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公元前450——前400年
空间:东亚中原与南欧希腊半岛
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以公元前403年周烈王分封赵魏韩三大家族为诸侯为标志,“三家分晋”宣告了东亚中国以大国吞并小国为时代特征的春秋时代彻底终结。至公元前40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分别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两大城邦联盟之间的战争标志着希腊半岛进入大国争雄的战国时代。
“三家分晋”之所以成为春秋时代结束的标志,外部原因是西周初期曾经分封的数百个诸侯国到这一时期已经被大国兼并得所剩无几。相传,西周最初有1800国,至东周还有170多个,但到了春秋末期只剩下十几个了。在大国兼并小国的同时,王权更迭事件在各诸侯国内部均时有发生,但绝大多数是在诸侯家族成员内部之间进行的,如齐桓公与战胜公子纠夺位,楚武王杀死自己的侄子夺位,楚成王杀兄堵敖夺位,晋文公赶走并杀死自己的侄子晋怀公夺位,吴王阖闾刺杀吴王僚夺位,等等等等。因此,孔子用“礼乐崩坏”来形容那一时期。然而更为不能为传统“礼教”所能容忍的是异姓大夫对诸侯国的颠覆,赵魏韩三家大夫瓜分晋国开启的就是这样一个先例,也因此具有标志意义。
而“三家分晋”之所以能够在晋国发生,与曾经为晋国崛起做出历史贡献的晋献公和晋文公有关,前者晋文公使 “晋无公族”,后者晋文公使“六卿”控制了国家军队。周代各诸侯国通常都将公室子孙分封为大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缘关系作为公室的屏卫。而晋国在发生骊姬之乱后,晋献公却逐杀诸公子,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到晋成公时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晋襄公时,第一权臣赵盾更将各家异姓大夫封为公族,晋公室的力量进一步衰微,失去对异姓卿大夫的制约能力。而晋文公设立“三军六卿”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增强了军力,但同时也赋予了“六卿”(即三军的指挥官)极大的权力,“六卿”也逐渐演变成势力强大的宗族,且成员更迭和相互倾轧不断。至春秋晚期,晋国的“六卿”由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大家族担任,另外还有郤、栾等大家族。与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相似,这些大的家族也都有各自的地盘和武装,且互相攻杀不断。最终,在范和中行两大家族被赵家攻灭后,所谓“六卿”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其中又智家势力最大。
作为晋国执政大臣的智伯瑶(智襄子)以恢复晋国霸业和增强晋国实力为名,要求各家各献出万户封邑给晋出公,实际上是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下。在智襄子以身作则后,韩康子首先割让了土地和一万家户口,惧怕智伯瑶的魏桓子随后也把土地、户口让了,唯独赵襄子不肯。公元前455年,智襄子假借晋出公的号令,率韩、魏两家一起讨伐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的赵襄子带着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并吩咐将士们只守城、不出战。智伯瑶围困晋阳两年后,决定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危急中,赵襄子以唇亡齿寒的道理派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临阵倒戈,放水倒灌智家军营,大破智家军,擒杀智伯瑶。此即著名的“晋阳之战”。随后,三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了他的土地。晋出公大怒,欲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三卿。韩、赵、魏三家联手攻打晋出公,晋出公被迫出逃,公元前438年病死在路上。晋幽公即位后,韩、赵、魏进一步瓜分晋国剩余的土地,只有给晋幽公留下了绛和曲沃两处城池。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联合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徒有虚名的周威烈王正式封三家为诸侯。公元前403年因此成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其后,韩都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与秦、齐、楚、燕四个国并称“战国七雄”。前375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侯剩余土地,晋国彻底灭亡。
在东亚中国上演“三家分晋”,终结春秋时代的同时,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两大城邦联盟之间的“伯罗奔尼萨战争”,俨然已经把希腊半岛带入大国博弈之间的战国时代。
“伯罗奔尼萨战争”得名于斯巴达人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公元前6世纪前后,在希腊半岛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上也有很多城邦,贵族寡头统治下的斯巴达是其中之一,其他城邦逐渐为其掌控,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相约共同压制内部起义,对外一致行动,以陆军战力惊人著称。与伯罗奔尼撒同盟交战的是雅典领导下的提洛同盟。原本是公元前477年,为预防波斯人入侵,雅典与周边、爱琴诸岛和土耳其半岛上的一些城邦组建的同盟,入盟城邦曾达到250多个,几乎包括全部爱琴海和土耳其半岛上的希腊城邦。同盟结构与伯罗奔尼撒同盟相似,认同共同的敌人和盟友,实际上军事外交由雅典统一指挥。按照协议,入盟各城邦共同出资组建海军,因同盟金库最初设在提洛岛,同盟得名“提洛同盟”,亦称“雅典海上同盟”,后逐渐沦为雅典控制其他城邦的工具。公元前470年,雅典动用同盟金库在雅典城修建了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宙斯神庙,公元前454年更将同盟金库迁到了雅典,且试图把其他同盟国都降至臣属地位,武力镇压反抗,并接管其海军,勒索其贡赋,隐然已经成为雅典帝国。雅典做法无疑让身为提洛同盟领袖的斯巴达人非常不安。
两大同盟之间的第一次“伯罗奔尼萨战争”爆发于公元前460年。起因是“伯罗奔尼撒同盟”的一个盟国加入了雅典的“提洛同盟”。至公元前445年战争结束,拥有强大陆军的斯巴达和拥有强大海军雅典战成平手,那个叛变的小国又回到了伯罗奔尼撒联盟。
公元前431年,以雅典扣押斯巴达盟友底比斯的侨民为由,斯巴达人进攻雅典,第二次战争“伯罗奔尼萨战争”。前期,拥有强大海军的雅典,采取陆地防御海上进攻的策略,虽然损失了一些领地,但还是成功抵御了斯巴达人的陆路进攻,且在公元前424年,取得了对斯巴达的重大胜利。公元前421年,双方暂时和约,但双方的盟邦仍然冲突不断。公元前420年,雅典和斯巴达的宿敌、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阿哥斯城邦结盟,但阿哥斯仍于公元前418年被斯巴达击败。后期,雅典利用海军优势在公元前415年发动主动,远征西西里岛上与斯巴达人结盟的叙拉古城邦。但其海军遭到焚毁,陆军遭到围歼。此后,斯巴达人在波斯大批黄金的资助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舰队,雅典的处境变得危险起来。其后,雅典海军虽曾于公元前411年和410年两次击败了斯巴达人和波斯人,但已是强弩之末了。公元前405年,强大的雅典海军在羊河之役全军覆没,无力再战的雅典被迫投降;解散提洛同盟,只保留12艘警卫船,拆除所有防御工事,并加入伯罗奔尼撒同盟,事实上沦为听命于斯巴达的二流城邦。斯巴达人则成为两强争霸战的最终胜利者和全希腊的霸主,尽管这只是暂时的。
相较于“三家分晋”的裂变,“伯罗奔尼萨战争” 实质是古希腊奴隶制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各种联盟的出现,以及其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的日益突出的作用,则说明。建立王国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客观需求,尽管它也同时宣告了古希腊古典文明时代的终结。
本文为《世界历史六千年》的外篇《对表中华文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