆时间2点,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广场。广场左侧有一群白鸽和几个喂食的维族孩童,右侧有两三头骆驼静坐着咀嚼着,靠近马路的花坛边沿坐着一排晒太阳的维族老人,再加之四周或高或低的建筑都极具异域风情,在告别转身看见广场的那一瞬间,恍若穿越到了某个古老沙漠小镇的中心。整个人呆滞了几秒,所有的不快都抛到九霄云外,只剩下爱涌上了心头。
我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看着手机地图,计划穿过广场去寻找坐落于广场后方喀什噶尔老城里的青旅。
当我穿过广场往小巷深处走去时,发现路口没多远就设立了警务站和只供行人通过的障碍物,协警都是维族人。在询问某个协警大致路线后,一路走下去又陆续看到好几个警务站,如此密集的警务站点布置不免又让我紧张起来。
当我按照地图的显示来到青旅门口时,发现附近都是大门紧闭的建筑,无论如何都找不到青旅的招牌。或许是我穿冲锋衣、拖行李箱太突兀,又或许是迷路的不只我一人,当我刚挂下青旅的电话,旁边一个路过的包着头巾的维族少女就朝我热情地笑着,并用手指了指青旅紧闭的大门。“那里”,她说。恰巧此时迎我的人开了门,女子便又笑着离开了,来不及多说一句话。或许,也正是那一瞬间温暖善意的笑脸打开了我半掩的心门。
探访老城
在这种阳光明媚、温度也刚刚好的午后,青旅除了一个生病的日本姑娘就没有其他人了,在与她进行简单交流后,我便独自去探索这座风情万种的老城了。走着走着,意外地碰见青旅义工小哥,小哥正好陪我兜了一圈老城就去忙他的事了,而此时我的情绪也渐渐放松下来,开始享受老城静谧的午后时光。
这座老城纵横交错着许多街道,每条街道都到处散落着天真自由的孩童,他们热情也羞怯,是遗落在喀什噶尔老城的明珠,也是它孕育着的希望。他们三五成群,或奔跑在巷子里,或同游人嬉闹,或与协警玩耍,所到之处都是欢声笑语,他们才是真正自由的灵魂。
百年老茶馆
老城里,在库木代尔瓦扎路和吾斯塘博依路的交汇处有个“百年老茶馆”。老茶馆墙体主色为蓝绿色,是典型的两层维吾尔族风情建筑,同时也是喀什目前仅剩的一家百年老茶馆。听说受过央视的采访,还听说曾经很热闹——多年前的每周五做礼拜时,城区附近的信徒都会聚集到艾提尕尔清真寺,然后去老茶馆喝一壶茶,再沾着茶水吃馕,好不热闹。
老茶馆占据着老城最热闹繁华的地段,现在依然有许多老者每天前来喝茶吃馕,或在阳台上围桌而坐,或在房间地毯上盘腿坐着,絮絮叨叨地讲着永远不会结束的故事。
有那么一天我起得比较早,和朋友来这里的二楼坐着享受时光溜走的惬意。早上的时光是属于当地人的,平实,却也炫目。在阳台坐着点一壶藏红花茶,加几颗晶莹透亮的蜂蜜晶体,让味蕾去感受金色茶水在舌尖绽放出清爽甘甜的滋味,再看看吾斯塘博依路上过往的人们是如何开始新的一天、看天空略过的成群白鸽又是飞向何方,时光就此慢了下来。若是下午来老茶馆坐坐,又会发现别有一番风味。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茶馆二楼总有一个老者撩拨着热瓦甫弹唱维族民歌,旁边还有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附和着节拍敲打牛皮鼓,欢快而活泼。
清晨一瞥
如今整个老城都算得上是冷清多了,尤其是淡季时候,过往的维人少,路上游客也少,只是老茶馆对面的烤包子铺永远都排着长队,本地人一盘一盘地打包带走。那天早上我早起到处溜达时,就蹲守在这儿等着下一批烤包子出炉,老板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麻利地包着包子,旁边站着一个戴头盔小伙在他耳边举着手机以便他听电话,丝毫不耽误包包子的时间。一批刚出炉,满满一大铁盘好几十个包子就一抢而空,只庆幸自己提前预定了一个。
那天早上又恰好是周末,烤包子铺对面路口有个卖牛奶的小男孩,小男孩是学校足球队颠球记录保持者,印象中是能够连续颠球200多下。早上的喀什没有阳光,温度也低,小男孩把连衣帽戴得紧紧的,随意地和朋友聊着天。有人来买牛奶时就熟练地拿出干净塑料袋,用圆筒状的铁勺舀一勺,收完钱后继续闲聊起来。
