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沉沦 心灰意冷

他曾经仕途通畅,被皇帝赏识;他曾经心怀天下,想要救民于水火;他曾经一身傲骨,不事权贵。他本想达则兼济天下,却不想大唐早已经不是他心中的大唐

与陈氏所料不差的是白居易新婚没多久,就再次被晋升了。这次,白居易被皇帝直接任命为左拾遗。

左拾遗其实并不是什么特别高的职位,因为它只有八品。它主要负责供奉和进谏等事务,但遇到朝廷大事,左拾遗可以直抒己见,参政议政,还可以直接向皇帝进谏,分析利弊。

被皇帝授予左拾遗之后,白居易的内心是十分激动的,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直接接触到中央政权的权力中心。他满腔热血,想要施展自己的一腔抱负。

不得不说,白居易此时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相对开明的君主唐宪宗。

便早就听闻过白居易的诗名。因此他继位第三年,便把白居易调回了京城。公元808年4月,白居易被提升为左拾遗时,正是唐宪宗最为励精图治的时候。

为了表达自己对唐宪宗的知遇之恩,白居易在被授官的第十日,还给唐宪宗写了一封感谢信:

臣所以授官以来,仅经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获粉身之所耳。今陛下肇临皇极,初受鸿名,夙夜忧勤,以求致理。每施一政,举一事,无不合于道、便于时者。万一事有不便于时者,陛下岂不欲闻之乎?万一政有不合于道者,陛下岂不欲知之乎?倘陛下言动之际,诏令之间,小有阙遗,稍关损益,臣必密陈所见,潜献所闻,但在圣心裁断而已。臣又职在禁中,不同外司,欲竭愚诚,合先陈露。伏希天鉴,深察赤诚……

唐宪宗看到白居易的忠诚,对他更加赏识,白居易也更加尽心尽力地上书针砭时弊,向皇帝发表己见。

该年,唐宪宗举行科考,准备借此选拔人才,为己所用。在此次科举考试中,翰林学士牛僧孺、皇甫湜等在对策中主张休养生息,反对肆意用兵藩镇,言词激切。当时的考官杨于陵、韦贯之非常认同几人的观点将他们招为上第录取。

裴垍对此次选拔没有其他异议,而极力主张用兵藩镇的李吉甫却对几人非常不满。由于皇甫湜正好是考官王涯的外甥。李吉甫马上抓住了这个小辫子不放,在唐宪宗面前,极尽谗言。

“陛下,此时考试太不公平了!您可知道,那皇甫湜正是王涯的亲外甥!他们觉得您不知道,竟然任人唯亲,徇私舞弊,为自己家的亲戚广开门路,这样一来,朝廷官员以后都会官官相护,哪里还有什么清明可言!”李吉甫对着唐宪宗义愤填膺地说道。

“岂有此理!朕如此看重他们,把选举人才的大事都交给他们,他们竟然如此欺君罔上!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唐宪宗大怒地说道。

“陛下,王涯徇私舞弊包庇其外甥皇甫湜,杨于陵、韦贯之、裴垍却都知而不报,此举乃徇私舞弊,不可不罚啊!”李吉甫见皇帝大怒,马上火上浇油道。

“哼!朕一定要严肃处理,看谁还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徇私舞弊!”唐宪宗也狠声说道。

在李吉甫的挑唆下,唐宪宗不久便罢黜了裴垍、王涯的翰林学士,降王涯为都官员外郎,裴垍为户部侍郎,韦贯之则被贬为果州刺史。数日之后,韦贯之再被贬为巴州刺史,王涯被贬为虢州司马,杨于陵也被贬为乐岭南节度使。一举高中的牛僧孺等人则久久不得升迁,只能从辟于藩镇幕府。

白居易知道此事后,对李吉甫的猖狂十分不满,便写了一篇《论制科人状》,力谏牛僧孺等人不当贬黜:

……臣伏以裴垍、王涯、卢坦、韦贯之等皆公忠正直,内外咸知,所宜授以要权,致之近地。故此来情私相谓曰:此数人者,皆人之望也。若数人进,则必君子道长;若数人退,则必小人之道行。故卜时事之否臧,在数人之进退也!……乞俯回圣览,特示宽恩,僧儒等准往例与宫,裴垍等依旧职奖用,使内外人意欢然再安。若以臣此言理非允当,以臣覆责,事涉乖宜,则臣等见在四人,亦宜各加黜责,岂可六人同事,唯罪两人?虽圣造优容,且过朝夕。在臣惕惧,岂可苟安。敢不自陈,以待罪戾……

白居易本是一片赤诚之心,怎奈唐宪宗的主意已定。这封《论制科人状》不仅没有取得大的效用,还得罪了李吉甫。自此之后,李吉甫便对白居易怀恨在心,一直想方设法地要唐宪宗罢免了白居易。唐宪宗也因为白居易的直谏而对他心生不满,始终对白居易不冷不热,没有了当初的热情。

白居易直到此时,才开始渐渐体会,君心难测。他以为自己的仕途就要如此中断了,然而新的契机竟然降临了!由于该科考事件后,李吉甫得罪了大量进士,众人纷纷效仿白居易为牛僧孺等人鸣冤。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唐宪宗只好把李吉甫贬官,决定重新任命宰相。

看到李吉甫被辞去了宰相一职,那些觊觎宰相宝座的人便开始大肆活跃起来。该年九月,淮南节度使王锷进京,此人十分精于理财,颇有一些财产。他刚到京城,便到处结交达官贵人,还送了巨款给唐宪宗倚仗的宦官,想要获得宰相一职。对唐宪宗,他更是百般奉承,奉上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唐宪宗笑纳了王锷的好处,就想把宰相一职,授予王锷。

白居易听到风声后,马上写了一篇《论王锷欲除官事宜状》直谏唐宪宗:

