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新家长式学堂如约而至。教室外,许多家长早早就到来了……而今天,是我和芊宝同步上课的第一天,只不过她是在另外一间教室里参加“睿智情商”的学习。
关于“睿智情商”的解读,我的理解是:引导孩子正确地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更好地和别人交往。
今天,孩子们的主题是“走进情绪启航营”。孩子们独立上课,在与家长的课后沟通中,老师分享了课程的设置、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事项。
课中芊宝发烧了,老师请我过去。当我急匆匆地走进她们课堂时,她们的课程已经结束,孩子们都在开心地自主玩耍,只有芊宝和另外一个小女孩安静地躺在老师的怀里。
我轻轻蹲下一边伸手抚摸孩子的额头,一边担心地询问:“怎么了宝贝?哪里不舒服?”。
孩子睁眼看到我,没有想象中的哭闹,而是平静地告诉我:“妈妈,我发烧了!”。
我感受了一下温度还好,又下意识地看向老师,老师告诉我:“她上课时的状态还不错,课程快结束的时候烧起来的”。
我对老师说:"可能是积食引起的"。接着又问芊宝:“妈妈的课程还没结束,你现在需要妈妈带你回家,还是跟老师再呆一会儿等妈妈下课了再走?”。
芊宝望向老师,对我说:“妈妈,我和老师在一起,你去上课吧”。
那一刻,我内心特别感动:感动于孩子的坚强和理解,更感动于老师妈妈般的关爱和温暖。因为,我知道抱着芊宝的训练师也是一位从家长学堂成长起来的家长,孩子能在那种情况下选择和她在一起,一定是感受到了和妈妈一样的“爱和安全感”。
所以,我满怀感激地把孩子再次交给老师,又重返家长学堂。这一边,史导就今天的案例在做最后的总结和分享,每一分每一秒,我都不想错过。
这周的主题是“童年的秘密”,课程的设置也是出乎意料的精彩,这让我不得不佩服课程的研发者,总让大家在幽默风趣的游戏体验中,自然而然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也发现我们那么多不自知的问题。
每一案例结束,家长们都一片唏嘘和反思,不禁感叹:“我们到底了解自己的孩子多少?我们又给了他们多少无知的爱和伤害。”
我自认为自己算是一个比较懂孩子的妈妈,可是在案例中我仍然发现了自己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对孩子的关注过多,常常干扰她的专注力;面对孩子一些不礼貌的举动,碍于自己的面子,批评或者喝斥;还有当孩子执着于我们认为不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候,常常逼着孩子停止,说教而很少顾及孩子的感受;对于孩子画得画,讲得故事,总是不自觉地做出自己的评判,并告诉她们应该这样……
发现,我们很多时候真的是在“教导或者要求孩子成为我们期望中的样子,如果她们偏离了我们认为正确的轨迹,我们就慌了、就愤怒了、就不愿意了!”同时,我们还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你好啊!”
现在想想我们小的时候,似乎也是这样被“爱”大的。所以,为了不惹父母生气,也为了给父母争气,拼命地按照他们的要求做个听话、懂事,爱学习的好孩子。但是心底我相信我们都挣扎过,也思考过:到底为谁而活?于是,想到圈里那篇关于“空心病”的文,都是因为父母无知的爱,毁掉孩子们的一生啊!
我们就这么摸着石头过河了,我们忘记了我们童年的恶梦,我们又不自觉地把这恶梦给到我们的孩子,我们到底了解孩子多少?真得太少太少了!
所幸,新中国式家长课堂里,一次次地唤醒着我们,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们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让我们心服口服地看到自己的问题,反省并觉醒,然后还教给我们面对孩子各个阶段呈现出的状态,如何给予正确的陪伴和引导?
然后,“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通过这一周的实践,我也发现自己的惯性问题:一是知道难做到;二是做到难坚持。比如,在培养孩子自己起床穿衣的事情上,有时候真是忍不住就动手包办或者催促吼叫了,幸好有家长课堂这面镜子不断提醒自己。所以,刚开始实践有些反复和不稳定,幸好有同行的导师和家长互相分享和鼓励。
最后,又想起创办人张导的那句:“能唤醒一个是一个。”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走进这样的学堂,让自己也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我爱我自己,我更我的孩子们,所以我愿意走进他们的世界,慢慢地去了他们的内心和需要,给到他们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