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皮囊》是一本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作者蔡崇达和我一样也是一个80后,写的是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讲述了一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
作者的家庭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挣扎,可是作者没有刻意去渲染任何悲苦的情绪,只是客观地在陈述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母亲的房子》这篇文章,作者的母亲在经受一次次打击后所展现出的坚强,让我觉得自己获得了鼓舞和力量。
这本书是2014年出版的,现在京东文学销量榜上却依然排在第五位,这是一个相当难得的成绩。在微信里搜索“皮囊”就可以读到这本电子书。
下面给大家摘抄一段书中的内容:
“母亲讲过太多次这块地的故事。那年她二十四岁,父亲二十七岁。两个人在媒人的介绍下,各自害羞地瞄了一眼,彼此下半辈子的事情就这么定了。当时父亲没房没钱,第一次约会只是拉着母亲来到这块地,说,我会把这块地买下来,然后盖一座大房子。母亲相信了。 买下这块地是他们结婚三年后的事情。父亲把多年积攒的钱加上母亲稀少的嫁妆凑在一起,终于把地买下。
在姐姐和我出生后,父亲的公职因为超生被开除了,还罚了三年的粮食配给,内心虚弱的父亲一脆弱,干脆把自己关家里不出去寻找工作。母亲不吭声,一个人到处找活干——缝纫衣服、纺织、包装。烧火的煤是她偷邻居的,下饭的鱼是她到街上找亲戚讨的。她不安慰父亲,也不向他发火,默默地撑了三年。直到三年后某一天,父亲如往常一样慢悠悠走到大门边,打开门,是母亲种的蔬菜、养的鸡鸭。父亲转过身对母亲说:“我去找下工作。”然后一个月后,他去宁波当了海员。 过了三年,父亲带着一笔钱回到了老家,在这块地上终于建成了一座完整的石板房。
父亲花了好多钱,雇来石匠,把自己和母亲的名字,编成一副对联,刻在石门上,雕花刻鸟。他让工匠瞒着母亲,把石门运到工地的时候还特意用红布盖着,直到装上大门宣布落成那刻,父亲把红布一扯,母亲这才看到,她与父亲的名字就这样命名了这座房子。 当时我六岁,就看到母亲盯着门联杵着嘴,一句话都没说。几步开外的父亲,站到一旁得意地看着。”
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后,也被感动了,欢迎到我的朋友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