……王锷在镇日,不恤凋残、惟务差税,淮南百姓,日夜无缪,五年诛求,百计侵削,钱物既足,部领入朝……

宪宗看到此状后,觉得白居易说得有道理,便马上打消了任命王锷为宰相的想法。

这年十二月,朝廷发生了新的变动,正直开明的裴垍被任命为宰相。裴垍被任命为宰相后,朝廷的局面开始重新洗牌。公元809年,裴垍启用了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元稹自从被贬到洛阳后,母亲就去世了,元稹为此伤心不已。白居易知道好友丧母,非常难过,便着手为元稹的母亲撰写《墓志铭》,以表达对好友的安慰。

如今,元稹的守孝期满,同时又被裴垍重用,白居易自是为好友感到开心。元稹到京之后,二人畅所欲言,准备大干一场。

元稹在这期间办了一件大事,就是查处了剑南东川节度的一系列贪污案。为了查处此案,元稹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虎穴,最终取得了重大的收获。他回朝奏明此案后,龙颜大怒,皇帝马上派人接手了此事,造福了一方百姓。

元稹在办了如此大快人心的事之后,本以为会获得皇帝的赏识。没想到,元稹不仅没有被升迁,还被发配到东台。看到好友不升反降,白居易明白这是元稹得罪了朝中权贵,遭到了报复。

临行偏逢露屋雨,七月,元稹的妻子韦丛去世了。元稹与妻子韦丛夫妻情深,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自此,他整天以酒消愁,喝醉了便到处寻找自己的妻子,正应了他的那句:“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为了纪念自己的妻子,元稹写下了大量想念妻子的句子,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便是《离思五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对于元稹的遭遇,白居易感同身受,元稹被贬后,白居易曾去相送,在送别的路上,元稹对白居易感慨道:“白兄,你我本都对朝廷抱有一腔热情,可是如今官宦当道,恐怕咱们的仕途都会十分不顺啊!”

“元兄,不要因此气馁。你这次虽然未被重用,却造福了一方百姓。你我在朝为官,本就是为了造福百姓,只要能够不愧对这个初衷,升升降降,又何必太在意呢!”白居易劝道。

听了白居易的话,元稹的心稍见晴朗,便说道:“白兄,好胸怀啊!小弟自愧不如!只是小弟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京与白兄再痛饮三杯啊!”

“元兄,此时朝局不稳,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我想不久朝廷就会调元兄回京!”白居易说道。

“那我就承兄吉言!白兄,千里送行,终有一别,我们就此别过吧!”元稹感伤地说道。

想到元稹的遭遇,白居易难受非常,离别在即,白居易只觉得千言万语,却无从说起。沉默许久,白居易说道:“元兄,一路保重!我在京师等你回来,开怀畅饮!”

元稹挥手告别,离京而去。白居易望着好友的马车渐渐远去,顿时千愁万绪。他不知道,自己以后会不会像好友一样被贬谪,也不知道朝廷是否能够变得清明。可是,只要为官一日,便一定要为百姓做主,为百姓谋福利,这样才不违背自己做官的初衷。

在白居易担任左拾遗的这段时间,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圣心难测,官宦沉浮。但是,他做官的初衷本就是为国为民,因此对于官场那些阿谀奉承始终不曾放在心上。

公元809年,是一个很大的灾年。这一年天气干旱,雨水极少,整个大唐灾情深重,甚至达到了千里赤地、饿殍载途的地步。面对此情此景,唐宪宗下了一道“罪己诏”,检讨自己,同时安抚民心。

唐宪宗此举让白居易大受感动。为了让皇上的“罪己诏”能发挥更大的效用,白居易上书奏道:陛下空言“罪己”是远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他认为要想真正的救民于水火,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减轻缴纳,免除租税,尤其此时正遇上了荒年,百姓颗粒无收,更没有多余的钱粮交租纳税,如果朝廷再征收赋税,恐怕会把百姓逼上死路,造成人民更大的恐慌。因此,他恳请皇上能对受灾地区的百姓给予恩惠,按照灾情的轻重缓急,对百姓减免一些赋税,让百姓尽快地脱离苦海。

唐宪宗反复研读了白居易的上书,为了防止因为朝廷的逼迫,出现灾民造反的现象,也为了更好地笼络人心,唐宪宗最后决定采纳白居易的建议。

唐宪宗此举,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灾民,无疑是最大的福音。百姓纷纷三跪九叩,感谢皇恩,都赞扬唐宪宗是最大的明君。唐宪宗听说百姓们对自己感恩戴德,自尊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想起正是白居易的上书才让自己这样受百姓爱戴,唐宪宗对白居易也更加看重了。白居易的建议是完全符合统治者的长远利益的,因为百姓本来就已经因多年的战乱而饱受苦楚,如今又遇天灾,便会更苦不堪言。如果朝廷不能及时安抚,而是反复地催赋逼税,那些走投无路的百姓,很可能被逼得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大唐自安史之乱后,早已经不堪重负,再遭一击,恐怕,很快就会大厦倾斜,轰然而倒。

这次之后,白居易又一次受到了重用。白居易本就对唐宪宗忠心耿耿,看到唐宪宗如此看重自己,而且采纳了自己的意见,更是激起了自己报效朝廷的一腔热血。他想:为了报答唐宪宗的知遇之恩,自己一定要更多地直言劝谏。

很快,白居易就发现大唐的另一个大弊端——嫔妃制度。不得不说,嫔妃制度无疑是封建社会的一大毒瘤。在古代,封建帝王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到处强选民女,最后幽闭深宫,这也就是所谓的后宫佳丽三千,三千仅仅是一个概数,很多皇帝后宫的人数都到了数以万计的地步。

嫔妃制度严重地剥夺了那些妙龄少女的青春和幸福,她们当中,得到皇帝宠幸的只是少数,有些妃嫔终此一生也见不到皇帝一面,直到最后老死宫中。

为了铲除这个封建制度的大毒瘤。白居易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上阳白发人》: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

