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废”这个成语是个贬义词,一直以来,我们都用它来形容一个人做事没有恒心,浅尝辄止。然而,我们从当今时代的视角来看,“半途而废”却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智慧。
1. 为什么我们误解了“半途而废”
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是“坚持就是胜利”,“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我们一直认为坚持等于成功。
长大后,我们听到的,看的到的“成功学”几乎都是成功者的坚持,坚定目标并死磕到底,成功了。我们以成功者的这些“成功的”创业经历来激励自己坚持梦想。
坚持梦想,当然是正确的,值得鼓励的。但更重更的是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梦想,及时“半途而废”。
回忆下我们小时候的梦想,“当科学家”,“当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等等。几乎没有人还是坚持的这些梦想吧。现在想起儿时的梦想,可能还会觉得有些幼稚。
再看看那些成功者,他们的成功真的就是对梦想的坚持吗?他们没有告诉你的是,在此之前,他们的梦想换了又换,一次次“半途而废”。去看看我们熟悉的首富——马云的经历吧。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半途而废”造就了阿里巴巴,造就了中国首富。
我们自己在成长,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需要以“变化”来应对“变化”。
任何人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能明确自己的方向。大多数人,在大学时对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是模糊的,甚至迷茫的。但工作后,即使你已经在一个方向上投入了时间和精力,确实发现并不合适自己。那么你的最佳选择就是及时改变自己的方向而不是继续错下去。我们的认知在提升,看问题的角度更全面,这些都会影响我们职业选择,需要我们适时做出改变。
任何人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目标。当今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在一个个新兴朝阳行业不断崛起,一个个传统产业日渐落寞的时代,你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甚至不断跨行业。朝气蓬勃的行业当然比日薄西山的行业机会大得多。从统计概率的角度看,在机会大得多的行业,取得成功的机会也是大得多。是否进入这些新兴的行业,需要你做出改变的魄力。
2. 如何做到“半途而废”
要做到“半途而废”,李笑来在他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关于“目标是否切实可行”的观点十分有借鉴意义,他指出判断方法有两个:“一是已经有人做到,二是我与那个人没有太大的差距”。
关于上述方法,李笑来同时指出,还要问自己以下问题才能判断出“目标是否切实可行”:
- 他用了多长时间做到的?
- 他是通过什么方式做到的?
- 我和他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
- 哪些是我确实无法超越的?
- 我的相对优势在哪里?
- 我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些方式弥补我的相对缺陷?等等
李笑来同时也强调,很多事情如果不开始行动,就根本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所以在行动的过程中,如果确实发现目标不可行,不可行,那么 “半途而废” 才是理智的。
明知不可行而行之,这不是智慧,是迂腐固执,当然不值得鼓励。
明知不可行而“半途而废”,另辟蹊径,这才是智慧!成功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