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概是为了能向死而生。
就如大哥在分享会最后说得,通过学习死亡,找到自己的现世意义,活好,活的健康,而不止是为了活的长命点。
死亡是最好的发明。——乔布斯
生命是个轮回,不管你现在是不是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总有一天,你的生命能量是回归食物链的最低端。可能是微生物,也可能是虫子,也可能是秃鹫,也可能是树木。
生命对于万事万物是极为公平的,所以,并没有贵贱轻重之分,尊重万事万物是我们该取的处世态度。
前几天就是清明节,在还未到清明节,清明节高铁预售的前一个月,我就定好抢票闹钟,跟我哥说好,清明一起回家,两人准备好撸起袖子抢到清明节来回的高铁票。
为什么这么想着回家扫墓呢?
我想大概是想奶奶了。
大抵是为了在奶奶墓前边安静地描摹墓碑上文字,边在心里同奶奶讲话。
我在描摹墓碑上那记录奶奶的出生年代及丈夫及死亡时间的短短十几字时,一个人生命历程就用那短短几十字概括了。
我的心情特别平和,感觉自己与于奶奶安静地相处着,很开心自己能做这样的一件事,感觉就是在为奶奶化妆,让奶奶在这只属于她的节日里能美美哒。
其实我家是祭拜扫墓地是有三处的,有爷爷以及爷爷的爸爸,但我记事起他们就不在了,所以只有奶奶,是我一直记着的长辈,能产生对话面的,能说些悄悄话的。
清明节大抵是我们能最正常最坦然面对生死的特殊日子了。
在这一天里,长辈们谈笑自若地扫墓,祭祀祖先,缅怀先人,小孩子就像去踏春郊游般开心能到处玩耍,期待着吃零食。
这一天非常特殊,所有人对死亡不再是害怕恐惧的,不再是,小孩子一提起“死”字,或问起有关死亡的问题时,长辈们就大声呵斥,避之唯恐不及,认为谈“死”是不吉利的,造成我们对死亡的认识其实是相当贫瘠的。
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就如今晚分享“生死教育——走进殡仪馆”的分享者廉颖说得,生活中看起来“理所当然”会的东西,我们就真的不需要去学习吗?我们为什么不敢讨论死亡?为什么会害怕去逝去的亲人的房间呆着?害怕逝去的亲人?
其实最本质在于我们害怕的是死亡本身。
我也很怕死,时时刻刻挂念着我这一身臭皮囊,不敢跟着室友们一起去长隆欢乐世界玩垂直过山车等机械设备,不敢蹦极,不敢玩各种看起来很危险的事情,真的怂宝了,就连大学时买了双溜冰鞋,都害怕摔倒,摔破我这一身臭皮囊,最终还是没能学会溜冰,鞋子也不知道去哪里了?真的有些遗憾。
我想,可以的话,我想先从攀爬开始冒险,哈哈,别看这个很容易,我还有点恐高。扯远了,回来。
但其实我们不用去害怕恐惧死亡。
而是应该学习死亡的,是为了能向死而生。学习死亡,是为了活好当下,为了善待自己,善待珍惜生命,尊重天地万物。
但是,我们却只有在清明节扫墓期间,死亡才能和我们和谐相处,而我们也才能坦然直面生死,我们也才能以平常心看待生死。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不过,有这么一天,能让我们同死亡自若相处,也是好事来着,而且以后这种谈“死”色变的情况,会慢慢减少的。
终有一天,人们在谈起生死时能更加坦然自若,能谈笑风生,而不再恐惧害怕死亡。
就如范范最后讲的,这一刻的死亡是为了下一秒的新生。我们是不需要去害怕恐惧死亡的。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死去,过去的我就已经逝去了。
(——此手绘图来自101城市书房多才多艺人非常nice的叶子同学。比心)
很庆幸,有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一天里,可以让人们坦然面对生死;可以让两个世界的人相聚一刻;也可以让后人们以一种跪拜的谦卑和尊敬的心情来回忆先人们,心中默默祈求着先人们保佑我们后人们能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可以让后人们反思当下,为后人敲响警钟,善待生命,善待自己。
清明节其实应该是我们中国的“感恩节”,为什么?清明节又称为寒食节,清明节的来源是晋文公为了感恩介子推的割肉之情,祭祀缅怀介子推,当然,这个故事其实是比较悲伤的,最后介子推和其妈妈是被烧死在一颗柳树下,为了纪念感激介子推,晋文公规定了当天也寒食节。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个特殊的节日,我们可以心怀感恩心情缅怀祖先们,可以去感恩身边人的陪伴,可以感恩自己,还可以感恩还有有限的生命可以跑可以跳可以到处玩耍。
这大抵也是我想清明节回家的另一个原因所在了。面对着这些已幻化为尘土的先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向死而生,审视自我,并感恩当下,珍惜当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那些所谓的虚妄,欲望,焦虑等中挣脱出来,思考对我们最最最重要的事情。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死亡。
向死而生,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去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