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在这首诗的舆论下,白居易向宪宗皇帝上呈了自己的奏状《请拣放后宫内人》。在该奏状里,白居易指出:“宫内人数,积久渐多。伏虑驱使之余,其数尤广。上则虚给衣食,有供亿靡费之烦;下则离隔亲族,有幽闭怨旷之苦。事宜省费,物贵徇情。”

宪宗皇帝看到此奏后,感慨良多,想到适逢灾年,财务紧张,宫里竟然养了那么一大批自己见都没见过的女子,便再一次采纳了白居易的建议。

唐宪宗的一再肯定,让白居易对朝局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想,有这样的名主圣君,大唐的未来一定是辉煌的。因此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讽谕诗,来针砭时弊,希望宪宗皇帝清明朝局,关心百姓疾苦。

有一日,白居易下朝后,在路上碰到了一件特别令人气愤的事:

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抱着两个孩子,凄凄惨惨地站在一辆非常豪华的马车旁。她期期艾艾地看向马车旁的一名将军,眼中充满了绝望和乞求。那位将军却十分不耐烦地看了她一眼,便命令家丁去把妇女怀里的孩子抢过来。

见家丁夺走了自己的孩子,妇女号啕大哭,不顾一切地想要把孩子抢回来。而离开了母亲的孩子也哭得撕心裂肺,张着稚嫩的小手,哭喊着“妈妈”。

将军见此,马上命人把孩子强行塞到了马车里,还令车夫给了拉着马车的妇女重重的一鞭。

很快,马车载着一对哭喊着“妈妈”的孩子便消失了。受了一鞭子的妇女依旧哭喊着,追着马车,想要追回自己的孩子。

可是人哪里赶得上马车,妇女很快倒在了尘埃里,变得更加狼狈惨烈。

白居易的老保姆看到妇女倒在路上,马上去搀扶。她问起妇女缘故,妇女先是号啕大哭,最后断断续续地告诉老保姆:马车里的那个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因为新近的战功,得到朝廷赏赐的二百万钱。谁知,他得到赏钱后,没有回来报喜,而是在洛阳新娶了一个妙龄女子,抛弃了自己这个陪他吃苦受累、为他生儿育女的结发妻子。现在,她的丈夫过来夺走了她的两个孩子。

听到此处,白居易的老保姆也悲伤不已,给了她一些钱财,便回去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白居易。白居易听后,也哀叹不已,为她写下了一首《母别子》: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为了让这首诗广为流传,白居易还把这首诗直接念给老保姆听,直到老保姆完全听懂才罢休。毫无意外,白居易这首诗广为流传,很快便传到了那位抛弃结发妻子的大将军耳中。

大将军听到此诗后,气愤非常,心里对白居易怀恨不已。白居易也在无形中得罪了一位权贵。当然,白居易对于自己是否得罪权贵是完全不在乎的,他连长安城的大官都敢写诗讽刺,更何况边远地区的一个将军呢!

有一次,白居易路过一个大户人家,见这户人家非常奢侈,而这家的小巷里却有很多衣不蔽体、饥不果腹的老百姓。他不禁想起了杜甫的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想到做官的人如此奢侈,而老百姓却过得饥寒交迫,白居易十分伤感,也作了一首诗: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

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

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白居易的这首《伤宅》,讽谕了那些住在金碧辉煌的屋子里的大官,抨击他们世世代代为官,却只知道过着灯红酒绿、轻歌曼舞的腐败生活,根本不关心民间疾苦、不关心江山社稷。

可想而知,白居易的这些诗直接地得罪了那些有钱有权的达官贵人。在白居易进京时,他们百般讨好,却都被置之门外。如今,白居易竟然又写这些诗来讽刺他们,他们怎么能容得下白居易呢!

白居易的这些讽谕诗,让他在百姓中树立了光辉的形象,同时他也得罪大多数的达官贵人。在当时的朝局中,得罪这些达官贵人无疑是为自己的仕途树立了一座大山。

白居易却对此浑然不知,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都放在了关心民间疾苦和直言进谏上,他甚至还与自己的好友元稹掀起了浩浩荡荡的新乐府运动。他们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更是在这一时期,写了“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五十多首诗,并且编为《新乐府》。

新乐府运动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君王都有唐太宗的广大胸怀,可以容纳如同魏征一样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即使是唐太宗,也多次对魏征表示不满,甚至是做出了罢黜的决定。

很显然,唐宪宗绝对不具备其先祖的雄才大略和广大胸怀。对于白居易的直言进谏,他或许能听进去一些,但是他绝对没有足够的胸怀去一直包容像白居易这样的臣子。在白居易大量讽谕诗和不断地直言进谏后,唐宪宗很快地就不耐烦了。

唐宪宗生性比较喜欢出门玩乐,对狩猎更是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而白居易一贯反对君王到处玩乐。他还为此写过一首《八骏图》讽谕喜欢到处游玩的周穆王: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

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

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

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

《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

由来尤物不在大,能荡君心则为害。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

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

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

八骏图,君莫爱。

此诗借周穆王乘坐八骏马,不远千里,去赴王母的瑶池约会一事,抨击周穆王只知道自己享乐,却把整个周王朝的兴废大事放之脑后,不仅败坏了朝廷的纲纪,还最终断送了大周王朝的百年基业。

唐宪宗对白居易的这首讽谕诗却置之不理,依旧我行我素地到处游玩狩猎。他每次一出门,虽然不是乘坐八骏马,但却也是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更让白居易不满的是,唐宪宗每次出行狩猎,都肆无忌惮地践踏庄稼,有时候还凌辱当地的百姓取乐。那些老百姓却敢怒而不敢言,因此都在背地里骂唐宪宗一行是强盗。白居易对此痛心疾首,却也无可奈何。

还让白居易非常不满的是唐宪宗对道教的执迷,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据说,唐宪宗为了能够长生不老,一直服用所谓的“金丹”,但是这种“金丹”不仅不能让人长生不老,还会让人变得神情恍惚,喜怒无常。白居易一直对此事持反对意见,甚至还写了一首《海漫漫》来告诫唐宪宗:

