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缘由
在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从来没有认真的去思考过“死亡”这两个字的内涵。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我初中和高中时相继离世,太年轻的岁月亲人离去的感伤很快消失了。不断从爸妈口中知道村子里的叔叔伯伯们离去,也许是因为他们跟自己的关系不紧密,虽然也会难过或惋惜,但却不曾触动自己去凝视死亡的面目。所以好友的先生被诊断为癌的那一刻,自己就懵了,不知道如何劝解。直到她先生去世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劝慰她。上周读到薛莲的关于这本书的笔记,才知道原来已经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办?特别是她提到多么渴望在父亲临终之前读到这本书心中的遗憾,我毫不犹豫的拿起了这本书。我爸妈已经80多岁了,公公婆婆也有70多岁了,他们的身体都还算硬朗,他们都是独自居住,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享受父母这种独自美好生活的同时,看看我该做些什么样的准备。每天一个小时,用了一周读完了。心中对阿图·葛文德医生深深的感恩,谢谢你,让我知道了到了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如何优雅的面对自己和亲人;同时对我现在的生命也进行了思考:怎样生活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本书的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阿图·葛文德,是一个医生,曾在2010年被入选“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作为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阿图一辈子都在做外科手术,他解救了很多病人的痛苦,也眼睁睁地看着很多病人和亲人离开人世。当他看到临终病人们所经历的种种痛苦之后,不禁思索——人们应该如何优雅的跨越生命的终点?
这本书映射的是他的生命之思与医学之悟,年过50的阿图把目光聚焦于人类的衰老和死亡的逼近与应对,同时也应验了孔老夫子的那句名言:五十而知天命。《最好的告别》被称为每个人在50岁前必读的书,获誉无数,也被奥巴马选入了2014年感恩节的购书书单。
本书的内容:
本书由8个章节构成,每个章节都有不同人的故事,有作者诊治的病人的故事、有他咨询了解的病人的故事,有他亲人的故事。通过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两类死亡:衰老和疾病(癌症)。
衰老
过去,能够活到老年的人并不多见,而现在的科学深刻的影响了人类生命的进程,跟历史上任何时代的人比起来,我们活的更久、生命质量更好。科学进步已经把生命进程中的老化和垂死变成了医学的干预科目,融入了医疗专业人士的“永不言弃”的技术追求。但是,无人可以逃脱生命的悲剧——那就是,生命就是一条单行线,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凋亡和老去。
生命老化的故事就是身体器官走向衰竭的故事,衰老的过程是可以延缓,但是无法终止。经典的观点为人衰老的原因是随机损耗的结果,但是最新的观点认为衰老是有序的、基因设定的。研究表明,遗传对于寿命的影响小的惊人,寿命长短只有3%取决于父母的寿数,即便是基因相同的双胞胎,寿命差异也很大,典型的差距在15岁以上。人类衰退的方式和所有的复杂系统的衰退方式一致,是随机的、逐渐的。随机的损失并不能马上导致整个机体崩溃,但是在某一个关键系统崩溃之后,就会破坏整个系统。所以,衰老是我们的宿命,死亡总有一天会降临。
在美国,有很多高龄老人试图自己独立生活,这些不服老的人们有的坚持自己开车,有的即使难以自理却坚持不愿去养老院。1992年,阿图妻子的祖母爱丽丝84岁,她没得过什么大病,也没住过院。仍和朋友一起上健身房,自己购物、做家务。儿女为了她的生活方便,提出要她搬过来一起住,但她却无意改变自助的独居生活。
在美国大多养老院的宗旨就是安全。护工们照顾你,不让干这个,不让干那个,唯一所能做的就是保障安全。当老人们进了养老院,当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等死,数着自己还有多少天时,她会无助、会害怕。没有希望,与社会隔绝,这就是为什么老人极度反对去老人院的原因。
那么,养老院可不可以变得更好呢?
阿图向我们展示了威尔逊的老年之家:
在1983年,开辟了名叫帕克之地的专为老人设计的新型“辅助生活中心”。这里不是老人院,这里是家,老人们可以决定怎么安排时间、怎么分享空间、怎么打理自己的物品。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立即找到相关人员,其他人进门必须敲门。
一个叫托马斯的医生改造的大通纪念疗养院:
托马斯的医生考察大通纪念疗养院一段时间后,发现疗养院缺失的乃是生活本身。于是,他在大通纪念疗养院引进了两条狗,四只猫,一百只鸟,令人兴奋的是,由此革命开始了。“我们认为不能说话的人开始说话了,”托马斯说,“之前完全孤僻、不走动的人开始造访护士站,说‘我带狗出去散步’。”……所有的鸟都被居民收养了,他们给每只鸟取了名字。人们的眼里有了光亮,他们苏醒了,活过来了!
