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自己把娃娃带大! "
"那你的工作呢?"
"我觉得工作和钱这些都不重要,工作没了可以再找,钱没有了可以再赚。可是娃娃长大只有一次,我肯定要陪着她!"
和一位宝妈聊天,她住在我家楼上,一个人带宝宝,还要做饭洗衣做家务,老公晚上会回家,适当帮忙。她就是我现在的偶像!我觉得她好伟大,也好厉害!
我继续和她聊天。想问问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坚定的想法?放下自己的事业和光环,全心全意去做全职妈妈,真心不容易!而她不假思索地说:
不是我厉害,是因为我小时候吧!我爸妈忙事情没有时间陪我,好不容易在家还总是吵。有一次,我做梦就梦到我爸妈在吵架,那个声音就在我耳边,我一睁眼发现我在做梦……我就想,我以后的小孩儿绝对不要这么长大。
原来,一个女性选择做全职妈妈,还要坚持一个人带宝宝,是因为要弥补童年的缺失。一个妈妈在自己成长中缺少家长的关心和陪伴,就不希望类似的情况在孩子身上延续。
感叹一下,母爱真的无私又伟大!
其实,这位宝妈的情况也是人之常情。我们和周边的很多朋友都一样。每个人长大了都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童年,觉得自己成长历程中有存在明显的问题和不足,就会有意识地在下一代规避不利因素的影响,还会尽可能创造更好的条件。
我老公就是一个例子。他小时候经常宅在家里,很少有父母陪伴,也没有小伙伴,因此养成了独处的习惯,社交能力多少也受了影响。如今的他会有意识地给孩子买很多好吃的和玩具,还会尽可能地陪伴孩子,带他出去玩,接触周围同龄的小朋友。
而我呢,我觉得自己童年过的很幸福,有爸妈,有积木,有一起相伴的快乐时光。虽然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工作很累很忙,但我的记忆里都是周末父母陪我出去玩,爸爸陪我做手工,妈妈带我包饺子,一家人很是幸福!在民主有爱的家里长大,我也会有意识复制这种幸福感给自己的孩子。比如说不管工作多忙,都会空出时间陪伴孩子,做亲子活动,给予孩子正面反馈,还会鼓励他迎难而上,学会表达自己。
对呀,我们成了父母,自己觉得好的、受益的成长经历,我们也会有意识的再造,企图延续下去。而那些童年中的不快、压抑和委屈,我们也会悄悄地抹掉,为了让子女更好的成长。
如果有选择,就不要再吃父辈的苦。
但是,不管父母怎么想,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
凭什么父母缺了什么,就非要给我补上?万一我不需要呢?
我们拼命创造的东西,可能孩子们并不一定买帐。就像很多家长给孩子买高档玩具,名牌衣服,可是孩子并不一定喜欢,买进口零食,也不一定合他们的胃口。还有的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却不知道孩子根本一点都不感冒……
记得一首儿歌这样唱:你对我好,我心里都知道。学学这个,学学那个,忙的不得了……妈妈听我说,爸爸听我说,我只想和小朋友,蹦蹦跳跳。
歌词简单,却让人感慨万千!作为父母,真的可以理解同为父母的付出和用心。可是,客观来说,目的的高尚无法掩盖手段的不当。不管出发点多正确,结果还有可能是错的!
我们不想让孩子经历的弯路和不公平,不惜牺牲一些代价或者自我妥协,但最终不一定就真的对孩子好。
因为你努力给的,并不一定是他想要的!你拼命规避的,也不一定是他受不起的!所以,千万不要以爱的名义,干涉他的成长!
孩子们成长,有自己的轨迹!就算是他们兜兜转转绕一圈又回到原点,这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至少他们自己体验过,尝试过。作为父母,要把孩子看成是孩子,蹲下来和他们交流,一起看世界。当然,我们可以预想未来,也可以规划和引导自己孩子成长。但是成长的每一步,还是要靠孩子自己选择自己走!
长大是一条谁也代替不了的路!
孩子,让他们成长成自己的模样!我们学会去接纳他们,包容他们,哪怕他们一生都只是一个普通人,只要开心健康就好!在成长的路上,父母也在跟着长大。千万不要为了弥补自己童年的过失,一味地忙碌奔波,却缺席孩子的最重要的成长。他们可能最需要的就是我们切实的关心和陪伴。
说再多都是假的,实实在在的陪伴给到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生活中,才会发现你的孩子真的缺少什么,需要什么,然后再努力满足孩子的需要。如果尽全力也无法满足,就好好和孩子沟通,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孩子也会感受到幸福!
请记住,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不代表你是对的。你要给什么,一定要看孩子需要什么,决定权在孩子身上!怎么说,也是面向主体需求的供给才是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