海漫漫,直下无底傍无边。

云涛烟浪最深处,人传中有三神山。

山上多生不死药,服之羽化为天仙。

秦皇汉武信此语,方士年年采药去。

蓬莱今古但闻名,烟水茫茫无觅处。

海漫漫,风浩浩,眼穿不见蓬莱岛。

不见蓬莱不敢归,童男丱女舟中老。

徐福文成多诳诞,上元太一虚祈祷。

君看骊山顶上茂陵头,毕竟悲风吹蔓草。

何况玄元圣祖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

白居易写此诗本想劝谏唐宪宗,但是唐宪宗看到此诗后,却颇为不快!我求我的长生!跟你有什么关系!我出游也不行!吃个丹药也不行!你白居易管的也太宽了吧!针对这些事情,白居易并没有当面讽刺,只是写诗,唐宪宗虽然对他各种不满,但是考虑到他是自己提拔的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在唐宪宗看来,他对白居易已经够容忍的了。但是,白居易竟然不知好歹,竟然还敢当面指责他!

这事要从公元809年说起,这一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病死,他的儿子王承宗继承了其父的官职。因为唐宪宗一直对地方的世袭制度不满,王承宗继位后,便亲自上表,称要把德(山东陵县)、棣(山东惠民)二州献给唐宪宗。

唐宪宗接到上表后,自然开心极了。本来还打算派人接替王承宗,现在王承宗这样忠心,他便顺水推舟,封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并派薛昌朝为德、棣的观察使。

薛昌朝接到任命后,马上赶往德州上任,并传达唐宪宗对王承宗的任命。谁知,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知道此事后,便挑拨王承宗说:“兄弟,你就要大祸临头了!唐宪宗那个皇帝老儿,就要派人来解除你的官职了!一旦没有了官职,你哪里还有命在啊!唐宪宗一定会斩草除根,把成德占为己有的!”

听到田季安这样说,王承宗大怒,于是,等到薛昌朝来到成德后,他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德州刺史薛昌朝囚禁了起来。唐宪宗得到消息后,大惊失色,马上派宦官前去,命令王承宗放人。但是,王承宗已经不信任唐宪宗了,非但不放人,还拒不奉召。

这次,唐宪宗真的生气了,他马上颁布诏书,削夺了王承宗的爵位,并任命宦官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大将军,准备讨伐王承宗。白居易知道此事后,大惊,上书《论承璀职名状》:

缘承璀职名,自昨日来,臣与李绛等已频论奏,又奉宣令依前定者。臣实深知不可,岂敢顺旨便休,伏望圣慈更赐详察。臣伏以国家故事,每有征伐,专委将帅,以责成功。近年以来,渐失旧制,始加中使,命为都监。顷者韩全义讨淮西之时,以贾良国为都监;近日高崇文讨刘辟之时,以刘贞亮为都监。此皆权宜,且为近例。然则兴王者之师,征天下之兵,自古及今,未有令中使专统领者。今神策军既不行营节度使,即承璀便是制将,又充诸军招讨处置使,即承璀便是都统。岂有制将、都统而使中使兼之?臣恐四方闻之,必轻朝廷;四夷闻之,必笑中国;王承宗闻之,必增其气;国史记之,后嗣何观?陛下忍令后代相传云,以中官为制将、都统自陛下始?伏乞圣虑,以此思之。臣又兼恐刘济、茂昭及希朝、从史,乃至诸道将校,皆耻受承璀指麾。心既不齐,功何由立?此是资承宗之计,而挫诸将之势也。伏乞圣虑,又以此思之。臣伏以陛下自春宫以来,则曾驱使承璀,岁月既久,恩泽遂深。望陛下念其勤劳,贵之可也,陛下怜其忠赤,富之可也,至于军国权柄,动关于治乱,朝廷制度,出自于祖宗,陛下宁忍徇下之情,而自隳法制,从人之欲,而自损圣明?何不思于一时之间,而取笑于万代之後!今臣忘身命,沥肝胆,为陛下痛言者,非不知逆耳,非不知危身,但以蝼蚁之命至轻,社稷之计至重,伏乞圣虑,又以此思之。陛下必不得已,事须用之,即望改为都监,且循旧例。虽威权尚重,而制度稍存,天下闻之,不甚惊听。如蒙允许,伏望速宣与中书,改为诸军都监。臣不胜忧迫恳切彷徨之至。

大意为,战争这样的大事,怎么能让一个宦官担任统帅呢,这是万万不可的啊!该书可以说处处切中要害,但是唐宪宗看了之后,却始终沉默不语。

白居易见唐宪宗始终不表态,想到宦官当政的严重后果,十分着急。他一着急,就开始口无遮拦地指责起唐宪宗来:“皇上!你不能任宦官为帅啊!这会危机大唐江山的啊!你这样做,就错了!大错特错了啊!”

唐宪宗自即位以来,别人一直对他唯唯诺诺。有谁敢这样当着他的面,这样严厉地指责他!他听了白居易的话,气得脸色发青,一句话也没说,就拂袖而去了!

回到宫中,唐宪宗郁闷不已。他心想:这个白居易简直太讨厌了!整天在他后面,耳提面命,这也不行,那也不可!现在竟然大胆到当朝指责他!真是太气人了!

正好李绛来觐见唐宪宗。唐宪宗便对李绛说道:“白居易这个小子,真是太气人了!他本来是朕一手提拔的!现在却对朕这样无礼,竟然当面指责!朕真是受不了他了!”

李绛听了,马上说道:“陛下息怒啊!臣以为白居易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啊!他能不顾自己的生死,事无巨细地进谏,正说明了他对皇上的一颗忠心啊!皇上,您既然想要广开谏诤之路,就不应该阻止白居易这样的谏臣直言啊!”

