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先森的老家,结婚的前一周,需要请亲朋好友,还有与自己一同长大的小伙伴到家里喝酒,喝茶,吃花生瓜子,吃喜糖或者聊天。
入乡随俗,亲身感受了一次别样的宴席。
吃完晚饭,我跟刘先森的妈妈就准备那些吃的东西,摆设了好几桌在农家小院,然后刘先森的爸爸开始打电话一一邀请,我随同刘先森又去了一趟他那些小伙伴的家里再次邀请。
轮流一圈回来的时候,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别有一番情致,好是一番热闹。
想来已经是十多年没有参与老家的婚礼了,表姐堂弟等等的结婚,都是父母代劳,但是我们老家那边没有这个礼节。
刘先森老家的亲朋好友非常淳朴善良,虽然我没有那么快融入那些氛围,又或者我并不擅长言辞,但是我真心感受得到,来家里面喝茶喝酒聊天的人,内心都是对我们真挚的祝福。
还有其中的很多人,不计较任何利益来帮忙,把别人家的事情当做自己家里面的事情一样,让我感觉很温暖,不用事事自己去操心。
刘先森家整个大家族的家庭氛围也是如此,关系非常好,互相之间的体谅帮助和关爱让人感觉很轻松。一家有事百家忙,真真切切的感受得到那股暖流,并且提前给予我们一些资金的支持,让我们提前筹备婚礼。
真是好多年没有感受到这份亲切和淳朴了,尤其来自非血缘关系的这些同仁。现在的住户,小区房,门对门,兴许关起门,就是陌生人,偶尔在楼道撞见,敷衍的慰问,今次而已。
在我老家那边,每家每户一个独门,关起门,也是有些冷清,即使是亲朋好友,也不曾感受到类似于刘先森家庭的这种氛围。
有几次回家,一些并不熟悉的人来我家找我爸爸帮忙写毛笔字之类的广告,也是落笔之后,草草结束。
我记得小的时候,邻居关系真的很亲密,我们几个小伙伴总是哪家饭熟,就在哪家吃,好的东西总是堆在一起分享。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加,基本都从小镇迁移到县城买房安家,能力强的也都搬到了省城里面,见面也是三言两语。
小时候,有一个邻居就是我姐姐们那个80后年龄的学霸,一路高升,研究生在德国留学,后来在国外安家了,几年前回来请客结婚,也是在酒店草草了事,不曾感受到半分的氛围。我承认,我这辈子都不可能见到小时候仰慕的学霸姐姐了。
时代发展的很快,以前家里请客,要挨家挨户的去串门。前几天打电话给爸爸,他说还早,半天时间就能搞定,只要翻着电话本拨号就可以。
很多的事情电话就可以解决,所以有些人情味也变得越来越淡。亲朋好友拉个微信群,有什么事情群里面发一下就搞定。
隔着屏幕的交流,每次见面都让我觉得不知所措,不知道以什么方式开口交流,于是各自都开始刷着自己的手机。
在刘先森的老家那边,氛围很重,感觉很亲切,像一个从来没有恶意的团体,相互扶持着共同前进。
所以我真的很感谢,为这次婚礼付出时间精力的每一位亲朋好友,谢谢你们成为我们强力的后盾。
早安。
这久估计会分享一些心得,我希望若干年后重温这久的文字,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结婚不容易,且行且珍惜,婚姻真的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凝结了太多人的心血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