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于红梅老师有四年了,作为特级教师、国培专家的她身上有很多光环。四年前来我作为一名老师,也作为她的学生,和她走过佳木繁阴的夏、走过麦粒渐满的秋,希望总与收获同行。
师者 当襄岭沉谷
今年于老师发起了100日更写作活动,每天在APP里更新不得少于600字的文字,向自己语文教师的身份发起挑战。
100天里,有时灵感如涌泉,1小时就把文章搞定,有时却吭哧瘪肚地硬挤,一天的零散时间加起来需要5、6个小时才能凑出一篇。
我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几次拟题几次推翻,看书加百度折腾了六个小时,感慨学生作文之艰难。这次体验也明白了老师开展读写活动的目的,其中应该有一点,就是让一线老师真切感受写作时的黔驴技穷,然后认真对待每一节习作课,为孩子创建科学的作文梯度,寻找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这便是于老师的智慧,“教育者,非为过去非为现在而为将来。”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要求。从前,我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没有生活体验,写的作文套用素材,千篇一律。
如果只有抱怨,却不虚心的去体验去寻找,那么作为教师的我将永远不知道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师生永远只会是两条背向而行的平行线,渐行渐远。
师者 当反躬自省
“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光亮,教师应该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我清晰地记得,“百日读写活动”刚刚写了一周,创作就出现瓶颈了,根本不知道再写些什么。然后我开始学习群里各位名师的作品,宝姐的细腻,曹老师的深邃,姜老师的清新,大师哥的明朗,赵老师的平实,新疆凤老师的温暖,准妈妈薇老师的自然.......期间也有写不下去的时候,但只要收到大师哥和小姜老师以及宝姐的点赞,我便会打开文章再读再修改,如果某篇文章收到于老师的大拇指,我可以开心好几天。
写简书的一百天,每逢聚餐就总会听到抱怨“你把你手机放下!“我说:“不行,不行,我写简书呢,必须打完卡,你们先吃。”在这样的环境下写作,写出来的东西的质量可想而知。
果不其然,没几天,我便接到老师的电话,老师严厉指出我的态度,“不想写可以不写,但绝不可以敷衍。“没有深度的思维,没有美感的语言,选题缺乏思考,对理论知识的探索欠缺。”
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我拒绝了大部分应酬,认认真真的对标曹永兵老师,整理这些年来,老师给我指导的十几节课,每一个板块的背后的理论支持与设计意图。
为什么我是这样想的?而老师修改以后,变成了这个样子。为什么老师修改后的板块儿,收到了特别好的课堂效果,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赞誉?为什么自己想不出来这样的设计?
感谢我的老师带给我的教育思考,平地流水的课堂想博得现在学生的喜爱,那真是有一点点“强人所难”。真的,当我们腹诽现在的孩子不好管的时侯,或许真正应该做的是想办法提高自己——没有比先改变自己更简单也更重要的了。
师者 当孜孜矻矻
功不唐捐。功夫是不会错用的。百日的读写,让我明白文章出苦心,只有下足够的功夫,灵感才会飘然而至。
教育亦如此,须有一颗沉潜下来的心,才能使灵感和创意不期而至。你以为自己坐享其成,其实是功夫到家之后的必然收获。老师常常鼓励我们的话:“没有白走的路,踏实做自己。”嗯,处处留心和积累,回顾、回味、静观、静思,如此才会有不枯竭的妙悟。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老师,我一直在模仿、在学习。这个教师节里,我想用文字感谢老师的指引-----我也要做老师那样的师者,怀揣一颗匠人之心,在教育的路上,倾心投入,执着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