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没有产品,无法进行实操,加上朋友也是那种比较懒的人,虽然帮她分析了那么多,但是不愿意执行。
好吧,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章《刻意练习用户视角,居然从梯子理论找到快速入口》,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ZbU01rCTlZGychSDAjcQmQ
对想写好营销文字,做裂变和社群营销的朋友会有较大帮助。
练习用户视角,首先找入口
1、用户视角在李叫兽体系的位置
2、用户视角这么重要,应该怎样理解?
3、梯子理论是刻意练习用户视角技能的快速入口
提示:本文适合李叫兽学员,粉丝,熟悉李叫兽营销的同学
一、用户视角在李叫兽体系的位置
假如,用一道题考你是否掌握了李叫兽的营销理论,题目是:在午夜3-4点钟,考试官把你从梦中摇醒,然后问你,李叫兽营销理论什么都可以忘记,唯独一种东西是不能忘记的,那是什么?
限你在1分钟之内回答,如果答对了,你就毕业,答错了,继续回炉烧脑重来,直到回答对了为止才能毕业。这时,你会回答是什么?
答案毫无疑问:用户视角!
在整个李叫兽营销体系中,包含了10种为产品找需求的工具6种自检清单,还包括11种痛点文案的撰写的方法8种自检清单,以及梯子理论,PMO基模,用户视角,改变消费者的三种力量这些知识模块。
那该怎样理解这一个体系的内容,并在实践中有机组合串联应用这一体系呢?
辉哥的自创一个方法,来理解这一个知识体系,那就是“火车理论”,用户视角,是李叫兽理论的火车头,十大需求,梯子理论,痛点文案,PMO基膜等,是跟随在后面的可以随机调配组合的,一节节列车厢。
在实际应用中,无论什么时候使用,都需要“用户视角”先行,然后根据需要,增加后面的车厢顺序。假如没有了“用户视角”,车厢无论怎样排列始终跑不动,跑不起来。为什么?
举三个例子:
例子1:当你分析一个案例是打什么需求时,你会发现,从产品价值来看,可能会同时符合几项需求,而从包装来看,可能又符合一些需求,而文案上来看,发现不止打一个需求。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究竟怎样才是正确的姿势?
答案当然是:用,户,视,角。
简单的说,从产品的基本功能上,要满足用户的基本需要,从文案上,要让用户感受到明确的价值而行动,在产品外形,包装设计上,要方便用户拍照发圈装逼,将产品变成炫耀的社交货币。
因此,分析一个案例时,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代入场景思考分析,才能完整拆解在多维度下,不同的维度,打的需求,文案的思量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用户视角下驱动的,用户视角就是火车头。
那么,我们在做自己的产品实战分析时,也应该以用户视角,多维度去拆解、分析。这样做出来的需求分析,写出来的文案,才是符合用户视角的,用户才能因此而改变看法/想法/行动。
例子二:
比如:当我们在分析用户核心需求并使用需求自检清单找核心需求时,我们都必须要找到用户的默认选择,而这个默认选择就是要求营销人在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
在没有这个产品前,用户的默认选择是什么?有哪些?用户这个时候为基于什么样的理由才选择你提供的方案,这个也是用户视角的具体表现。
比如:在使用11种痛点方法写文案时,你必须设置处地的站在用户的角度,感受用户在感受关哪种痛点,使用哪种痛点文案套路,才能击中用户的内心,让用户偏向你的建议。这也是用户视角的应用。
比如:在PMO基模知识模块学习中,要求的是营销人要使用基模来对复杂的,普通用户难以理解的产品形态,找出用户易于理解,在用户的认知基础上的写文案做说明。这也是用户视角的体现。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有很多。
再举一个例子,例子三(如图):
大自然植物繁衍也很有用户视角,比如桃树,当一棵桃树长大后,枝繁叶茂,果子熟透后,如果原地掉下,果树苗因为没有足够的阳光,是不可能长起来的。
桃子作为果树的一个产品,如果桃树的果子不好吃,以果核为主没有什么果肉,像猴子等灵长类动物,人类是不会把果子摘下带回家,也不会边摘一路边吃,更不会分享给同伴,果核也就不会有机会在别处发芽,桃树这个物种就不能繁衍。
像大自然生命力强的物种,靠生产出有利于移动散播的产品(果子),让动物飞禽吃肉,随它们吃完肉后到处散落能发芽的果核而得以物种的传播。
可以理解为这就是这些植物物种的果肉,就是用户视角下生产出来的,而藏在果肉里面的果核需要动物飞禽携带散播,落在适合继续生长的地方继续繁衍才是最终的目的。
可以这么理解,用户视角,是一个利已利他的视角。回到人类社会,企业就像树树李树栗子这样的物种,生产出来的果子的果肉是用户视角下的产品,果核就是企业的收益,是企业最终的目的。
可是问题来了:↓↓↓
二、用户视角这么重要,怎样理解?
