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育人挑战赛第19篇
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
这个故事也许你听过,故事里的国王为什么那么做呢?难道只是个人的喜好!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探一下我个人对马太效应的理解。
站在国王的角度,他也希望自己财富得到增长的,国王采用国王的激励方式,让善于赚钱的人拥有更多资源,他也将为国王创造更多的价值。
那“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不知道你会不会觉得第三个仆人可怜,为他报不平。
以前我就是这样的认知,我会觉得社会要对弱势群体仁慈和关怀,在车站和路上遇到乞讨的人,我会给些零钱。
现在我会思考单纯的施舍是否真的能帮助他们,还是只是满足自己的面子。
真正能帮助人的是升级人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升级首先打破原有的模式。常言道“不撞南墙,不回头”,大部分人是碰壁了失败了,知道痛了,才会反思、行动。
国王的做法,拿走第3个仆人的银子,给到第1个人。
这个人也许会一蹶不振,活在过去失败中,贫病而死。
还有可能这个人能去承认自己的不足,向第一个仆人学习,改变原有心智模式,学会了怎样赚钱,能自力更生。这对他来说,国王之前的做法反而帮助他。国王的做法最终实现多赢的局面。
如何将马太效应运用到幼儿教学中?
在孩子不愿意吃饭,我们尊重孩子选择,不吃就不吃。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玩,我们不会逼着孩子去吃或追着喂饭,而是根据制定的规则取消她这次吃饭的机会。因为逼孩子吃饭身体上影响孩子的脾胃运作,强迫的方式导致孩子更加厌食。
孩子做事不认真,一边做一边玩,取消他做事计划,让做事积极的孩子来做,不认真孩子失去一次锻炼机会。有这种体验孩子一般会珍惜自己做事的机会。
学习上也是一样,不愿意学的,老师不逼孩子学,而是尊重,体验浪费时间,一节课只能坐着,不能看书或者玩。体验浪费时间的无聊,孩子一边会珍惜学习机会。
总之,马太效应的运用目的是保护和激发孩子内在成长动力,帮助孩子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