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在班级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对文字敏感,文笔细腻生动的同学,深受语文老师的喜爱。他们总能享受在课堂上朗读作文的特权,我一直都很羡慕他们的文采。
但无奈,和那些文采斐然的同学不同,作为一个作为一名相对钝感的人,我写出的作文总是很干涩拧巴。如果说他们写的像是刚出炉的鲜嫩可口的面包,我写的就像是风干多年的黑面包。所以从小到大写作文对我来说都是令人头痛的存在。
从前一直都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做到把作文写得出色的,向他们请教方法之后也只是把作文生硬堆砌,使分数维持在及格线以上,远远达不到高水平。后来随着课业日益繁重,也就懒得在这上面下功夫。
高中分科时我选择了理科,考入大学后学的是工科专业,我像是逮到了机会不再看那些烦人的文章诗词。这段期间基本上就是和各种数字、程序打交道,除了看教科书和工具书之外,平日里几乎没有阅读的习惯,更没有写作的习惯,没有输入也就没有输出。由于长时间缺乏养料的输入,在不知不觉间整个人也变得生硬干涩起来,不善交流沟通,自己有什么想法观点也难以流利地表达出来。久而久之我感觉到了自身出现了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就简单分析了一下,觉得自己应该从提高阅读量着手,增加各种语素语料的输入,使内心充实丰满起来。有了输入自然要有输出,尝试写文章可以把平时积累的素材都用起来,不仅可以锻炼写作能力还可以加深对原素材的理解。
然而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长时间以来积累的沉珂旧疾不是那么容易就治好的。大体上的方略没什么问题,但是落实到实处就千难万难。一开始想要增加阅读量,就买了好多的书籍回来,书都是好书,但是一时间无从下手,即使强逼着自己看了几页,也是坚持不了几天就撂在一边。而看过的内容也是看过就忘,不留痕迹,自然也就起不到滋养内心的作用。
这时我意识到应该是阅读方法出了问题,如果有什么方法可以高效地看完一本书那该有多好,于是我就试着在网上搜索。我很偶然地搜到了弘丹老师,之后我认真了解了弘丹老师创办的青橙学院以及拆解稿听书稿训练营的相关内容,看完之后顿时惊喜,心想这不正是最适合自己当下情况的学习路径吗?
在训练营中可以和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学习,相互监督,共同进步。训练营的课程内容安排也是恰到好处,其中既有教你如何进行高效阅读,又有教你如何最大化地挖掘每一本书的价值,还教你如何写拆解稿和听书稿,期间更会有行业内的大咖来交流分享。
另外教课形式是在千聊上用图片加语音的形式进行直播,每一节直播课都规定了时间,使学员会产生一种紧迫感,驱使着大家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一定要按时上课,端正学习态度。即使课程可以回听,也会失去当堂课上答疑交流的机会,未免可惜。并且直播的形式也拉进了老师与学员的距离,显得很有温度。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在读透一本书后写成的拆解稿与听书稿,如果质量被各大读书平台认可,是可以实现投稿变现的。这就形成了正向反馈,激励着我们努力学好课程,写出优质的文章,一方面可以赚些外快贴补家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使自己变得更有自信,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我选择加入青橙学院,参加拆解稿与听书稿训练营。希望我能坚持把课程都学完,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乃至演讲表达能力。在有限的青春中把握机遇,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有能力应对今后生活中的一切挑战与风险,方可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