1、用户视角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在别人的大脑里找答案。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视角去看问题,你认为的与别人认为的,是不一样的。
2、为什么营销要用户视角?
营销即传播沟通的创造思维方式,营销的目标是让情况变得更有利(这个有利,包括口碑,销售,美誉度,偏见等),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知道用户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乎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因此,只有使用用户视角,才能改变用户的偏见,才能使用户改变行为路径,让情况变得更有利。
3、营销中,用户视角和自我视角互为对立面,他俩各自会产生什么不同?
矛盾在于:在自我视角和用户视角的对比下,由于每个人都只在乎自己在乎的,都以自我为中心来出发。如果营销人,也使用自我视角,营销的传播沟通的目的将无法达到。
做营销,写文案,从用户视角出发,才能跨越沟通传播的鸿沟,创意才会产生最大的价值。
4、用户视角,说的用户是谁?
有些大咖认为,用户不是指人,是需求的集合。
辉哥则不这么理解,我的理解是,用户当然是一个个的人。而将用户当作是需求的集合的,这个典型的产品经理世界下的理解。而在营销的世界里,用户,是代入到不同场景下的具有共同行为特征的人。
理解用户,就是理解场景对人的影响,对人的行为特征的洞察,理清这些行为背后的逻辑,比如看见的,听到的,在乎的,支持的,反对的。
营销的价值在于此。
比如,同样一个男人,独自开车在公路上遇到大堵车嘴里会飙脏话;来到5星级场所会表现出尽可能的礼貌;在与漂亮女士共餐点菜大概率会显得很慷慨;在回家菜市场里买一斤白菜都要讲价,讲价之余还要求送两根葱。
这些行为的背后,不管这个男人本身有什么需求,都受到了外界条件和价值观共同作用下的影响,那营销人就要洞察这些,才能称之为有用户视角。
5、用户千人千面,营销如何做到有用户视角?
用户,有一群用户,也有单个用户,因需求不同组成了特定的用户群体,这些共同的需求都是个性化需求的集合。
用户,有共性需求,也有个性需求,一个产品,一个服务都是先去满足共性需求,个性需求需要在具有对应的供给能力下满足,这种对应的供给能力都有共性:成本可控,用户能接受价格。
由此推理,即使用户千人千面,也能找到共性,要么从满足共性需求去营销,要么从成本可控,用户能接受价格的共性供给要求下满足个性化需求去找营销。
曾经有这样一个营销案例,6-7月的时节,街头人头涌动,两个卖西瓜的小贩A和B两档相隔不足5米,A档是常规的西瓜堆,让顾客挑选后,要么带走要么切块边走边吃。
另一个B西瓜档,则是放上切好的一半西瓜,并用保鲜膜封好切口,里面配上一个勺子,买了马上就可以优雅的吃。
结B西瓜档的西瓜很快就卖空,在街头上边拿勺子边吃西瓜的人越来越多,原来没有买西瓜意愿的游客都禁不住去买上一块解暑。
B西瓜档比A西瓜档的生意好的秘密只是多了一个勺子,背后却隐含着一个用户视角下的生意逻辑。尽管不是所有人都要吃西瓜,也尽管不是所有人买西瓜就马上吃。
但有了勺子,让消费者有了马上吃的欲望,快速的聚拢共性需求,由于大街上边吃边走的人传播,唤醒了消费者天热吃西瓜解暑的需求。这就是用户视角。
三、梯子理论是刻意练习用户视角技能的快速入口
既然用户视角那么重要,李叫兽也说过,用户视角是反直觉的,反人性的视角,并不能持续拥有这个能力。同样的,很多人都知道这很重要,但却不知道怎样练习,从哪里入手。
ad
练习用户视角,就像我们登录网站的后台一样,需要在登录入口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可以的登录。而用户视角也是由要分析的用户和密码两部分组成。
那我们怎样去解开用户视角的营销密码呢?