我走过去跟他商量着,要不往我随身携带的杯里舀一勺,如果一勺还有剩余的我就不要了。可能是第一次碰见我这样的顾客,我们沟通了一会儿他才理解,这时他爸爸过来了,我便笑着跟小男孩说明天继续来。可是,这居然是生牛乳啊!拉完肚子第二天再经过时,远远地看见他爸爸就赶紧溜走了,但牛奶味道真不错。
老城里还有许多裁缝店,店主都是男人们,店里挂的衣服也都是男式西装和帽子,帽子有维族的、塔吉克族的,还有一些其他休闲的。也是在这天清晨,我穿过很多紧闭的店铺,才看到路口这一家裁缝店挂好了服装在营业,中年男子店主坐在门口的缝纫机前,只抬头瞅了我一眼,就继续低头做着手里的活儿,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牛羊巴扎
喀什有个出名的荒地乡牛羊巴扎(巴扎是维语“集市”的意思),也叫活畜交易市场,据说是亚洲最大的牲畜集市。马、牛、羊、驴、骆驼,这里都有得卖。每周日的牛羊巴扎场面极为壮观,所有的木柱铁杆上都系满了牲畜,头挤头地并排站着,以便买家挑选。巴扎最外围是交易马的地方,那里还特意空出一小块试马的场地,买家们驰骋着骏马,呼啸而来,奔驰而去。
我和台湾姐姐计划一起坐公车去牛羊巴扎,从市区到荒地乡的公交就那一路车,于是在车站又意外地认识了另一个台湾姐姐(喀什大概是我见到台湾人最多的地方),我们一同前往巴扎。上了公交才发现,车上除了我们几个女生,剩下的全是维族大爷,没有一个维族女人,也没有其他任何游客。大家挤挤攘攘地站满了整个破旧的公交,在终点站荒地乡又一齐全下了车,涌向巴扎的方向。
刚进巴扎就看到一排用木头搭起来的摊儿,卖的全是些喀什到处可见的食物,比如把羊肉和胡萝卜一起放在搪瓷缸子里煮熟的缸子肉,再比如现做的馕和抓饭,以及南疆遍地都是的西瓜、哈密瓜之类的瓜果……此外,还有的棚里挂满了类似腰带的皮制品,摊主正蹲着在制作未完工的作品;路边也还有零散的小推车在兜售系在牛羊脖上的驼铃,而买家却是小朋友和我这个游客。无论如何,这里可以算得上是一条功能完备的“商业街”了。
午饭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和一个姐姐买了馕和羊汤在棚子下坐着吃,却意外地发现这个形状像甜甜圈的馕出奇的硬,怎么使劲都掰不开,我还号称自己是女生中力气相当大的,结果也败下阵来。正当我们讨论着怎么解决时,桌对面走来了一个60岁模样的精瘦老人,他端着份羊汤和馕就坐下了,于是我们私下讨论着看他会怎么掰开。
老人没有注意到我们的目光,镇定地用双手使劲把馕往两边掰,发现掰不开后,就把馕抵着翘腿的膝盖,以膝盖为支点往两侧使劲儿,这才费劲地掰开了。我们几人相视一笑,放弃了吃馕的想法,只把羊汤和茶水喝了就离开了。
当夜幕降临
老城还有许多精通不同手工艺的匠人,黄昏时分我们溜达到一条很偏僻的街道上,看见“马蹄铁骑铺”的木质招牌下,就地坐着个匠人在打磨着什么,我们走过时他甚至连头都没抬一下,一直在专心地做着手里的活儿。
匠人背后是维吾尔族风格的雕花墙体,再加上红色的木门、用木棍支起的木窗,和眼前不知作何使用的木架与粗麻绳……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觉得不真实,像梦。仿佛我们是跨时空的参观者,参观着不同于我们世界的生活;但就像梦会醒来、也终究会遗忘那样,我们也会回到各自的生活中、会忘掉这里的一切。
老城被解放北路分成东西两部分,艾提尕尔清真寺在西边,东边还有另一个小广场,是夜市广场。在这里,每当夜幕降临时,美食也就降临了。
这里的夜宵不同于内地,有卤羊头、羊蹄、羊蹄筋,有鹰嘴豆、米肠面肺、糯米卷坚果类的甜品,还有烤鸡蛋和烤鸵鸟蛋……当然,切糕和新鲜水果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也自然是不可少的,即便是在渐入冬季的11月,瓜果依然清甜可口,切糕的种类也颇为繁多,有巴旦木、核桃、花生、瓜子仁……
我最爱的还是牛奶核桃切糕,由牛奶和糖浆混合包裹核桃成形,每咬一口唇齿都弥漫着牛奶的芳香,嚼碎时又巧妙地将两种味道融合起来,让人上瘾。当然,喀什美食如此之多,我也必然会遗憾错过很多美食,剩下的那些就留给你们自己去发现吧!
