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熊孩子,玩具、书籍乱摆乱放,扔得到处都是,妈妈收拾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熊孩子制造凌乱的速度。两年前儿子4岁时,我们家也是这种情况,积木倒一地,磁力片扔一地,看完的书这一本那一本,完全没有自己收拾的意愿,你说你的,他做他的,我家的熊孩子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凌乱制造大王。
再看看今天,玩完管道积木,收拾到桶里;看完书,收拾到书架;写完作业,书桌上什么都没有,文具放到笔筒,书放到书柜,各归各位;做完手工的东西都能自己独立主动收拾好,垃圾放垃圾桶,完全不用提醒,整理得比我都整洁。
前后两年,这么大的变化,是不是特别好奇我究竟使用了什么妙招,让孩子脱胎换骨,那么就听我细细道来——我家熊孩子收纳习惯养成记。
我是一个爱收拾的人,所以对于凌乱基本就是零容忍。自从孩子有了独立行动力,就一直跟在后面不停的收拾、收拾。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了一个机会,一个让孩子有可能养成独立收纳好习惯的机会,好机会当然必须要牢牢抓住了。
这个机会就是听讲故事推出的小任务(目前已经没有了)。首先必须要说明的是,我家孩子特别特别爱听故事,当时这个频道每天故事讲完后会布置一个小任务,每天完成任务后,可以到小任务中点亮一颗星星,连续21天,集满21颗星星就可以兑换一枚勋章。
我们正好遇到了收纳小任务,任务内容是:每天看完的书、玩完的文具自己收拾整齐,才算完成收纳任务,可以到小任务中点亮一颗星星,21天后集满21颗星星就可以换一枚勋章。
听到这个小任务,我心里乐开花,好机会来了。于是,征求孩子的意见,要不要参加小任务挑战,完成任务后会得到勋章哦!男孩子对完成任务,获得勋章毫无抵抗力,愉快地答应要参与任务,并特别积极主动的去完成每天的任务。
任务开始后的前几天,孩子都会把玩具、书籍等每天用到的东西收纳好,每天睡觉之前都会提醒我,他要去任务中点亮星星。每当此时,我都会给予称赞和鼓励“哇,宝贝真棒,又点亮一颗星星。”这时候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这个办法真好,我可以放心了,孩子养成习惯了,其实不然,因为我发现开始几天,孩子还特别积极主动提醒你点亮星星,而且每天都要听故事睡觉也会有提醒,所以基本会想到这个收纳小任务。
但是,过了几天以后,我还是会看到地上一堆堆的玩具,乱放的书籍,这时候,我会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千万要忍住,忍住”“这是孩子的任务,不要代劳”,并且要时不时提醒一下孩子,“你的小任务完成了吗?可以点亮星星了吗?”听到这句话,他会乐呵呵的收拾东西,因为要点亮星星嘛。
于是乎,在前期孩子主动,后期家长提醒的节奏下,顺利完成了这21天的小任务,获得了拥有勋章的机会。
瞧,正是这样的一个小契机,让我家孩子养成了收纳的好习惯。两年了,700多天过去了,习惯已经固化,不用提醒都会把东西收纳的整整齐齐,各归各位。所以说契机很重要,方法很重要。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同样道理,任何一种思想只要不断地重复,也会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影响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行为。至于我们的行动,只是在潜意识支配下的被编辑好的程序。那么,怎样运用潜意识的力量来改变孩子不良的习惯,让他/她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一个好习惯?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一个契机,一个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去重复一种行为的契机。就像上面提到的我家孩子收纳习惯的养成,这个契机就是他爱听故事,而这个布置任务的人恰恰是他最喜欢的故事讲述人,可以说基于兴趣,始于好玩,开启了任务的挑战之旅。
如果你想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那么我推荐制定阅读打卡记录。每天坚持读书,让孩子自己看着日历上一天天的阅读日期,看看我们打卡多少天,本月我们读了什么书,读了多少本书,这样的记录本身就可以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第二,制定的任务一定是孩子认可的,感兴趣的事项,而不是家长单方面决定的。比如我家孩子养成习惯过程中,去完成任务,类似于一种探险,他觉得特别好玩,任务开展起来就特别顺利。如果孩子不认可,家长再怎么用力也是徒劳,毕竟强扭的瓜不甜。
第三,任务完成过程中,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成就感,还要时不时给点语言的鼓励或物质的奖励,阶段性的奖励、最终的成果奖励都是不可或缺的。男孩子喜欢完成任务,每一次完成任务本身就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再加上时不时给予孩子的鼓励,“你把玩具收拾到箱子里了,真棒!”“哇,今天你完成任务又点亮一颗星星”注意鼓励的语言一定要具体,不用简单的没有针对性的称赞。每一颗点亮的一闪一闪的星星也是他阶段性的奖励。集满21颗星星,兑换勋章是他最终的成果奖励。各位家长也可以采用集小贴画等孩子喜欢的方式,集满7天、21天可以换一个自己想要的礼物,一本书,一份喜爱的零食,一次外出游玩的机会等。
第四,任务完成过程中,要适时给予孩子提醒或建议,可以检查,但杜绝代办。在我家孩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几次三番看到一堆堆乱七八槽的东西,我真的是一忍再忍。记住一定要忍住,或许他准备一会收拾,如果还没有收拾,可以提醒一次,但不要不断的提醒、唠叨,如果你再三提醒反而让他觉得你不信任他。这一点很重要,要勇于放手,也要无条件信任。毕竟在一个新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是对旧习惯的纠正。孩子会觉得不舒服,也会觉得挺别扭,毕竟改变习惯就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
第五,坚持,坚持,再坚持,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 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这是因为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理论知识来源于网络):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你“效劳”。
所以要想改变孩子不良的习惯,或者让孩子养成某种好习惯,一定要基于习惯形成的规律,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找准契机,善用方法,明确激励机制,及时鼓励,适时提醒,随时检查,杜绝代办,坚持再坚持,7天、21天、90天好习惯就这样潜移默化养成并固化下来了。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