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佩奇开始风靡世界,家里没有佩奇周边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还有妈妈很焦虑的问我:“我一点也不想给孩子看动画片,但我怕我的孩子不看小猪佩奇被别的小朋友排挤。”
对于父母来说,焦虑真是无孔不入呀。去年孩子2岁,我就开始有同样的焦虑了,《小猪佩奇》看还是不看?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我决定了!看!限制时间就好了嘛!
于是,打开电视,开心的抱着孩子一起来当“社会人”了。第一集看完,小朋友无比激动,终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在一个黑框框里看到了会动会说话的猪!!!”
而身为妈妈的我比她还激动,“猪妈妈完全就是一个行走的育儿宝典呀!”
雨过天晴,佩奇开心的跑到一个泥坑里!大叫“我最喜欢泥坑了!”
泥坑也许是所有妈妈的噩梦,有一个最喜欢泥坑的孩子,头顶时刻都得顶三条黑线了。
可是,猪妈妈怎么说呢?
猪妈妈温柔的说“如果你想玩泥坑,那你必须穿上靴子。”说完以后,还不忘给佩奇一个大大的笑容。
佩奇怎么做的呢?她开开心心的穿上了靴子。
简简单单一句话,居然效果这么好?
有家长说,“看!佩奇多听话。”
哦,难道你们没看到佩奇妈妈多会说话吗?
在制定限制时——就像其他所有教育手段一样——成果取决于方法。限制必须清楚的告诉孩子:
a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b什么替代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你不可以扔盘子,你可以扔枕头。或者用不太符合语法却更有效的句子:
你的弟弟不是用来推的,你的踏板车是用来推的。
——选自《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我把这两句话分享给一个妈友,她对我吐槽过这两句话,她说,我给我孩子说了呀,不可以看电视了!去看书!不可接受的行为就是看电视呀!可以接受的替代行为就是看书呀!但是我说了好多次一点用也没有。
看看猪是怎么做的。
对于猪妈妈来说跳泥坑这个行为是一个需要设限的行为吗?很显然是的!不然她会什么也不说只管去跳就好了。
那么根据猪妈妈说的这句话,对于她来说,佩奇跳泥坑时不可接受的行为是什么呢?
不能穿着日常鞋来跳泥坑。
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脚着凉呀,怕生病呀,鞋难洗呀等等。
所以注意到了吗?当我们在给孩子设限时的第一步,不可接受的行为,一定要是非常具体的。
需要有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具体的动作、根据情形甚至是具体的穿戴,比如猪妈妈的点就在鞋上,可能有的家长觉得衣服打湿也不能接受,那么也许还需要对衣服也做限制。
所以,需要设限的并不是踩泥坑这个大的行为,而是其中家长不能接受的那一个小点。
说完这句话,猪妈妈给了佩奇一个大大的微笑,并安静的看着她。
注意哦,这个微笑简直太重要了。
试想一下,如果猪妈妈是这样的口气来说这句话,会是什么效果?
“佩奇!你想玩泥坑的话,你就必须得把靴子穿起来!”
或者“穿上靴子再跳,不然就别玩了!”
再或者“佩奇,听话,乖哈,妈妈怕你着凉了,生病了怎么办,快来把靴子穿上,来,妈妈帮你穿,哎呀,别玩了,快点快点过来,呀,你看鞋子都湿了,冷不冷呀,先来穿靴子,快点,妈妈都等着急了。”
很显然,效果都不会太好 。
所以,给孩子设限,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1、明确需要设限行为中不可接受的点具体是什么?
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具体的行为,具体的穿戴……
2、根据不可接受的具体行为,找到可接受的替代行为
对于3岁以下的小宝宝,可以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可接受的行为是什么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采用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的办法,共同找到解决办法
3、和善和坚定的和孩子一起来执行 ,微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