首先第一步就是界定产品,第二步从产品对用户的利益(让用户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甚至是体验到什么),第三步是找到用户在乎什么,反对什么,支持什么。
这实际上就是梯子理论的方法论。
在以前的学习中,梯子理论的作用是将产品的优势植入到用户的大脑。可能也很少人提出逆向的想法:既然使用梯子理论,能够将产品的优势植入到用户的大脑,那反过来说,使用梯子理论也可以产生用户视角,产生洞察。
答案肯定的,梯子理论的本质就是实现产品和用户的匹配。是产品和用户产生联接的工具。简单的说,使用梯子理论,就是要一头从产品特征入手,一头从洞察用户需求入手。
那我们先看梯子理论的基本款:
上一头是属性,指的是产品的属性,产品的基本特征,最底部是用户的价值观,是用户共性的价值追求。中间两个利益。
理解很方便:将产品与用户匹配起来的,是产品的属性特征给用户带来的利益,体现用户的人生价值观。
引用李叫兽的话就是:
产品的某一种属性特性(产品属性),给用户带来了什么好处(利益),帮助用户完成了什么样的任务(心理利益),以体现用户是什么样的人(价值观)。
使用梯子理论的基本款,我们懂得了用户视角下,产品的属性特征是要给用户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知什么),给用户带来的利益才是用户关心的,在乎的,而价值观,则是用户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我们将这句话做一个逆向思考:当用户想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从而会选择具有对应属性特征的产品来满足这样的愿望。
使用李叫兽的话逆向思考为:
用户是有什么样追求的人(价值观),当他们要完成一个任务(心理利益),他们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利益),正好这个产品的属性特征能满足得了(产品属性)。
OK,这样,我们的思维就调转过来了,这时,我们的用户视角的洞察就可以这样入手。换言之,我们先要了解我们的用户群体,再谈产品和用户视角。
李叫兽说,刻意练习用户视角,是要观察用户的行为来洞察用户背后的逻辑。
那结合这句话和梯子理论的产品关联用户,我们练习的用户视角,就有了入口。
入口的方向是:
找到人群的价值观,从人生大的成长阶段拆解他们要完成的任务,他们在这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现在社会上已经有哪些条件满足得了完成这些任务,这些基础条件相比过去有了什么变化和进步。
比如,当微信有了朋友圈,每个人的分享和炫耀,都体现出这些人群的价值观,这些人当下任务也是雷同,要么大学毕业,要么进入婚育,要么带有职业特征,要么带有创业等。了解一类人,就了解这类人的朋友圈和这类人关注的焦点圈(包括转发的公众号,拍什么照,喜欢聊什么话题等)。
比如,95后00后不用微信不发朋友圈,而回归QQ空间,这也是一个特有的现象。背后的原因居然是不想让父母,叔叔阿姨长辈看他们的通过看他们的朋友圈来监督他们。这也是一代人独特的价值观,也标志着这个时代的人的价值观受圈层文化影响很大。
用户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才会关注什么样的话题,才会加入什么样的社群圈子,加入各种跟产品相关的目标用户的社群圈子,与这些用户互动,并使用梯子理论做用户访谈,是洞察用户行为,产生用户视角最快的入口。
本篇总结
OK,今天,我们就花了较长的篇幅,把用户视角从三个例子,举例说明用户视角在李叫兽的营销体系中火车头的位置,并且呢,通过6个问题为你拆解了用户视角,让你能从更丰富的角度去理解它。
当我们知道这个的重要性,我也为你找到了刻意练习用户视角的入口梯子理论。由于考虑到篇幅,中间我没有举更多的案例来加以说明,本来已有准备,希望我们接下来,会有更多很有趣的拆案例来一点一点的将知识模块在应用中透视它,将它揉碎,底层关联,实践总结,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