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记录时间,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汛期规律发明了古太阳历,发展衍变形成了中国历;而我们中国公历的记录也经历了家庭用的需要一天撕一张的纸质日历,到现在人手一份的手机日历软件。
不管现在我们在乎的是查找日期的便捷性,还是日历软件的内存占有率会不会影响日常吃鸡。最根本的一点没有改变,我们用日历告诫自己,提醒自己:时间流逝,且不可重复。
就像尼罗河,蜿蜒流淌,经久不息,河头河尾,不可逆转。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一件仿佛刚刚发生没多久的事,仔细一想,可能已经是几年前的故事了;又好像昨天朋友们刚聚在一起讨论各自的恋人,转眼间有些人已经拉着小号的自己出现了。当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些不愿意接受的现实,互相谈论起“几年前···”;或者经历过朋友拉着孩子朝自己走过来,一改原来的狂野风格,柔声细语地说 “宝宝,快叫阿姨,这是妈妈的好朋友噢···”,会不自觉地感叹一句:我知道日子是这样一天天过的,但是时间都去哪了呢。
当我们恢复平静,一边逗弄着朋友的孩子,一边聊着那些”几年前···”,每个人都表情淡然,不过内心多多少少会有些暗暗不服时光的情绪在吧。但当你不经意间从孩子眼里瞥到那些似曾相识的光芒,听到孩子口中说出朋友当年的口头禅,我想任何人都会心头一暖的。
因为在那一刻,成长似乎有了可以感受得到的长短和厚度。
我们交谈着,仿佛看到了每个人的清晰的成长曲线,甚至还可以隐约描绘出这些成长轨迹之间的交错和分离。我们没有参与过程,只在不经意间看到已然完成的那一段段的或粗或浅,或直或绕的轨迹。这时候,谁都不再感慨时间去了哪里。而是一片沉默,久久沉思,为这艰辛的路程,也为这延绵不绝的希望。
时间去哪里了,其实就在我们的身上。在我们的眼神里,也在我们的心上。
以前,我们用尽全身的力气向世界呐喊,听到的人只有自己。渐渐的,我们明白了一些道理,尝试放弃呐喊,试着表达,表达不果生成怨恨,带着看不上眼和不服气跟整个世界闹别扭。慢慢的,我们开始怀疑表达的范围是否需要这么宽泛,是不是有必要去声嘶力竭,只为那份莫名其妙的被认可感。后来,我们猜想如果不那么用事无巨细的满足周遭,为自己做一些取舍会怎么样。终于有一天,我们发现身边的风景越来越赏心悦目,此刻无论如何想向世界再次呐喊,说自己终于参透了这人生。
然而,再次发现,听到的仍然是无声的回荡。
(虽然整个事情已经不够美丽,但还是认为有必要多补充一句,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多次,次数因人而异。)
我们的呐喊,其实代表着最后的青涩和鲁莽。但一定会有一天,我们放弃呐喊。
然后带着刚刚学会的隐忍和内敛,向另一片未知的领域迈近。
我们时常谈论成熟这个话题,并且用这个词评价或要求自己与他人。但如果用最简短的语言归纳成熟的具体含义的话,或许比让一个人做到成熟还要更难一些。而且我相信每个人对于成熟的定义都有不同,而这些不同的根源在于每个人的经历千差万别。
成熟是不是每个人成长的终极目标?如果不是,那我们成长的轨迹最终指向在哪里?
这些问题我相信很难有答案。又或者说可以给出的答案太多,难以归纳总结。
而原因还是一样:我们的经历千差万别。不同的经历给予了我们不同的眼睛。
在我们还想要时不时对着世界呐喊的时候,经历的多样性其实还没有开始呈现。那时差异性的最大来源是家庭环境对个人的影响。虽然我们都知道,初始家庭对性格和个人发展都存在根本性的影响,但在想要呐喊的人生阶段,来自家庭的影响力似乎被我们想要呐喊的欲望吓住了。
每个人都是那么地相像,连呐喊声都一摸一样:要改变世界!要成功!
···之类的。
如此激情,而缺乏分析;如此热情,却找不到方向。
在第一波必然的挫折来临之际,我们比以往更亲密无间,就像一大群迁徙的飞鸟,循着前面同伴的姿势要求着自己同时监控着他人,以达到整齐划一;这时候我们唯一的担心是掉队,至于呐喊的欲望早已抛至脑后。当然,这时候家庭的影响自然地迎头赶上。
虽说每个人朝着相同的航线飞行,但在每个不同的位置上看到的风景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独一无二的风景与独一无二的家庭影响默默调配着——我们很难不产生独一无二的结论。
时间一点点过去,迁徙的目的地迟迟不来,我们开始怀疑,每个人脑袋里那些独一无二的结论不断地规整和验证,终于引得我们想要再次呐喊。这个过程陆陆续续,但终究波及所有人。
不同的呐喊声让我们失魂落魄,导致四散开来,只有寥寥结伴而行。疲惫使我们无暇他顾,已经没有力气再回头看一看同伴是否还跟自己一起走这条孤独的新航线。能做的只剩下咬着牙朝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上用力拍打翅膀。
当我们到达了第一个停泊岛屿,回头看,有的同伴已经消失不见,但看到还有伙伴在不远处的岛屿处停歇,这足以给内心些许安慰。我们互相打着招呼,看着彼此脸上的疲惫和惊慌,在心里默默做着对比和考量,再次得出结论:这个岛屿不够好,急需再次启航了。
那些决定暂留在岛屿上的鸟儿们,探索着新的天地,计划着的未来或走或停。当天空中响起稀稀拉拉的呐喊声时,她们会抬头仰望内心婆娑万分,怀念起一起翱翔时候的呐喊多么响亮无畏,最后低下头继续探索自己的领地。
这样循环往复,停留的再次起飞,从未停留的终于挑一处留下休整···
在一次次的停留和启航中,我们用来打量世界的眼神,不知所措少了,坚定从容多了。不论当下的岛屿是丰富还是略显贫瘠,彼此之间都不再过多谈论翅膀的疼痛和高处气流的湍急,只为伙伴送去鼓励和温暖,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一切来之不易,眼下的不会是终点。
每当我们决定再次启航,都会想起那些属于稚嫩时代的启航呐喊,对于记忆中经久不散的那一次次豪迈的启航呐喊声,我们会羡慕,会感激,有时候也会惭愧一笑。
而后奋力张开越来越丰满的羽翼,沉默地,不失激情地,飞向那个模糊的前方。
只给天空留下坚定和成熟的痕迹,以及飘荡空中的那一声声柔情的“再会”。
时间不会匆匆逝去,更不会迟迟留恋;
来去匆匆,流连忘返的,是我们自己的心。
说到这里,我想成熟的定义,于现在的我而言,应该是:
不仓促也不留恋,心伴着翅膀,把留在天空的那道痕迹描绘地更清晰···
空林木
2018.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