唐宪宗想了想也对,便说道:“你说的也有点道理。”但是虽然嘴上这样说,可心里不愿意啊!于是,宪宗便想着,只要白居易收敛点,自己姑且忍到他期满吧。

谁知道,白居易压根不知道收敛!公元810年,河南尹房式弄虚作假,行不法之事,被贬到东台的监察御史元稹上表弹劾。唐宪宗不仅没有追查房氏的罪行,反而停了元稹的俸禄,并招他马上回长安!

元稹在回长安的途中,路过华州。因为天色已晚,便打算在华阴县敷水驿住宿一晚,就在此处发生更大的事故。

当晚,元稹正睡得香的时候,宦官仇士良也到了华阴县敷水驿。这位仇公公仗着自己是皇上跟前的大红人,非让正在睡觉的元稹把自己的房间让给他不成。

他轻蔑地对元稹说道:“哼!你小子也敢跟咱家抢房子!还不乖乖地给咱家让出来!否则,咱家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元稹本就是刚烈之人,听了仇士良的话,气愤地说道:“我乃朝廷命官!你一个小小的宦官也敢如此撒野!房子我已经睡了!你爱往哪睡就往哪睡去吧!”

说完便关了房门,倒头大睡。仇士良听了元稹的话,火冒三丈,便指使手下砸开了元稹的房门,还派宦官刘士元使马鞭对元稹大打出手。最后打得元稹满头是血、到处逃窜。这些宦官却还不肯善罢甘休,直接上书唐宪宗,让他一定要给元稹一点颜色看看。

话说仇士良、刘士元这帮宦官怎么敢如此嚣张!其实,这对他们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这些年,他们在皇宫一直横行霸道,还曾经杀过一个公主、两个亲王、四个宰相,就是皇帝唐宪宗也对他们畏惧三分,更别说元稹这么个不受宠的小官了!

很快,唐宪宗以与宦官厮打有辱身份为由下令贬谪元稹,贬他为江陵士曹。白居易和翰林学士李绛、崔群等人听闻此事后,对宦官十分不满,便一起上书,力陈元稹无罪,不当贬黜。

但是,唐宪宗却对他们的上书充耳不闻。白居易见好友受此屈辱,还要被贬谪,便一人奏请了三次。他力陈元稹的正直不阿,以及宦官的猖狂下作,并指出,如果此次谪贬了元稹,恐怕以后,宦官们就会更加骄纵暴虐,此风一长,大唐必危矣。

对于白居易的进谏,唐宪宗只觉得烦躁非常。他想白居易真是没完没了!于是,便暗示白居易的上司,说道:“白居易的官职低微,俸禄也太少了。这次任职期满后,由于他的资历地位也不高,实在不适合破格提拔了!你问问他,有什么想要的职位,可以告诉我!就不要担任谏官这样的职位了!”

白居易知道此事后,明白这是皇帝厌倦自己了!想了想,便也顺坡下驴,奏道:“臣听说姜公辅原任内职,请求做京兆府判司,为的是奉养双亲。臣有老母 ,家境贫穷奉养很差,请求像姜公辅一样。”

见白居易这样识趣,唐宪宗马上就恩准了,授白居易为京兆府户曹参军。他的俸禄提高了,但是却没什么实权了。白居易本就对官场有所厌倦了,对于这次的明升暗降也不怎么在意,他甚至还为此升迁,在家大宴宾客,并写下了一首《初除户曹,喜而言志》:

诏授户曹掾,捧诏感君恩。

感恩非为己,禄养及吾亲。

弟兄俱簪笏,新妇俨衣巾。

罗列高堂下,拜庆正纷纷。

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

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

喧喧车马来,贺客满我门。

不以我为贪,知我家内贫。

置酒延贺客,客容亦欢欣。

笑云今日后,不复忧空尊。

答云如君言,愿君少逡巡。

我有平生志,醉后为君陈。

人生百岁期,七十有几人。

浮荣及虚位,皆是身之宾。

唯有衣与食,此事粗关身。

苟免饥寒外,馀物尽浮云。

他的好友元稹听说此事后,为好友感到高兴,便也和了一首,以表祝贺:

王爵无细大,得请即为恩。

君求户曹掾,贵以禄奉亲。

闻君得所请,感我欲沾巾。

今人重轩冕,所重华与纷。

矜夸仕台阁,奔走无朝昏。

君衣不盈箧,君食不满囷。

君言养既薄,何以荣我门。

披诚再三请,天子怜俭贫。

词曹直文苑,捧诏荣且忻。

归来高堂上,兄弟罗酒尊。

各称千万寿,共饮三四巡。

我实知君者,千里能具陈。

感君求禄意,求禄殊众人。

上以奉颜色,馀以及亲宾。

弃名不弃实,谋养不谋身。

可怜白华士,永愿凌青云。

当白居易正处在升官的喜悦中时,巨大的不幸发生了,他的母亲陈氏因为看花坠井身亡。

在儿子娶妻后,陈氏虽然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慰藉,但是她的身体却是每况愈下。特别要强的人,一旦身体极度虚弱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心疾”。更何况,陈氏的心疾,早已经就有了。这不得不上溯到很多年前。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在四十一岁的时候,娶了刚满十五岁的陈氏为妻。陈氏的母亲据说就是白居易祖父白锽的女儿。换句话说,就是身为白锽长子的白季庚在自己的惑之年迎娶了自己的妹妹才及笄的女儿陈氏。

虽然,陈氏与白季庚结婚后,夫妻还算恩爱,但是却始终对自己与丈夫的甥舅关系耿耿于怀。这层关系一直是她心中的大痛。虽然,知道这层关系的人并不多,但是陈氏生怕自己因为这种关系受到周围人的唾弃。

陈氏本就是一个极度重视门第伦理、极度要强的女子。她一直标榜自己做一个贤妻良母,想要做一个最为体面的人。但是,她却嫁给了自己的舅舅,虽然她并不是丈夫妹妹的亲生女儿,但是从名义上却确实有着甥舅之名。

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在这件事情的阴影里,来回挣扎,结果越陷越深,最后竟成了“心疾”。

