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教育当中,有一句话叫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说谁的话?谁想需要的话?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校跟老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环境当中展示的充满说教的标语口号、名人名言,以及名人画像、现成的图片。
记得有一年,台湾大学的林士真教授到一所学校讲学,她组织所有听课人员分组对这所学校的文化进行了调查研究,最后竟得出一个结论,这所学校的文化是死的。原来这个学校楼道、走廊呈现的物质文化除了名人名言、名人画像,就是标语口号,走廊上下,教室内外,满满当当,琳琅满目。为什么说他们的文化是死的?到底怎样的算是活的?林教授说环境是属于儿童的,儿童才是环境创设的主人。
前年到北京11学校、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参观,发现教室墙壁、走廊墙壁展出的都是孩子们的作品或活动后的成果,连走廊顶棚都挂满了“帽子周”的成果一一各种各样的帽子,校园显要位置还成为孩子们贴海报的地方,处处彰显个性,彰显才艺,呈现的是一种真实,一种鲜活。另外在幼儿园,我们看到教室墙壁、走廊墙壁,展示的都是孩子们的作品,连区域规则都是孩子们自己研讨、画出来的,所有的环境都是属于孩子的。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环境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是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展示的舞台,它应该是有生命的,能够和学生对话的,满足学生兴趣需求的一个平台。那么这个平台应该展现什么呢?我想,一是可以根据班级活动主题,展出活动作品。二是举办学生个人作品展,张扬个性,如书画、作文等。拓展到空间环境,可以举办师生个人才艺展,如个人钢琴音乐会、个人演唱会等等。三是设立专题墙,如赞美墙,鼓励学生善于发现他人亮点,写到赞美卡上贴到墙上,激发正能量。如设立“我来问你来答”专题墙,鼓励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获得快乐。再如设立月度人物、年度人物专题墙,让先进人物有位置。需要展出的肯定还有很多,我想孩子们最有发言权。
名人名言、标语口号到底要不要?我的看法不是不要,而是要尽量的减少,最好放在学生平行视线的上方,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自我展示。并且我们的标语口号要尽量的触动人的心灵,引起强烈的共鸣,而不是冷冰冰充满说教的一句话。记得在北京一所大学的墙上曾经看过几句话:微笑的你真美,乐学的你真好,健康的你真棒。让人产生一种亲切对话的感觉,容易产生共鸣,受到教育。
教育就是要追随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来开展,把教师擅长的发挥到极致,把学生喜欢的发展到极致,我们要把孩子放在环境的正中央,让环境有生命,让学习看得见,实现校园处处育人,时时育人。(2017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