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希望能成个写故事的人,可是我发现除了情感不丰富之外,想象力也很缺乏,所以只能看看别人写的小说,看过之后又陷入一点疑惑:“作家是怎么写出这个故事的?脑子里装什么才能虚构出这么个故事?”
马克·李维《偷影子的人》主人公是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可他却有一个特殊的能力,只要将对方的影子与自己的影子重叠,两个人的影子就能对调,通过这个偷来的影子他能够知道对方的心事,听到人们心底不愿说出的秘密,他开始成为这些人的心灵帮助者,帮助他们解开心结。
与母亲,某一天,因为在学校与同学起冲突,男孩被罚周末去学校打扫,提早溜回家的他生怕父亲生气责骂他,准备好了一堆的应对措施后,父亲却仅仅只是让他回房安慰哭泣的母亲,从那天起,他的生活再也没有了父亲的身影,母亲的生活也不似以往那么快乐,男孩以为父母的离异是因为他的不懂事,处于很长一段时间的自责中,直到他在阁楼与母亲的影子互换,才明白:母亲知道孩子很自责,可是她不想打破孩子对父亲的美好印象,只能将父亲爱上别人的事实深埋心里,自己也在震惊和失落中适应着与儿子相依为命的生活,知道母亲心事的小男孩不再自责,与母亲好好生活,从母亲对他的管教、对他实习工作的支持、对他感情的宽容不插手都可以看出母亲的理智与情感!
与朋友,吕克是小男孩的一个至交好友,小男孩从吕克的影子里读出他对当医生的渴望,那是他的梦想。于是成年后的小男孩不顾一切和吕克的爸爸交谈,想为他做些什么。最终,吕克的父亲松口将儿子“赶”出家,让他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当然,梦想失败了可就要回家接着做面包,于是,吕克在男孩的帮助下离开面包店踏上了自己向往已久的行医之路,有梦想时总以为心中的那个梦想一定是适合自己的,等到真正实践的时候,更多的人会发现梦想是可以改变的,在探索的路上我们会明白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学期过后吕克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还是面包师,并最终回到了面包店,这时候的他才是真正的快乐。
生活中,我们会遇见很多这样的父子,儿子心高气傲,想要追梦,有的父亲千般阻拦,希望儿子按照自己的路去走才是对他最好的,虽然儿子的“梦想”很明显是不合适的,但孩子的人生总该让他们自己去参与其中,摔惨了也就知道此路不同,另觅人生路,所以说,很多有智慧的父亲通常不会拦着儿子的“大志向”,而是让他撒手去做,直到儿子尝试过后心甘情愿的回到父亲建议的道路上时,孩子会更信赖和尊重父亲的智慧。
与爱人,某年灿烂的夏天,男孩在海边邂逅一位又聋又哑的女孩克雷尔。十几岁的他还不清楚什么叫做“爱”,只是他知道他很想把自己的很多时候告诉这个女孩,甚至是说出来可能会被当成精神病的这个“特殊能力”,所以,女孩是整部故事里惟一一个知道男孩能偷人影子,于是乎,男孩的初恋就这么在夏日暑假开始了,分开的那天,克雷尔主动走入男孩的影子,在纸上写下:“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论你在哪里,我都会一直想着你。”
少时的情感是一种没有掺杂任何杂质的爱情,相距十四年的时光,男孩对克雷尔的记忆从未削弱,所以他无法爱上同样是实习生的苏菲。爱情,似乎和朝夕相处无关,而是那个人,那个始终能让你挂心的的人,十四年未曾相见,甚至难以相认的两个人就这么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最后走在了一起。
二十多年的人生里,我们也遇见了不少人,这些人可能在某一刻帮助了你或伤害了你,但不能就此界定他/她是好人或坏人,因为人本身就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被我们自己给分成三六九等,也正是这些人让我们在生活中也像《偷影子的人》一样有了很多的心事和秘密,活着的这几千个日子里的生活里不能说完整,但酸甜苦乐也不缺,往后估计也是。
整本书没有什么大风大浪,很温情的一部小说,夹杂亲情、友情、爱情,然后一点点地让我们明白人生其实也没什么尔虞我诈,大概也就是围绕理解,帮助,宽容,追求,解脱,原谅等等去自救与被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