在她的丈夫死后,陈氏悲伤过度,在身体极度虚弱时,曾经犯过一次心疾。那时候,白家因为丈夫的死已经变得十分落魄了。家里穷得已经连饭都吃不上,为了维持生计,白家的人不得不四处借贷。陈氏看到家族落魄,又想到四处借贷被人家指指点点,不禁又气又急,差点忧郁地自杀。

这个时候,家人才发现陈氏的“心疾”,为了医治母亲,白家兄弟,四处寻访名医,但是只见好转,不见除根!等到白居易功成名就后,母亲的“心疾”才有所缓解。虽是缓解,却也需要日日服药。母亲的药却是十分贵重的,白居易为了维持母亲的身体,没少为了母亲的药费发愁。

他甚至在奏疏中提到母亲的病,向唐宪宗诉苦说自己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臣母多病,臣家素贫,甘旨或亏,无以为养。养阕甘馨之费,病乏药石之资”,希望皇上能够给予帮助。

为了保护好自己的母亲,白居易还为母亲配备了身强体壮的丫鬟仆从,防止母亲因为“心疾”而出现了什么差错,但是谁知道竟然百密一疏,他的母亲还是趁人不注意坠井身亡了。

面对母亲的离世,白居易简直悲痛欲绝。但是还是坚持操办完了母亲的丧事,办完母亲的丧事后,他们兄弟几人便开始商量下葬的事情。“下葬”之事,一直是白家兄弟心里最大的隐痛,因为他们的祖父父亲都埋在了他乡异地,至死不曾落叶归根。

其实,白居易的祖籍本是太原。他的高祖白建曾任北齐五兵尚书,因为有功,被赐庄宅各一区,在同州同城县(今韩城)。可以说,从白建以下到白温二百年间,白氏家族墓地均在韩城。但是,白居易的祖父死后却埋在了新郑,他的父亲更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金钱,死后被埋在了襄阳。

白氏兄弟为下葬的事情,商量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趁着母亲下葬,把祖父、祖母,还有父亲的尸骨都迁回他们祖坟所在地渭南下邽渭村一起下葬。

公元811年,白居易离职丁忧,扶着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的灵柩回到了故乡渭南下邽渭村。安葬好家人的灵柩后,悲痛欲绝的白居易马上病倒了。因为离职丁忧没有了俸禄,白居易一家人的生活很快地陷入了困境。

这时候,一向骄奢的妻子,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一直陪在白居易身边,嘘寒问暖,并且开始勤俭持家。对于妻子的转变,处在病痛的白居易感激非常。他与妻子之间的感情,也在这段时间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因为白居易发现,自己的妻子是一个真正能跟自己甘苦与共的人。在自己显赫时,妻子的大家风范从来不曾叫他在人前有丝毫差池,在他落魄时,妻子也表现出了大家女子所没有的坚韧和持家有道。得妻如此,夫复何求!白居易如此想到。

谁知道,白居易夫妻才刚刚在渭村安定下来,一个巨大的不幸就又发生了:白居易年仅三岁的女儿金銮子不幸夭折了

本来就在病痛中的白居易遭此重击,更是卧病不起了。白居易三十八岁时才有了这么一个孩子,女儿出生时,白居易的妻子杨氏曾因为自己生的是个女儿有所遗憾。但是,白居易却开心非常,还劝导自己的妻子,不该重男轻女,并说自己的女儿一定也是一个像花木兰一样的女英雄!

自金銮子出生后,白居易就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怜爱无比。如今,母亲刚去不久,女儿就又夭折了,白居易强自支撑着自己的病体,抚着女儿的尸体痛哭道:

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

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

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

夜寝与朝餐,其间味亦薄。

同岁崔舍人,容光方灼灼。

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

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

亲爱零落尽,安用身独存。

几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

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

悲来四支缓,泣尽双眸昏。

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

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

斗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

胡为恋此苦,不去犹逡巡。

回念发弘愿,愿此见在身。

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

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

不将恩爱子,更种悲忧根。

女儿死后,白居易想要挑选上等的棺木来厚葬爱女,可是家中几乎都快无米下炊了,又哪来的钱银呢?最后,他只得让妻子杨氏当了自己手上的玉镯,这才将爱女裹尸薄葬。

安葬好女儿之后,白居易已经穷得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只好拿起锄头,自己种地养家。

白居易丧母丧女的事,传到长安后,他的好朋友崔群便马上安排好手中事务,来探望白居易。因为不熟悉道路,他便向村口一个务农的老翁打听白居易的住处。

“老人家,请问您知道白居易家在哪里吗?”崔群恭敬地问道。

只见那个老翁停下手里的活,安静地站在那里,没有抬头,只是平静地问道:“你找他何事?”

“嗯,我是他的一个故交好友,特来看看他!老人家,要是知道他的住处,请一定告诉我!”崔群说道。

只见那老翁慢慢地抬起头,凄然地说道:“崔兄,你可还认得出白某啊?”

崔群一听,大吃一惊。他细细打量站在自己面前的老翁,满头白发,衣衫褴褛,满脸病容,不是他刚分别不久的好友白居易,又能是谁呢?!这才多长时间不见,他怎么竟然成了如此模样。

“白兄!白兄啊……咱们才一年不见,你怎么竟然成了如此模样呢?”崔群悲戚地说道。

“崔兄,一言难尽啊!”白居易也同样异常凄然地说道。

这天,崔群随白居易到了家中,只见家徒四壁,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崔群从不曾想到,曾经风光一时的白居易,竟然落魄到如此境地。他知道,白居易性情高傲,一定不会接受自己的馈赠,便把随身带来的钱银,都偷偷塞给白居易的妻子杨氏。

崔群回到京城后,马上把白居易的困境告诉了朝中的好友,他们纷纷给白居易寄去钱银,表达自己的心意。白居易的好朋友元稹得到消息后,更是马上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赶到了下邽渭村看望自己的好友。

元稹到了白居易家后,看到自己的好友竟然潦倒至此,顿时与白居易相拥而泣。这一天,白居易与元稹畅所欲言。傍晚,元稹临去之时,塞给了白居易一包银子。白居易刚想要拒绝,元稹就说道:“白兄,你我相知多年,如今你经此大难,小弟怎么能不挺身而出呢!何况,以前小弟落难,白兄不也仗义执言吗?只是一些黄白之物,白兄千万不要客气!”

