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期,每每放假回家总会出去找朋友耍。自从毕业以后,每逢休假就会宅在家里,似乎成了一个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的闺女。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回来的早了些时日,但依然选择禁闭模式,偶尔会因为对零食的渴望而不得不去商店消费一把。
在这个村里也生活了二十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这个村子也在逐渐失去它以往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也许最繁华热闹的一天,当属春节那几天了吧。孩子们长大了在外求学,父母们趁身体康健在外务工,老人们因上了年纪或是行动不便在家修养,或是病魔变身而相继离世。即便是村里已经通了水泥路,却看不见有多少走过的脚印和压过的车辙。街坊邻居家的烟囱也不会按时的炊烟袅袅,厨房也不会时不时的饭香四溢。有的大门常年紧闭,门上的门锁也早已锈迹斑斑,到了晚上,透过窗子也看到的只有天上的月亮。慢慢的,这个银装素裹的烟火乡村,突然间就少了很多故事。
生活在农村的人平时喜欢串门,聊聊家长里短,调侃一下生活琐碎。前些日我正在家中发呆,已经是晚上七点钟,天黑的很冷清。家里的狗突然叫的很激烈,我知道应该是来人了。应着门开的声响望去,是我家邻居的邻居,是一个中年男子,按辈分来讲我要称呼他一声三哥。他原本是我们村子里做豆腐的,用最传统的方式做出最可口的豆腐,十里八村口碑很好,有时候做的豆腐供不应求。前几年为了更好的发展带着一家人去了外地继续他的老本行,据说在那里他的手艺也是得到了肯定。见我一人在家,三哥并没有表现出他的遗憾,而是和我聊了起来(不得不说,东北人都是比较健谈的)。谈话之间,我了解到他已经回来好久了,而且不打算走了,准备再把他的手艺带回家乡,不求大富大贵,只愿能解决温饱问题就满足了。我问三哥现在豆腐应该很好卖吧,三哥表示今时不同往日,村里的人越来越少,所以豆腐的需求量就再也没有以前那么高了,再加上这几年的冬天没有过去那些年冷,每天也不敢做太多,否则容易变质浪费。但即便如此,三哥说他做豆腐的用料依旧和当初一样,为的就是那个口感。我倆聊了许久,他手里的香烟也吸没了半盒,而我手中的茶杯也不知道续了多少次水。
突然想起了在网上经常看到的一句话,“他乡容不了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所以正是很多人的远赴他乡,让这里少了很多烟火气息,同时也少了很多故事。其实,像这样的画面也仅仅是冰山一角,只不过我在这一角里,看到了,也感受到了,想到了,就把它说出来了。再过一个多月,又到了除夕之夜,那时候,他乡的人都回来了,他们不仅仅带回来他们在外漂泊一年积攒的物质财富,也许还会给他们的家人讲述他们在外面的精彩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