再见老城
从帕米尔高原再次回到喀什,我们换到艾提尕尔清真寺一侧的青旅入住,青旅在临街的二楼。有天临近中午时分起床,意外地发现在街边一个不起眼的靠墙停车位上,有个老人坐在搬来的四角椅子上,朝着路边围着围布在剃头,这情形真是熟悉又陌生啊!
我曾在重庆洪崖洞附近的隧道里见过路边理发、在北京西二环某片居民区里也见过路边理发,眼前浮现的记忆只剩这两处了,但它们和眼前的情形没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就是场景不一样了。理发师傅都一样沉着专注,我这种看客流露出的感情也都一样市井,让人又惊又喜。
某天午后在老城闲逛时,发现老城里还有一个公共馕坑,好几个妇女结伴带着面粉来这里打馕。她们铺着麻布坐在地上,一边有说有笑地聊着天,一边和着面打馕,轻松又愉快地干着一天的活儿,尽情享受着掌控时光的每一刻。
走着走着,我们误入了一家飘着音乐的居民小院,原来是三个年轻男子在打馕。他们用手机播放着维族流行歌曲,其中两人轮流将上半身探入馕坑,把馕一个个放入坑中,另一人则将离坑远些的馕摆在近处,十分默契,想必这也是他们长期生活积淀下来的节奏了。
老城里也有专门卖馕的夫妻店,女人在屋里揉面,男人在屋外借助半球状模型将馕贴入坑中,然后用铁钩钩出烧好的馕堆放在馕坑的另一边。不同于老城里其他家普通的馕,“穆和塔记曼牛奶油馕”家的馕是有夹心的:有巴旦木仁馕、玫瑰花酱夹心馕、牛奶油馕和核桃仁馕,口味更加多样化。玫瑰花酱夹心馕尤其受喜爱甜品朋友的喜欢,咬到夹心处流出的都是玫瑰花香的清甜,新结识的女孩们无一不爱这样的甜美。
但比起遍地的馕,我最怀念的还是漫天飘香的烤肉了,连不吃羊肉的新疆姐姐都会每天来上几串。在喀什时,我们在不同朋友的推荐下,每天换一家烤肉店,才吃到第三家,就彻底爱上了那家不知名的烤肉店,于是之后每天都会带着新认识的朋友去。一直到离开喀什的前一天,我带着不同的朋友去了三趟。
早上点的薄皮包子,肉馅劲道,咬开皮,汤汁儿流得满嘴浓郁鲜香;晚间抱着夜市买来的一丫西瓜去他家吃烤串,普通羊肉串的块儿就不知道要比内陆大多少,肉质还相当鲜嫩,偶尔一两块肥肉也不腻嘴;深夜12点又得知朋友生日,于是一群人一窝蜂似地跑去炒菜喝乌苏,吵吵闹闹到最后一桌才不舍地跟店主告别,那个总是皱着眉头一脸不爽的店主也终于在那晚开怀地笑了。走时我说了不少话,他也该是对我有些印象吧?只可惜当时没有拍下任何照片作留念,只庆幸如今我还依然清楚地记得他的模样。
别了,喀什
如果不是翻起那些旧照,我早就忘了在喀什为了一家抓饭、一家乳鸽汤或是一家大盘鸡就能走老远去觅食的日子,忘了和小朋友们在高台民居的空地上踢足球、在老城路边不足半米高的球台上打乒乓球的时光,而一旦回忆起来,那些开心、不舍与遗憾也就全都清晰地涌上了心头,让人莫名伤感起来。但我那么爱喀什,我当然会一直记得他们或热情或自由的笑脸,而这些笑脸也足以温暖我很长一段时间了……
爱,遗忘,纯真,美好。在喀什,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