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520亲子成长迹】社群,两位字友穿越时空,用各自参加的线下讲座隔空对话,有一张图,让我感触很深。
我们离一个失败的家长有多远?
1、当众批评孩子
2、极少表扬孩子
3、用别的孩子挤兑自己的孩子
4、总用自己年轻时的事情教育孩子
5、“我都是为了你好”挂在嘴边
6、把教育寄托给学校与请家教上
7、按自己的认识给孩子定标准
8、总以物质奖励当成激励孩子的方法
9、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闻不问,不感兴趣
10、总想探视孩子的隐私
11、夸大孩子的缺点
12、夫妻的教子观念常常对立
13、在孩子面前吵架
14、“过一天算一天”的生活态度
15、过于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
16、说理不做理,重言教轻身教
17、总认为自己没有教育孩子的能力
18、对孩子有求必应
19、替他收拾所有弄乱东西
20、总为孩子的失误找理由
我不是一个宝爸,但却是一个立志要成为“持证上岗”的未来超级奶爸,也已经给未来宝宝写过13封信。看着这20条“离合格父母愈来愈远”的“真言”,竟然有莫名的强烈的认同感。
孩子是一张白纸
见过身边的朋友亲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有时候会很怜悯被教育的孩子,孩子本是一张白纸,父母才是这张白纸最重要的书写者,孩子有问题,一定是父母自己写了错别字。
所以,绝大多数孩子的问题的根源在于父母这边,父母写了错别字,就应该自己去校验核对,而不应该把问题指向一张白纸,白纸会有什么错呢?
相信其实很多父母都懂这些道理,但是为什么还是会经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很本质的原因是因为缺乏思考和反思,如果没有思考和反思,就很难觉察到自己不合理的行为,没有觉察,更不会有改变的意识,没有意识,便不会在行动上做出改变。
我们拿第一条来说“当众批评孩子”,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我们都知道当众批评孩子不好,但是当我们在当众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真的会自我觉察到吗?
大多数的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孩子犯了错,你很生气甚至愤怒,你出于对孩子教育引导的“责任”,就会马上做出反应,你觉得自己在“教育引导”,实际上,你却是在批评孩子,而且在那个当下,你可能根本无意识是在当众,还是在私底下,因为你根本察觉不到自己是在批评。
觉察不到自己在批评,这才问题的根源,更重要的是,当下你没有觉察到,事后,你也根本没有去做过反思,于是,我们可能一直犯着这样的错而不自知,而其实这才是我们最需要从根源上解决的问题。
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觉察自己?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快速觉察自己的不足?
有,记录!
为什么是记录,因为如果我们有记录的意识,有记录孩子成长轨迹的习惯,我们就会有意识的去观察孩子,去陪伴孩子,就会有意识的在事情发生之后去回忆,去复盘之前发生的事情,而在我们回忆复盘的过程,我们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觉察的过程。
还是拿“当众批评孩子”来说,假如白天孩子犯了错,我们当众批评了孩子,但是当下可能不自知,晚上,我们记录下白天发生过的事情,记录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去回忆复盘当时孩子犯错的场景。
比如可能是在饭店,可能是在商场,可能是在他的同学面前批评的他,这时候,当我们懂得“当众批评孩子是不对的”这个道理,是不是会立马被唤醒,也就是立马能觉察到当时我们是在“当众批评孩子”,有了这样的意识和觉察,我们在下次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更大概率上在当下觉察到自己不合理的行为。
即使我们还是会再次犯错,但是我们一直在做记录啊,也就是一直在复盘,思考,觉察自己,我们要相信,当我们不断去觉察自己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有成长,我们一定会离合格的父母越来越靠近。
不动笔墨不读书
一直说育儿育己,孩子是一本厚厚的书,能读懂孩子的只有父母,孩子成长的前提,应该是父母先有成长,父母成长了,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读懂孩子这本书。
忘了是哪位名人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是如果不记录,不思考一些书上的内容,那还不如不读书。所以如果要读懂孩子这本书,从做记录这件小事开始吧。
以前,自己为了追求成长,会听很多知识付费的音频,有时候一天可能会听6个小时以上,听完自己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但是感动又如何?
花大量时间看完、听完的知识,没有复盘,没有思考,没有记录,结果就是快速被自己遗忘,学了等于没学,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存在的一个问题“懂了很多道理,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对于父母而言,就是“懂了很多道理,但依旧经营不好家庭,教育不好孩子”。
如何破这个局呢?想必大家也已经能想到,对,还是记录。
什么更最重要?
我们一直说:输出倒逼输入,这句话没错,但我更喜欢另外一句话:输出倒逼思考。
为什么我会更喜欢“输出倒逼思考”,因为我觉得思考比输入更重要,其实就算我们有很多知识的输入,但是如果没有思考,等于没学。
而其实我们的时时刻刻都在接触身边的人和事,时时刻刻都在与这个世界相处着,所有的这些所见所闻所遇,都是可以引发我们思考的,而只要我们思考了,我们就可能觉察到自己,改变自己,成长自己,而记录可以倒逼我们做更好的思考。
现在的我,已经完全没有像以前那样花大量的时间去看书,听音频,而是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记录,交给了思考。我自己是写日更的,只是有一些没有公开发表而已。所以,现在每天的标准事件就是记录。
自从开始日更记录以后,发现自己看书,听课程的时间少了,但成长却更快更稳了。
我个人并不建议做父母的花很多的时间去看书,学习课程等,如果把更多精力放在陪伴孩子,观察孩子的身上,并记录下孩子的成长轨迹,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相信大家可能也会与我一样,不再那么焦虑,并发现另外一片天。
当然,这并不是建议大家就不需要看书,不需要学习了,我只是在分享我自己的经验:通过记录得来的思考,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仅此而已。看书学习,知识输入,当然还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离一个失败的家长有多远?如果你发现那20条“真言”中,你躺枪了好几条,那么现在开始,从记录开始吧。
记录,是最好的自我教育
【520亲子成长迹】的观察员冉教授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家庭教育中的自我教育,冉教授说:
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只有能够激发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如果您在家里边只是灌输甚至打骂孩子,那你搞的是假教育、伪教育,搞一辈子越搞越错。
家长成长的四部曲:第一步,发现自己仅仅有教育子女的愿望还不够,还要有行动;第二步,仅仅满足于我“在教育”也不成,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第三步,进一步理解“身教重于言教”,关键在家长自己;第四步,悟出:成功的身教,来自家长的自我教育。
非常认可冉教授的这句“成功的身教,来自家长的自我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出问题,一定是原件出了问题,家长和孩子都应该做自我教育,而记录对孩子也好,对家长也好,都将是一个最好,最直接有效的路径。
记录,是最好的自我教育,让我们反思自己,觉察自己,让我们向成功的父母渐行渐近,离失败的父母渐行渐远。
1年52周,10年组成“520”。1周1篇育儿记录,10年之后,记录替我说出“我~爱~你”!
【520亲子成长迹】,一个关注家庭成长的社群,小班制精致群,52人报团儿成班,互为字友,彼此见证成长之路。
孩子有你的陪伴,你有我们的陪伴,加入520,十年之后,我们依然“见字如面”!
我是【520亲子成长迹】发起人,一个持续记录者,如果你也在做记录,也想让家庭的成长有迹可循,欢迎点击链接或扫码加入520,我们一起相伴走拾年。
链接:【520亲子成长迹】(点击查看520社群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