威尔逊希望彻底取消疗养院,托马斯重建了疗养院。但是他们追求的是同样的理念:帮助处于独立状态的人们维持存在的价值。
疾病
在书中我们看到,把生命的最后时间交给医生,在极尽全力的抢救过程中,不但会花费整个家庭几乎全部的积蓄,更糟糕的是生活质量却非常低,让我们与生命中真正要紧的事隔绝。最后在重症监护室里,浑身插满了管子,仓促地在痛苦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活的有价值,意味着没有厌倦感,没有孤独感,也没有无助感。当人们探索什么才是最好的告别方式时,也引出了一个艰难的问题:什么时候应该努力医治,什么时候应该放弃治疗?
阿图经过大量案例研究发现,经过放化疗和过多医疗干预的患者寿命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延长,反而采用姑息疗法的患者往往活得比放化疗的患者更长。姑息疗法与医学抢救治疗的优先顺序正好相反,医学抢救治疗以治病为先,以延长寿命为先;而姑息治疗则以病人的舒适度为先,根据病人身心情况来调整治疗手段。很多人在进行化疗以后身体和精神快速崩溃,医学抢救治疗的负面效果几乎难以避免。
在阿图的父亲70岁出头的时候,被检查出脊髓长了肿瘤。阿图立即找了两位最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咨询,一位医生提议尽快开刀把脊柱切开拿去肿瘤,并且告诉他们手术的代价是几周之内可能四肢瘫痪,但没有别的选择。另一位医生建议,应该等到阿图的父亲自己觉得情况不能忍受、想要考虑治疗时才做手术。
于是阿图跟父亲商量,采用了第二个医生的建议,这种相对健康的状况保持了整整四年的时间。四年的时间里阿图的父亲依然可以自由的打网球、给自己的病人做手术。开开心心的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生命的质量依然得到保障。而父亲如果做了手术,那他可能早已瘫痪在床。
四年后的一天他打网球的时候,手指的抓握能力丧失了。阿图知道他们来到了生命的一个岔道口。他尽管很难开口,却不得不跟父亲交谈:“爸爸……你觉得手术时间到了吗?如果情况恶化的话,你的目标是什么?为了阻止病情的恶化,你愿意做哪些取舍?“父亲只说,“是该做手术了。我只希望,不要让我太痛苦。“
阿图尊重了父亲的选择,送他去做了手术,又生活了好多年。直到最后病情到了不可逆的状况,把父亲接回了家,采用了不让父亲痛苦的姑息疗法。
阿图认为,最终救治的失败,并不是医学的无能,而是对生命进程的尊重。
从本书中我的得到
1问一下最重要的问题
在中国,由于养老事业的落后和公共养老资源的不健全,我们的选择更少。我们可能为父母找不到作者描绘的新型养老院,我们大部分人也不是医生,很难知道如何选择做怎样的手术。所以我们更应该主动去了解衰老和疾病的正确观念:无论身患重病,还是年老到身体或心智因此垮掉,不论作为病人自己还是病人的亲人,我要学会追问这些最重要的问题:你怎么理解当时情况及其潜在后果?你有哪些恐惧,哪些希望?你愿意牺牲什么,不愿意做哪些妥协?最有助于实现这一想法的行动方案是什么?
2尊重老人和病人的需求
无论我们怎样不舍,我们的亲人到了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自己对生活和价值的追求,而不是用安全和救治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给他们提供自由的空间。作者的爷爷到了100多岁,任然可以骑马巡视自己的土地。我们常常口口声声说是为老人好,不让他们做这做那,弄得他们很不开心,他们的开心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我做得不好,一定要注意了)。
3保持健康的生活
现在在远离生命的最后时刻似乎还很遥远,我还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进入了中年,可是精力真的大不如前。如何使得自己生命的质量更好,并要想使得自己的老年生活轻松面对?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了:吃好、运动好和睡好(这是我在《你充满点了吗》看到的)。
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那些活着的理由不仅仅是在生命的尽头或者是生命衰弱时才变得紧要,而是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都紧要。我希望当我真的面临那一天,生的愉悦与死的坦然都将成为生命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