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去年初在李笑来老师的公众号看到Scalers的文章后,开始关注他的。他从2014年1月起,每天写一篇和学习、成长有关的干货文章,一直坚持至今。他本人就是一个讲究实干、持续行动的典范,通过1000天的写作和运营社群,还带领不少人跟着他学习和实践。他前段时间整理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刻意学习》,我虽然几个月前已经看过,但总感觉消化得太快,书中的很多精髓尚需反复咀嚼。趁着国庆长假,我重读了这本书,越发觉得里面的思想宝藏不少,值得深度挖掘。
就象采铜老师的评价,Scalers具有强大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他的文章多是指出年轻人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很多误区和陷阱,很有启发意义。他本人也非常年轻,还不满三十岁,写作角度都是从自身的学习经验出发,不同于老生常谈的心灵鸡汤,也不堆砌时髦光鲜的概念,而是扎扎实实地把自己多年的思考和行动展现出来,让读者从中领悟他为什么能做到和怎样做到的,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在这本书中,Scalers借用了不少数理学科的理论工具来深入解析学习和成长方面的问题。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用工科实验中验证变量的影响来说明不要用单变量模式来思考问题,而应该多采用动态视角看问题,看到更多的变量存在于一个事件的发展进程中,强调很多事情,是因为你做了才改变。参与和投入是最大的变量,是通往新世界的明灯。他还用数轴来比喻人在成长中所处的位置,往上看和往下看都是正负无穷。你不管进步到哪儿,都会看到牛到无穷的人和傻到没底线的人。对于“熵”这个热力学概念,Scalers把成长看作是熵减的行为,需要投入精力维护有序的局面,以对抗时间的冲击,进而享受到时间的红利。他把成长中解决困难问题比喻成破解密码,引用了密码学中的“暴力破解”思路,对一个问题,寻找最优解,穷尽所有可能性,不怕走错路、走弯路,把弯路走直,把错路走对,以找到结果。他认为成长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自身的问题,使自己变得更好,就像解开一道密码题一样,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容易浮于表面。黑盒与白盒是计算机软件测试里两个常见概念,Scalers提出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区别哪些是黑盒(你能应用但是未必了解原理),哪些是白盒(你不仅会用,而且知道是怎么回事)。他认为我们在生活中用到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各种产品,就是在以黑盒的形式享受前人工作的成果;但是对于擅长的专业领域,掌握的知识就应该是白盒越多越好。Scalers用这种理工科的专业知识来详细剖析学习和成长的有效方法,不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且也更具说服力。他创作文章的理论深度和思想内涵是市面上那些空洞、富有煽动性的所谓成功秘籍无法比拟的。
Scalers的文字朴素有力,他在写作上不怎么讲究技巧,也不铺陈华丽的词藻,一直坚持用严谨的理工科思维和真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思路和观点。他的文章内容不取悦读者,有时难免枯燥艰涩,影响阅读趣味;不过我感觉只要过了烧脑这一关,知晓和领悟了内容的深意,便有说不出的畅快。他最早提出了“输出倒逼输入”的概念,认为只要具备基本的基础知识,就可以开始输出的训练,通过输出,反过来激励输入,是非常有效的,而且符合成长进步的规律。他举例说明在写作和学习编程上,这种方法更具有实操的意义。类似于这种新颖又富有哲理的观点,Scalers在书中还展示了不少。比如他提到教育是逆人性而上的,必须克服人的惰性、偏见、傲慢、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等负面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自由行走,才能算有一个完整的人格。又比如他认为格局决定我们的眼界,有时候角度和立场,比绝对的真相更关键。他对“打鸡血”的看法颇具幽默感,认为鸡血不是人血,打异类物种的血,会血凝致死的。一个生命体缺失了持续造血的功能,那生命是无法长久的,还是自我造血,自我推进靠谱。我读这本书的体验就象是给自己的头脑边“烧”边“排毒”,痛并快乐着。在治疗“学习”和“成长”病方面,Scalers确实是一个好医生。
顺便提一个小插曲。今年8月份,我逛西南书城时,发现《刻意学习》和中小学生的考试辅导类读物摆放在一起,便提醒工作人员这不是辅导学生考试的读物,而是属于成长类书籍,应该和《刻意练习》之类的书籍放在一起。当时工作人员的神情比较尴尬,说书是新到的,光看封面以为是教学生怎么应付考试,所以才会这样放。我仔细瞧着书的封面,越看越觉得有卖萌的嫌疑,电脑、U盘、回形针、钢笔不都是学生必备的嘛,再加上几个带运算符号的数字,也难怪工作人员会搞错。Scalers对待自己的第一本书,用情过深,在封面上布下太多“机关”,以致于产生了这种误会。一个对书的封面设计都如此认真的人,更不要说他写作的内容了。
Scalers在书的后记中写到“如果你不做点事,我的文字对你毫无意义”,我用这篇迟到的感想来证明他的书对我是有意义的,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持续行动来强化这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