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回西安,对面正好坐的是父子三人,地道的普通农村人,穿着邋遢,只是十三四岁年纪的孩子身上洋溢着一种光彩。弟弟在西安读初三,看的出哥哥只比弟弟大一岁或者两岁,哥哥跟着爸爸妈妈在工地打工,身上有些钱。但看得出他的工资并不是很能周全自己的需要。打开一桶方便面,弟弟吃了没多少,放在那里,哥哥在那里边玩手机边吃起来,平常他们就不会分的很清,很随意,弟弟再想吃时,发现面没多少了,其实一桶面本来就没多少东西,弟弟埋怨,哥哥则发火道:我没吃你的呢还,就赖上我。弟弟弱弱的说:没吃就没了。哥哥索性不理弟弟了。一家人都不在生活细处着眼,坐火车一家四口(妈妈坐在斜对面的位子上)都没有带水杯,这也难怪,妈妈也在工地上干活,也不轻松,还要照顾一家的吃喝,看看妈妈的精神状态,就知道她很累,或者说习惯性的这样操劳,只为解决温饱,不知道更好的生活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又可曾想过。一家人用一个大的可乐瓶子接水喝,哥哥说:我渴了,去接水。弟弟知道自己错了,乐的有改正的机会,屁颠屁颠的去接水。回来还咬文嚼字的说:冰火两重天啊,哥哥怀疑的问道:你先接的热的还是先接的凉的?弟弟不加思索照实回答说:先接的热的。哥哥即时就火了:我不是告诉你先接凉的吗?不喝。我其实特别想说:你(弟弟)再接一次吧。其实,家人就是这样,有得寸进尺的,就该有温和让步的。家庭不是个讲理的地方,是个讲情的地方。但是我实在是没见过世面,没敢说。没一会儿,两个人又一番争闹。我笑着试探性的说到:你俩就不能友好的相处吗?弟弟腼腆的笑,哥哥说:越吵感情越好。我登时一愣,这样成熟的心智估计不是这个年龄该有的,但是对于生命的救赎,恐怕只有苦难。哥哥如果不是早早的打工挣钱,怎么会如此的成熟,林语堂先生说:我们生来带有一层膜,要用尽力量把这层膜退掉才会现出自己的本色。多少人都不曾做到。他们毕竟还没有成年,生活带给他们的这种邋遢习惯,需要他们在未来的经历中慢慢的改掉,成就干净卫生舒适健全的生活,但是现状是,他们只能同这简陋的生活条件和平相处,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充分的表达出:不同的环境会把孩子塑造成迥然不同的样子。,贫儿在王宫也可以有王子般的气质。我们都深以为然,但是又无可奈何,时间成就的只能用时间解决。我旁边的男孩子一直在笑:觉得他们的生活苦些,倒也有滋有味,其实,天堂里没有幽默,这句话充分的展现了看似笑着其实苦着的生活。
好在我们都有时间,有生命去改变,希望就是这样的好东西,再加上些耐心,都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