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借助社交软件表达自己情感,产品方借助社交软件拉新促活。因此分享功能逐渐成为市面上大多数app的基本功能。社交分享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起到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刚上线的产品,依赖分享传播的功能以降低成本获取目标客户。
虽然作为app的必备功能,但是使用率只有3%(来自知乎文章的数据),使用率较低。为了提高使用率,我们在保证优质内容的前提,揣摩用户心理,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在不同场景提供合适的分享方式,让用户分享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行为。下面我们将从场景,形式,动机三个维度聊聊分享功能的那些事。
分享场景
1.用户点击分享
用户在浏览页面时自行选择是否分享,通常是用户发现有趣或有用的内容并希望分享给好友的情况,通常是icon固定在一个位置。只有优质的内容才具有传播性,才能引发用户的分享行为。
2.截图分享
有部分用户的分享习惯是截图-打开社交软件-选择照片-分享or发布。在产品设计时,预想用户的下一步操作,减少用户跳转,提高转化率。因此监听用户的截图行为,分享端产品在用户截图时提示是否分享,减少打开社交软件&选择照片的操作;同理,截图后,打开社交软件时会提示<你可能要发送该图片>是一样的,无需再选择照片。对于用户而言,日益丰富的产品功能只会加大产品使用门槛,因此在恰当的时机给出刚刚好的提示,在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产品功能使用率。
3.完成任务或成就时提示分享
在用户完成一件事情后,此时用户的情绪得到满足,恰当的提示用户分享会得到不错的效果。这件事情可以是游戏胜利,完成任务,成就获得等。
keep
用户在经过一系列运动能力测试后,会获得5项运动的能力评价和综合评分,用户将对自身的运动能力有了简单的认识。在右上角提供分享功能(弱提示)
美拍
美拍等工具类app,通常会在得到结果后(作品完成,任务完成)提示分享。通常这类有社交属性的app可以分享至个人动态。在页面的中间和底部高亮按钮有分享提示。
饿了么
完成订单后提示分享,用户将红包分享至好友,双方都获利。同工具类app的分享文章,图片,视频相比,用户必须下载饿了么app才能使用红包。产品方利用红包分享,达到拉新促活的目的。使用弹窗提示(强提示)
4.打开app弹窗提示分享
app打开时弹窗提示分享。作为用户打开app后看到的第一个页面,经常承载的是重大活动或盈利广告。因此,在app有大型拉新或节日活动时会弹窗提示分享,通常分享会给分享者和被分享者带来好处。
5.继续操作时提示分享
用户通过成功分享换取使用权限的好处,此时提示用户分享将不会造成反感,甚至用户为了庆幸能继续操作乐于去使用分享功能。例如拉勾分享注册,提高简历发送次数上限。
分享形式
1.文字分享
最简洁的分享形式,分享的焦点在于分享的文本内容,适用传播纯文本,传播信息量小。例如,有道翻译官,微信聊天记录。
2.图片分享
文不如表,表不如图,图片的分享是一种大大提高阅读体验,提高阅读效率的方式,适应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内容传播。图片传达的视觉信息形象生动,这是文字分享所不能比拟的,比如产品风格,下载二维码等。
需要说明的是,文章分享有图片和网页两种方式。相比查看网页标题,加载网页的繁琐,图片只需放大查看,因此短文的分享通常用图片利于传播和保存。例如简书文章的<生成图片分享>,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分享。
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一些app还支持用户在分享内容时加入想法,情感等。例如微信读书分享文摘可编辑形式;UC文章分享可编辑表情和文字标签;百度地图截图分享时可加上类似<堵成狗>的形象标签;这些小功能大大提高用户的分享体验,最重要的一点是让用户参与其分享创造。
有些场景静态图片不足于表达分享内容,因此一些app(常见于视频类app)支持动图分享,例如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的gif分享。
3.音频&视频分享
这种分享方式的特点在于接受内容的用户可以快速通过icon识别分享的是音频or视频。其中用户可以直接点击音频分享内容在当前页播放,而无需进入app。例如网易云音乐的音乐,得到的听书。
4.网页分享
网页分享承载的信息量最大(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网页浏览体验同app类似。并且可以通过深度链接,让用户点击分享网页的按钮时自动打开客户端的对应页面,而不仅仅是启动了app,便于用户直接访问。若无对应app,将直接跳转至应用商店下载页面。这都有助于app拉新促或,因此网页也是最常用的分享方式。
5.小程序分享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如期上线。小程序实现了应用触不可及的梦想,扫描or搜索就能使用小程序,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无需安装卸载,又能有原生交互的体验。点击分享的小程序后,可直接跳转至分享页面,让内容接收方无缝连接。
分享动机
1.有利可图
商家抓住了有利可图的用户心理所常用的营销手段。常见的好处赠送现金抵用券,理财app赠送理财体验金,免费的增值服务(一个月的视频会员)。像拼多多这类主打熟人拼团的购物模式,有利可图是驱使分享行为的一大利器。曾经就有好友出于两人下单优惠的动机分享商品链接给我,怂恿我下单。与用户主动分享不同的是,此类分享是基于利益的被动行为,一旦没有利益的驱使,很难持续分享。
2.炫耀(非贬义)
百度定义:刻意向别人展示自己认可的事物,从而获得别人的赞美和羡慕。幸福的根源是比较,因此自己认可的事物一定是优于大多数人。因此分享美食时,一定是色相感人(至少看起来要好吃),这样才会收获点赞。分享热点新闻,一定是大多数人还未关注,这样才显得我关注时事。分享一篇文章时,一定是有内涵有思想,才能表达自己的阅读有深度。
3.邀请好友
有些app的特性就是适合三五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玩会更有趣。比如说棋牌类游戏,在我的圈子里有句俗语,三缺一,很缺德。听到这句的同志,一般都能做到风里风里来,雨里雨里去。或者国民游戏王者荣耀,茶余饭后一起来个多排可谓是不亦乐乎。这类分享能实现点击链接就能马上进入游戏房间,一触即达将能大大提高用户体验。
4.话题讨论
处于社会关系网下,人作为群居动物,社交需求是人们永恒不变的需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提到关禁闭一周的感觉就像过了一年,可以理解剥夺一个人的社交是对他非常严厉的惩罚。社交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话题的讨论,可以是今天白菜一斤多少钱,可以是房价近期的涨跌,也可以是什么时候收复钓鱼岛,主题不限。这类话题可以是有用,有趣,有槽点,因此在社交需求的驱使下,当用户发现一个能同对方达成共鸣的话题时会促发用户去分享。这类动机通常是分享至某个好友,希望快速建立互动,一对一的关系。
5.树立自我标签
当分享的内容符合用户的个性表达时,可以激发用户的分享行为。如果说在现实空间中,你的举止,衣着,谈吐是个人形象的重要体现。那么你通过在朋友圈或微博发表(包括转发)内容,是在互联网表达自己的个人形象。通常可以通过朋友圈了解一个人的职业,爱好,甚至性格。至少你所看到的是他希望你看到的样子。例如,作为一款运动健身软件,其slogan,自律给我自由,为使用者打上标签,#运动#自律。用户通过分享可以塑造正面的个人形象,很清楚的表明我正在在这个app,我热爱运动。与话题讨论不同的时,这类动机更多是分享至朋友圈或微博,告知社交圈,一对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