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雾霾,指数爆表了,学校停课了。初一年级的王同学应该是长出一口气,这是周日下午,他收到的最好的消息吧。
周六,王同学的妈妈在家长群里和老师说了一下他的情况,我看到手机上显示的文字,一个一个都能在心上戳出一个洞来。
我从来没有想到,也无法想像孩子听到上学,就浑身发抖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恐惧才让孩子能从心理进化到生理上表现出如此的样子?
老师的回复中可以看出,连续几天都没有带书的孩子,老师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
孩子是不希望,家长和都是讨论这样的事情的,王同学仍然希望自己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好,我估计这个年纪的孩子,肯定不愿意再由父母来替他处理事情了。
今天,雾霾停课,不用去学校面对老师,王同学终于可以暂时缓一口气了。
感情容易遮蔽真实,受害不一定无辜。
孩子无辜,但不一定能免责。多次不带书,怎么说也不对。一次两次都是可以宽恕,如果连续多次,那就会被视为挑衅。太紧张却没有引起重视,面对困境也不知道求助,到头来,厌学逃避也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只能让人感叹可怜。
老师有错?我却觉得老师更多的是无可奈何,面对一群孩子,这样的一个孩子造成的影响,怎么消除?没有带课本造成的知识空洞,不下重手,也补不上,再拖延下去,只会造成更多的欠账。拖不是办法,只有想办法解决。
记得有一本书里,讲到一位初中的班主任,给学生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跟上。是呀,如同跑步一样,先保证跟得上老师的节奏,再说能不能跑到前面。跑着跑着,发现一个学生落得很远,老师拉了一次,跟不上,再拉一次,还跟不上。老师如果再去拉,有可能把老师也落在后面。
老师,也是一种资源,应该平均分配给每个学生,如果一个学生因为落后而独占,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这话说得残酷,但至少要保证自己有实力与其他人是一个水平,才能保证公平,这不是一个人群的法则吗?
家长很可怜,却也可恨。孩子从小上学,该养成的习惯都没有养成,到头来只知道要结果,把所谓的结果导向用在孩子身上,这,是最大的不公平。一次没有带书,是孩子的忽略,两次以上,家长就没有一个提醒的义务?如果家长进行了提醒,孩子依然如故,那么,就得请家长特别要注意这个事实,了解孩子是不是在认识水平上存在着什么障碍。了解事情的真相,再慢慢在陪伴中找到孩子应该走得正确的路。
我见得例子不多,但仅见得的几个例子中,无一例外,都是有一个共同的归处,就是看孩子如何,一定要知道家长是如何的。这话这样说了,你们也就这样听了,似乎没有什么。但这话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孩子好,家长改造少不了。
如果拿着老经验当成宝,那么孩子任何一点新的东西,在你这里都没有回应,只得到一句:玩这个干什么?快去学习去。
或者,这有啥意思?
一个一点儿也不开放的家长,如何可以与孩子的思想同步?
如果拿着考核员工的方式来考核孩子,一分多少钱,扫一回地多少钱,那么你觉得有多少员工会真的心疼老板?会不会在你睡熟的时候,给你盖上被子,然后在你醒来的时候,问你要钱?
如果觉得孩子是你前世的仇,咋看都不顺眼,那就请远离仇人吧,否则,在力气小的时候,你欺负他,力气大的时候,他欺负你。你能咋的?
奴役只能带来反抗,金钱只能买来背叛,成人世界的原则,同样会在你这个成人和那个未成年人之间最终上演。
想不明白,为什么家长总觉得自己比孩子强大。在人生这个大游戏里,谁又能一定说自己会比孩子强?如果真的你比他们强,那么只能说明你的教育无比的失败;如果他们最终比你强,那么又只能说明你现在的浅薄。既然来去都是错,那就要明白错误的根源在于,你现在觉得你比孩子强大。
再回到,前面的那个母亲,我多少能看得出来,她对自己的成长和事业相当满意,但可惜她觉得她这样的优秀基因没有传到孩子那里,于是就怨气四泄,我估计孩子在家里活得也挺委曲,那不敢上学的结果,有多少是她自己在努力?
不反思一下自己的过去和现在,那么就只有所谓的茫然。
不管怎么说,要感谢雾霾,让这个可怜的孩子能够暂时缓一口气。但是孩子,你自己要明白,躲得了一时,躲不过一世,最终还是要勇敢面对。你现在就是一只在暴风雨里的小船,先保证自己不要沉没,坚强的挺过去。只要风暴过去,把自己的小船漏水的地方补好,把风暴扯破的帆好,把你自己的体力补好,把精神补好……把一切都补好,面向大海,那里还有更远的路,你要坚定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