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家土墙这一建筑遗迹正在退出人们的视线,渐行渐远。
土夯墙如今已不多见了。土夯墙一般用作农家的院墙,厚度大约在五十公分左右,旧时还有村墙、寨墙、园墙等也是土夯墙,高度厚度因财力用途不一而不一,我解州的老家在一个封闭的堡子里,堡子的围墙厚度就达一米以上,高度至少有五米,墙头上还建有瞭望楼,战时可起到防御外敌的作用,墙基一般用旧砖砌三到五层,然后在墙基外侧立木和横木固定成的空间里填土夯筑而成。
大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土夯墙就被砖墙替代了,那种众人喊着号子抡杵打夯筑土墙的热烈场面,以及一家盖房子全村来帮忙的淳朴民风从此就留在记忆里了。人们把随后兴起的砖墙砖房叫做“一砖到顶”,在当时,相对于一般人家的土墙房子,“一砖到顶”真是房主人的荣耀。在改革的号角声中,传统的农耕文明已成昨日黄花,以商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为标志的经济建设新时代来临了,土夯墙的时代也随之终结了。
我家的老房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建起来的,房子的后背墙和东西山墙是比土夯墙高一个档次的“砖包墙”,就是墙心用“胡基”砌成。胡基一种长方体夯土件,一般是在长一尺二寸,宽八寸,厚二寸的木模具里填土夯实后成型,四棱见线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农村青壮劳力大都为自家盖房打过“胡基”,因为买不起砖,黄土高原有的是土,出把子力就地取材打成的“胡基”,就成了当时农村最为普遍的建筑材料。我幼年时常见父亲下工后一个人在院子里挥汗如雨打胡基,并用他打的胡基为我家卷了一面在当时颇为时兴的窑洞。外墙皮用单砖砌包,内墙用加ran(抹墙泥的拌料,一般是用麦秸杆碾压切碎后拌在土里和成泥以增加泥的拉力和粘合度,也有用更细小的麦衣做拌料的)的泥从粗到细分次糊抹平,好的泥瓦匠会把墙面抹得很平滑光亮,当地谚语称老好人作“和稀泥抹光墙”,就是从这个行当来的。一般的房子泥好墙等泥面阴干后,再刷上一层白灰,就像如今的涂料一样,起装饰美化作用。前沿墙和隔墙是全砖砌成的,后背墙和前沿墙的外砖墙面要用白灰勾砖缝,青砖白线分外漂亮端庄。这样的墙墙体很厚实,约在40公分左右,老宅的屋子里冬暖夏凉,就是因为这种墙体的遮风挡阳作用。土墙是华北地区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建筑实践的智慧结晶。
现在农家院的墙,除一砖到顶外,还有混凝土墙,墙面上还要贴上各种颜色和式样的瓷砖,甚至更有西洋风的铁艺围墙,高大气派,美观豪华,但却不像以前的土墙那样,有着浓浓的汗水与人情浇筑出来的温度了。
——20180512于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