听到元稹如此说,白居易也不好推辞,只好收下了。就这样,白居易在好友们的资助下,在下邽渭村穷困潦倒地过了三年。

公元813年,白居易三年的服丧期满,但是却迟迟没有等来朝廷起复的那一纸诏书。原来,朝局早在白居易离职丁忧的那一年,就发生了巨大的变故,原来的宰相裴垍因病去职,唐宪宗迫不及待地召回了与白居易有过节的李吉甫。李吉甫回朝后,很快掌握了实权,想到白居易与自己的过节,李吉甫便压下了起复白居易的诏书,对此事置之不理。

一晃,白居易已经除服半年多了,但是朝廷依旧没有起复他的诏书。这时,一个更坏的消息从长安传来。曾经为白居易辩解、极为赏识白居易的宰相李绛被免职了,白居易曾经弹劾过的大宦官吐突承璀则再次被重用了。

听到这些坏消息,白居易再也坐不住了,毕竟他还有家人需要供养啊!一直没有官职,没有俸禄,他们一家可怎么生活啊!于是,他马上给自己的好友们写了很多的求助信。只是,他的这些老同僚都在翰林院任职,没有什么实权啊!虽然他们也对白居易的遭遇很是同情,但是却也爱莫能助。

就这样,白居易又在等待中过了半年。当白居易都快要绝望的时候,新的转机出现了。他的死对头李吉甫病死了!韦贯之以尚书右丞为同平章事,是因为韦贯之曾经在科考案中支持过牛僧孺,因此与李吉甫极为不和,与同样支持牛僧孺的白居易倒是比较投缘。

韦贯之掌握实权后,白居易的那些朋友们,马上开始为白居易四处周旋。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公元814年,白居易终于等到了迟到了一年的起复诏书。

公元814年冬天,在渭南农村蜗居了整整四年的白居易被重新召回长安,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对于这次起复,白居易是异常激动的,但是他却忽略了太子左赞善大夫是个怎样的职位。

太子左赞善大夫属于正五品上,隶属于东宫,看似职位不低,但是却有一个规矩:东宫官员不得过问政事,否则就是越权。很显然,白居易这次虽然被起复,但是却早已远离了大唐的权力中心,只是担任了一个富贵闲职。明眼人都知道,这次白居易是彻底地被打入冷宫了!

但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太子乃是国家未来的根本。皇帝把这样重要的职位交给自己,自己怎么能不感激涕零呢?不得不说白居易对唐宪宗是十分愚忠的。于是,在刚担任此职的时候,白居易是具有满腹的热情的。

可是很快地白居易就不这么想了,他发现太子太过平庸了,不是个可造之材啊!和太子几次交锋后,白居易彻底败下阵来,他对自己的官职已经不抱太大的热情。有时候早上起来,都不愿意去皇宫参政了,有什么可报告的呢?太子一直就是那个样子,他即使有李斯之才也力挽不了狂澜了啊!

白居易这时候终于知道,自己仕途不顺了。于是,他便开始消极怠工,借酒消愁了。白居易的妻子杨氏,看到自己的丈夫如此苦闷,便开解道:“夫君啊,你今年四十四了,已经是官居五品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朝廷的事情,自然有该管的人管,那些不在你职责范围里的事,你又何必那么在乎呢?再说了,皇上既然给了咱们一个富贵闲职,咱们这样做个富贵闲人,难道不好吗?总比在渭南当个农夫要好吧?”

听了妻子的话,白居易也略有所思。他想,妻子的话虽然没什么见识,却是十分实际的。他想到如今朝廷的昏暗,仅凭自己一人之力,又怎能有所改变呢?既然皇帝想让他做个富贵闲人,那就潇洒地做个富贵闲人好了。

如此一想,白居易便觉得豁达了很多,他突然想起了远在符离的流沟寺。他曾经在那里获得过最大的安宁啊!如此一想,白居易的心里便更加踏实了,他总算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了。

自此之后,白居易便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心境。他开始着手研究佛教,虽然他没有什么皈依佛门的打算,但是,却可以在佛经当中,获得最大的宁静。

更让人喜悦的是,这一年,妻子竟然又给他生了个女儿。这个刚出生的女儿长得几乎和自己最疼爱的金銮子一模一样。这下子,白居易彻底被刚出生的小女儿吸引了。

他为自己的女儿取了一个十分亲切的名字“罗儿”。看到女儿每天都健康快乐的成长,白居易觉得此生无所求了。于是,在这段本就清闲的日子里,白居易只要稍有空闲,便会把自己的女儿抱在怀中。

杨氏又生了女儿,本来心情十分苦闷,但是看见自己的丈夫如此欢喜,也一下子开心起来了!是啊,他们这样的官宦人家,无子的话,严重就要被休弃的!虽然,她知道自己的出身,丈夫绝对不会轻易休弃自己,但是还是担心因为生了两个女儿而遭到丈夫冷落的。谁知道,她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啊!她看着丈夫一副有女万事足的兴奋样,看着丈夫比之前更加怜惜疼爱自己,杨氏那惴惴不安的心,彻底地落了地。

她开始明白,别说是自己现在生的是个女儿,估计自己这辈子生的都是女儿,丈夫也是没啥怨言的!估计,还会想着把自己的女儿们培养成巾帼英雄呢!想到这里,她觉得自己简直幸运极了。她们这样的家族,有多少女子因为无子,被夫君厌弃,她们的命运又是多么悲惨啊!而自己是何其幸运啊!

