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午好朋友D发来一条微信消息,问,“你会做微商吗?”我就问,“为什么突然问这个问题?”她说,“你先回答我再告诉你为什么。”
当时我的潜意识里有几个反应,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怎么理解微商呢?她是要干嘛呢?她是有做微商的想法吗?她是不是需要我帮忙呢?
然后我就反问她,“你觉得微商是什么?”同时,我也回答了自己对微商的看法。我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她如果告诉我她怎么理解微商的话,这样我就可以更好地去回答。
没想到她的反应很激烈,情绪上有点恼火,然后很不爽,告诉我说,“我只是聊天就想问下你做不做,但是你却跟我讨论微商是什么?搞得这么复杂还分析还研究。”
后来她告诉我,她问我会做微商吗这个问题是因为她有一个同事目前在做微商,然后她认为我现在刚好有时间,就问想不想做这个事情,如果想做的话,她可以介绍同事给我认识。
晚上我们就讨论了为什么她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做出的反应,以及她作出的反应,背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我们两个人在沟通这个事情的时候,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为什么我没有直接回答yes or no?为什么她对我的反问会很生气很恼火很不爽?
在她的生活经验里,被反问就是被冒犯了。她如果被问问题,然后反问别人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是这个问题她不想回答,第二种情况就是她觉得被冒犯了,所以会去反问。比如说她第一次见某一个客户的时候,然后客户就问她现在的工资情况,然后她就反问客户说,您觉得我现在工资应该处于一个怎么样的水平?你认为我在公司可以拿到一个怎么样的工资?她认为工资是一个很隐密的话题,对于第一次见面的人,很难以开诚布公的去回答,觉得被问到这个问题其实是被冒犯了。
所以在当她问我“你会做微商吗”这个问题之后我反问她,“你觉得微商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她的反应是,觉得自己被冒犯了,觉得我对她是否有一种防备心理,是否我认为她提这个问题是在考验我。所以会觉得生气觉得恼火。
而我这边,当她问我“你会做微商吗”,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说去作答,而是想,她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才对我提出这个问题的,以便更好的找到角度去切入问题,然后回答问题。
在我们两不同的生活经验里面,会对同一个问题做出不同的反应,有着我们自己对问题的反应模式。我们很容易就期许,别人按照我们的思路来作答。所以,一旦别人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来,就会觉得,明明我是提的这个问题,但是你回答的却是那个问题。因此就会造成沟通的不顺畅,出现沟通的不对等。
那么怎么样才能减少我们在人与人沟通当中,不对等和不顺畅的情况出现呢?
就比如今天的这个事情,从我朋友的角度而言,她最开始可以开诚布公的提问,就说我现在有一个同事在做微商,然后你刚好有时间,对这个有没有兴趣呢?而去替代“你会做微商吗”这样一个问题。
然后从我的角度而言,我也可以在她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发表我的疑问,比如说,可以问你是问我对微商的看法呢?还是问我想不想做微商呢?
从提问者的角度而言就是要更明确的说清楚自己的提问的背景,提问的原因,提问的目的,避免被问者回答方向错误。
从被提问者的角度来说,就是当你接收到一个问题时,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有疑问,一定要先问清楚,然后再回答,避免自己的作答,跟提问者想要的方向很不一样。
2
再来讲一个知乎上很有意思的问答案例。
知乎上有一个女生说,她跟自己男朋友的价值观非常不一样,然后举例说,男朋友认为,一双2000块钱的鞋是不值得买的,因为一双鞋的成本很低,但是它增加了推广营销等很多的附加值,所以是不值得的。而这个女生认为2000块钱的鞋同样有很多人买,并不是因为2000块钱所以这个鞋该买,而是因为,这双鞋不仅仅有鞋的功能,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位,有它的溢价,有它自己本身的价值,所以该买。
但是在他们两个人的沟通当中,矛盾点或者说争吵的原因,并不在于这双鞋到底值不值得2000块钱,这双鞋该不该买?
当男生说一双2000块钱的鞋不该买,因为有推广营销等等其他很多的附加成本,所以并不值得这么多钱,但是女生听到男生表达的意思是,对方在说自己拜金。
而当女生说这双2000块钱的鞋该买,是因为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位,而男生听到的意思,对方认为我穷我没有钱没品味。
他们都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对方话语当中表现的意思,从而曲解了了最初想表达的原意。所以并不是在讨论这双鞋该不该买,而是各自认为你觉得我拜金,然后你又觉得我穷。
3
在与前任沟通的过程当中其实也遇到过这样类似的问题。比如说,因为我本身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所以当遇到一些事情我觉得很开心或者说很难过,或者说在他讲话的过程当中某一点触及到我的内心的时候,就会很情不自禁的掉眼泪。
而我认为流泪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情绪的表达。我们也需要一个通道去抒发自己的情感。
但一旦我出现了这种情况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你是不是觉得我无能我没有办法没有能力来保护你,所以你会哭。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两是不在一个频率上的,我们并不是针对,为什么哭,怎样才能不哭去沟通。一个是认为这是我本来应该有的情绪,而一个是从他的角度来说,你哭是我无能。导致最后出现一种情况,好像我不能够表达我应有的情绪,因为表达的话就是证明对方的无能为力。
这几件事情其实也反映出,我们经常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回答问题,导致,在沟通过程当中出现频率不一样,然后出现矛盾最后争吵。要减少或者说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必须同时站在提问者和回答者的角度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