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7个小时读完了《人生的智慧》这本书,这个书的题目太大了,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为什么每本国外鸡汤书都起一个挺吓人的标题,像我这种不怎么看书的人,如果不是我想更新日记,我肯定不会说我读了这么一本书。对了,我这周周一周二的时候还读了一本《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我没发的原因是怕别人觉得我是不是想要赚钱想疯了。总体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读个三四遍是没问题的。
如果说一定要点题的说人生的智慧是什么呢,那就是如何幸福愉快的度过这一生,简单来说就是丰富自身内在的东西,一个人自身所具有的东西越多,那么他对外部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他人对于他的意义也就越小。因此一个拥有杰出的精神思想的人往往不喜欢与他人交往。所谓的“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如果单单看这个结论来说,我是看不懂的,也可能我曲解了老爷子的意思。不过不重要,谈一谈在书中的收货吧。
如果一个人脱离贫穷之后,那将他引入了人生痛苦的另一个极端——无聊,如果一个人对精神生活上没有什么追求的话,缺少这样一种强烈欲望的驱动,即对知识和真理的探求,以及享受真正的美的强烈愿望——美的感受离不开对知识和真理的探求。对他们来说,只有感官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他们生活的目的就是获取能够带来身体上的舒适和安逸的事物。如果他们为了这些事情而忙得团团转的话,他们就会真的感到快乐了!因为,如果这些东西最初就给他们提供充足,那么他们就会被无聊所包围,为了抵御无聊,他们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跳舞、社交、看戏、玩牌、赌博、喝酒、旅行、赛马等。但是,所有这些消遣都无法击退无聊,因为如果没有精神上的需求,那么也就不可能获得精神上的快乐。
这种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某某中彩票之后把奖金赔光了,或者意外继承家产之后又破产之类的,无事可做的无聊很快就会使他开始穷奢极欲,这样一来他那根本不配享用的优越条件也就被剥夺了。暴发户最后都会陷入贫穷的境地,原因就在于他们有钱时就拿来肆意挥霍,目的不过是为了从折磨他们的无聊中获得短暂的喘息机会。
我暂且这么理解,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够丰富,就需要在忙碌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也就是说我在未来五年思考里边写道,为什么有的人赚到了一定的钱,还是要继续工作,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自己内心世界不够丰富,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或者原因就是他们觉得不断的工作才是真正的解脱方式。
简单来说,面对同样一件事的结果,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态,心态好了就能幸福了,这一点我是赞同的,虽然大是大非上边我还没遇到过什么事情。但是我想写作和做短视频也是一个样子的。比如很多人羡慕别人总能在生活中遇到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实际上应该羡慕的是他们对事物理解的能力,所以他们经历的事情都很有趣,这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无意提到了一个观点,我将它看作人生智慧的第一戒律 “理性的人追求的并非快乐,而只是避免痛苦。”这句话包含了以下真理:一切快乐的本质都是具有否定性质的,而痛苦则有着肯定性质的本质。
一个人幸福与否,我们不应该问他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乐事,而应该了解他有什么烦恼和忧心事;因为使他烦恼的事情越少、越不重要,那他就越会感到幸福,因为如果我们连非常微小的烦恼都能感觉到,说明我们的状态很舒适、安宁——身处不幸之中的人是无法体会到这些小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