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唐 / 张若虚 / 春江花月夜
既然昨天发了自己致敬这首《春江花月夜》的作品,那今天就来说说这首被无数人赞誉过的佳作吧。前人的赞誉之词已经太多,更有很多人为此争执不下,刚刚还看见头条问答里在争论这首诗到底能不能被称为孤篇盖全唐。其实,这大可不必,这么多多的诗词佳作,各有各的好,这么多多的爱诗之人,也各有各的喜好。有人特别喜欢这首诗,就给了一个超高的赞誉,就像某个古人在书里写下我特别喜欢的那位梦中情人是整个唐朝的第一美女一般,那是不是也要去争论一下这个美女到底算不算得上唐朝第一美女呢?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非常严谨,却又错综复杂,变化万千。全诗共三十六句,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每组一二四句用三韵,约等于一首一绝,全诗就相当于用了九首各自用了三韵的绝句组合在一起。而且,下一组必定换用另一韵,共换九韵,九个韵的平仄也在变化,一、三组用平声韵(庚韵、真韵),二、四组用仄声韵(霰韵、纸韵),五、六、七、八组皆用平声韵(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再用仄声韵(遇韵)结束。
因为这首诗是要用来唱的,所以全诗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错,高低音相间,全诗随着韵脚强弱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这样换韵的好处,应该是让歌者可以更好的发挥声调的变化,一唱三叹,前有呼后必有应,回环反复,变化多端,节奏感强烈却又不失优美,声韵切合着诗句中情感的起伏,可谓丝丝入扣。
在句式安排上,作者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让起承转合妙趣横生,气韵无穷又朗朗上口。全诗紧紧围绕题目,春、江、花、月、夜几个主题词交替出现,重叠错落,反复变化,就像构建了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立体画卷,让读诗的人不自觉的就融入其中,仿佛自己就是诗中的主角,亲身感受着每一个细节一般。
能在长诗中做到这些,就已经是极其不易了,至于诗句中的意义,这次就不一一解析了,还是留给大家自己去品读之后感受作者贯穿始终的情感吧,等你真正融入进去了,就会像老文我一样的爱上这首诗的。
之所以后人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大概是因为从诗经、楚辞、汉赋到魏晋南北朝的文章、民歌之后,在诗歌发展一时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突然出现了这样的另类,这个另类一扫前朝的华丽奢靡,换上了清雅高洁,就像诗中的那一轮明月,照亮了大唐诗坛前进的道路。这文风文法是之前没有的,叙述方式是之前没有的,遣词造句用韵也是之前没有的,寓情于景到了荡气回肠勾魂夺魄的地步。
这就是我开头所说的,一旦反复品读身陷进去之后,自然就会觉得这就是心中那位卓绝于世的梦中情人!
——撰文——东篱若尘(文俊壹)——东篱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