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饺子对于北方人来说是家家户户离不了的食物,是情有独钟的美食。
下面记录一下我吃饺子的心路历程。
刚到北方的时候,第一次看包饺子吃饺子在大学食堂,刚上大学的第一个十一,是为了同学们相互认识增进友情,班级组织的一次活动。班级多数都是东北的同学,几乎人人都会包饺子,只有我们几个南方的同学不会,不说和面、擀皮,就连包饺子也不合格。当时一同学打趣说:“南方人包饺子,猜一词儿?”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露馅。”说完同学们都哈哈大笑,为气氛贡献了不少槽点。
吃了俩饺子,便偷偷问班长有稀饭吗,班长是个特别善解人意的帅哥,便去给我要了一碗稀饭。
第一次吃饺子就落下了吃饺子喝稀饭的毛病(嘻嘻),从此欲罢不能。
毕业之后去了单位,也是十一,单位领导体恤单位宿舍的单身男女,也组织大家一起在食堂包饺子,当时主事的是一位主任,半老徐娘,精明能干的样子,风风火火,咋咋呼呼,把我们聚在一起包饺子,我那时候依旧不会包饺子,只是看人包,那次的饺子是我吃过的最难吃的一次,馅儿太淡了,但同事都说淡是淡点,蘸蒜酱豆油吃正好,而我总怀疑忘放盐了,只是大家都不好意思说出来扫了领导的兴罢了。
我特别不喜欢大蒜味道,所以只能是干吃饺子,咬牙吃了两个,算是给主任一点面子,然后就借口走掉了。这是我吃过最难以下咽又苦不堪言的饺子了。
再后来成了家有了孩子,婆婆到我家帮我照顾孩子,老公和婆婆是东北人,当然也喜欢吃饺子,因为我不爱吃,也吃的不多,不过婆婆做的饺子好吃多了,但是我还是吃不饱,一样要喝稀饭下饺子。
孩子一点点长大,婆婆也回自己家去了,我家吃饺子次数更少了。
但北方人特别喜欢吃饺子,只要是节气,没有不能吃饺子的,二十四节气,逢节必吃。
北方人吃炒菜少,就喜欢吃面食,包子、饺子、馅饼、发糕、馒头,各种各样,但是饺子是过节必不可少的食物,给我的印象是只要有特殊的日子都在吃饺子。
在北方呆久了,久而久之,孩子也喜欢上了吃饺子,我才开始自己学包饺子,最开始学会包馅儿,再也不露馅了,然后学会了和面,和面是个不容易掌握技巧的技术活,先打一个鸡蛋在面里,让面更劲道,让后加温水和,水多了太软,容易破皮,太干了太硬,擀皮费劲不说,包饺子的时候容易捏不上,吃的时候皮太硬,口感不好。
如果想要吃五彩水饺,可以用各种果汁蔬菜汁和面,可以用苹果,胡萝卜,菠菜,紫薯等榨汁和面。
揉面,醒面,扯面积子也是技术活,如果火候掌握不好也是影响事物的味道。当然最简单的就是去市场买现成的饺子皮,拿回家直接包馅儿即可。但是这样的皮大多厚而且干,吃起来口感能逊色不少。
擀皮是北方的绝活,一根擀面杖,在手里转几转,一个圆圆,中间凸起一小块的皮就擀好了,到现在我擀的皮也是一马平川,中间的凸起无论如何也擀不出来,而且还不太圆。
这样的手艺在正规的场合是上不了台面的。
和馅儿是要求最高的技术活,我婆婆和馅儿就是比较干,不放水,这样的馅儿吃起来会比较柴,但是有味道,香味更浓。
我学了婆婆的做法,但是我总会在馅儿里打一个鸡蛋,最后再放一点点的荤油,这样可以把馅儿包裹起来,煮的时候不容易破馅儿,吃的时候也更滋润。
在北方人眼里,什么都可以做馅儿,肉是猪牛羊驴肉居多,但是鱼肉的也不少,东北海鱼多,鲅鱼饺子也是常见,少见的驴肉饺子,也是一道难得的名菜。但剁馅儿是力气活,懒人会去买肉的时候用机器打成馅儿带回家,直接放好调料即可。但是机器打的馅儿,一则不干净,二则肉太细碎,不成粒儿,吃起来没有颗粒感,没有弹性,不饱满。
至于做馅儿的蔬菜就更是不拘泥,只要是菜没有不能做饺子馅儿的。芹菜,小白菜,大白菜,茼蒿,芸豆,海菜,萝卜,青椒、茭瓜,酸菜都可,但我喜欢的蔬菜也就芹菜,小白菜,青椒,别的蔬菜能吃,但味道一般,酸菜馅儿是绝对接受不了的 当年同寝的同事娘家近,每周回来几乎都带酸菜的饺子,包子,虽热情邀请分享,但我只能避而远之。
最近两年最喜欢的蔬菜是香芹,不像别的菜。切了之后还要剁碎,而这香芹嫩而细,细细的一切就可直接入馅儿,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饺子馅儿绝配。
正月初五,又要包饺子,也是懒人选择,香芹牛肉馅儿饺子。饱满多汁,满口生香,但是我还是要喝稀饭吃饺子才觉得有滋有味儿。
一位简友告诉我,大连五一广场真有饺子+稀饭的店儿,看来有我这毛病的病友也不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