自此之后,杨氏对自己的丈夫白居易更加温柔体贴了,即使是丈夫的那些莺莺燕燕们,杨氏也看着顺眼多了。要知道,白居易自从娶妻之后,可是经常光顾青楼妓院呢!

这段时间,是杨氏嫁给白居易后最为开心和轻松的一段时间。但是,杨氏这种安逸的日子,还没有过够,自己的丈夫就又“惹祸”了。

公元815年夏,京城发生了一件耸人听闻的大事件:宰相武元衡竟然被几个蒙面的歹徒刺死了!同时被刺伤的还有御史中丞裴度!

这个事件一下子震惊了整个朝野!整个朝堂都开始人心惶惶起来!更可气的是,这些行凶的刺客还十分嚣张!他们杀了人之后,居然还在衙门贴了一张纸:你们别想抓捕我们!要是你们企图抓捕我们,我们就先把你们杀了!谁敢抓我们,谁就是找死!

果然,在歹徒的恐吓下,那些大臣们竟然一个也不敢向皇帝启奏这件事。唐宪宗一直在追求长生不老,早就不怎么关心朝政了。因此宰相大人没来上朝,他也没怎么在意。可是,白居易却激动了!这么大的事怎么能欺瞒皇帝呢?于是,在所有人都对此事保持沉默的时候,白居易再一次当了出头鸟了!

其实,说起这件事情的起因也很简单,在宰相武元衡刚开始上任不久,便开始策划招讨反叛藩镇的事情,而他要招讨的那些对象见朝廷要招讨他们。顿时就都坐不住了。于是,他们不仅开始大肆谩骂武元衡,还派使者去找武元衡谈判。武元衡认为自己乃一朝宰相,当然对他们的使者不屑一顾了!双方的矛盾不断升级。藩镇里最反叛的王承宗更是数次上表攻击谩骂武元衡,两人的矛盾不断升级,可以说人尽皆知。

别的藩镇也对武元衡恨得不行,但是他们可没有像王承宗一样只是上表谩骂,而是想了更加恶毒的办法——刺杀!你不是要招讨我们啊,你不给我们活路,我们就先置你于死地。于是,在另一个藩镇王李师道的策划下,一群刺客刺杀了武元衡,还刺伤了裴度。

这样的大事,京城已经尽人皆知。白居易也是知道的。他以为一上朝,那些大臣们就会马上向唐宪宗回禀此事。谁知道,那些人竟然胆小如鼠,没有一个人提起这些事!他看到,朝堂之上,人人自危的样子,那颗平淡的心马上就不平淡了。

于是,回家之后,他马上义愤填膺地写了一封奏折给皇帝。在奏折中,他慷慨陈词:陛下!天理昭昭!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有人在京城重地刺杀当朝宰相!这是对皇权的最大侮辱啊!为了雪耻,重整朝纲,一定要严惩凶手!否则,我大唐哪里还有天理可言!

看到此奏折的唐宪宗,也震惊了!因为到现在他才知道他的新宰相竟然已经被人杀死了,而且连头颅也被贼人抢走了!他马上询问群臣道:“武元衡被刺杀了?!这样大的事,众位爱卿,怎么没人禀报朕呢?!”

听到皇上的谴责,所有的人都不淡定了,大臣韦贯之马上说道:“启奏陛下,臣刚要禀报,谁知道竟然被白居易抢了先!”

那些对白居易不满的大臣,也马上纷纷指责白居易。白居易的死对头吐突承璀马上抓住了这个机会,大声说道:“陛下,白居易乃是善赞大夫,他的主要职责是辅佐太子!自古以来,东宫之人不得参政!白居易此举有越职之罪啊!太子怎么能由这样不懂规矩的人辅佐呢?”

那些宦官们听到自己的顶头上司这样说,马上纷纷附和道:“是啊,陛下!白居易这样的人太不规矩了!您一定不能姑息啊!”

唐宪宗一想也对,更何况,他早已经对白居易的劝谏烦透了!早不想每天听白居易的各种规劝了,于是马上就说道:“嗯,白居易此举是有些逾越,这样吧,朕就贬他为江州刺史,以示惩戒!”

那些对白居易有意见的人,听到唐宪宗的决定都高兴了!终于把这么个老顽固踢出去了!

白居易因为越职禀告被贬为江州刺史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白居易遭报复了!白居易的朋友们对此事大多是表示同情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白居易可是个非常正直的人,他这样的人可是朝廷的栋梁之材啊!只可惜,得罪了正在得宠的宦官们啊!

可是,在白居易的同事中,有一个人做了一件落井下石的事情,这个人就是王涯。说起王涯,本是白居易在翰林院的同事,二人还曾经在科考案中并肩作战过,白居易对王涯还是有着很深的同僚之情的。但是,王涯此人,却是一个极为有心机的人,他早就发现,唐宪宗已经不掌实权了,现在他已经完全被宦官们迷惑了。

为了讨好这些宦官,他决定对白居易落井下石,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在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刺史之后,王涯马上又写了一弹劾白居易的折子,这个折子写的更是恶毒!

他在奏折里写到:“白居易实在是一个不孝之人啊!他的母亲因为看花坠井而死,白居易竟然还作《赏花》及《新井》这些诗,这些诗是大大的不孝啊!这样不孝的人,怎么能担任刺史这样重要的职位呢?陛下一定要三思啊!”

其实,白居易做这些诗的时候,他母亲已经故去多年了。王涯简直是欲加之罪啊!但是,这时候的唐宪宗早已经不能明辨是非了,看了王涯的奏折,他马上就又下了一道折子:把白居易由江州刺史改为了江州司马!王涯,果然讨好了宦官一脉,在一年之后,竟然取代了韦贯之,登上了宰相之位。

白居易听到自己的同事竟然对自己落井下石,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又见唐宪宗竟然偏听偏信,贬自己为江州司马,更是心灰意冷。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一腔忠君爱国热情竟然换来的是这样让人难以接受的结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