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恐极的大道至简——《孙子兵法》的启发

微思考


“厚积薄发”、“熟能生巧”、“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经常让我们觉得老生常谈、平淡无奇,但事实上它们背后蕴含着难以想象的庞大信息量,这就是所谓的“大道至简”。每当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寻找绕过这些陈词滥调的捷径时,却总是发现它们静静地在那里发挥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帮大家剖析《孙子兵法》中只有13个字的一句话。希望看完本篇微思考,你会有重新审视很多名言的冲动。正所谓“细思恐极”,光听别人一说可能永远无法理解有些话的深刻性,只有仔细琢磨并付诸实践,那些道理才会变得鲜活,而我们也会因此成为“大道至简”的受益者,而不是观望者。

原文解读


谈到这个话题,我首先想到了一则小故事:

一个饥饿的聪明人得到一大盘馒头,吃了一个不饱,吃了两个不饱,吃了九个还不饱,吃到第十个馒头终于吃饱了。他非常气愤地说,早知道这个馒头一吃就饱,前面的九个馒头根本就用不着吃了。

每个人听完这个故事的第一反应想必和我差不多,那就是这个“聪明人”纯属“低智商”,因为故事中的道理再笨的人都想得明白。然而我们懂得足够深刻吗?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Jason是一个充满了雄心壮志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怀揣着梦想来到一座大城市碰运气。之所以来到这座城市,是因为他的一位学长在这座城市里打拼多年,手里的信息和资源丰富,Jason相信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学长手中的优质项目,自己有机会在短时间就能获得极大的自我提升,当然物质回报更是应该不在话下。到了这座城市之后,Jason顺利地见到了这位学长。学长告诉Jason,手里确实有看起来不错的项目,都是从国内采购产品卖到国外去的贸易项目。如果Jason觉得准备好了,可以介绍给他,只是他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课。因为如果他想接手就必须自己承担起项目的全部,而学长只做中间人抽取介绍费用。Jason问学长,自己大概多久能承担起这样的项目。学长笑了笑说,这取决于他自己。Jason觉得这些项目都不过是简单的倒买倒卖,个把月应该就能操作,所以高高兴兴的回去开始准备了。

外观简单的手表内部其实无比复杂

Jason明白,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销售产品的详细规格指标,以确保质量上不出问题。不过这难不倒他,毕竟是高等学府出来的学生,两周左右就把产品的各种规格书背得滚瓜烂熟。但为了避免纸上谈兵,Jason在学长的介绍下到其中一家产品的生产工厂去做实际考察。本来以为和规格书对照一下,应该几个小时就能搞清楚,但却发现,实际产品要比自己看的规格书复杂得多,于是Jason不得不投入了两个月的时间每天去工厂驻点学习,总算在两个月之后算是对产品关键的质量问题点、主要规格和大致的生产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是不是意味着接下来就可以操作了呢?当然不行,因为Jason发现,虽然自己大体算是知道了产品,但有太多东西他还不懂。比如,

怎样进行符合行业规则和习惯的商务沟通以建立互信?
如果赊账销售,怎样判断对方的诚信度以确保钱收得回来?还有赊账的周转资金从哪儿来?
怎样进行产品的运输,才能既经济实惠又能降低产品在途风险?

上面的几个问题不过是大的轮廓,每个里面都细节无穷。想要操作学长所谓的“不错的项目”,缺少哪一种能力、经验、对细节的把握甚至人脉和财务实力都不成,换句话说,最后成功操作那个“不错的项目”只不过是第十个馒头,但前面九个不吃的话,直接吃第十个是没用的。而要从零全部积累起来,没个几年甚至十几年完全不可能,并且最好自己都亲自操作过,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当然与人合作是一条路,但合作的前提也必须是自己在某个方面超群出众,否则其他人会觉得没有分享胜利果实的必要。道理是不是很简单?但又有多少人想直接吃第十个馒头来解决问题呢?当然,如果你问Jason那位学长如何积累该工作所需要的素质?他可能会简单地回答,靠“厚积薄发”和“熟能生巧”。是不是突然觉得这两句话信息量很大?!

我们经常会忽视大道至简,原因无非三个:1. 这些道理听起来太平常,老生常谈、毫无新意;2. 这些道理像废话,不说也知道;3. 这些道理不展开理解不了,光听听没用。然而每当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寻找绕过这些陈词滥调的捷径时,却总是发现它们还是静静地在那里发挥作用。比如,虽然人人都讨厌失败,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无疑是深刻的。如果我们想在关键点上取得成功,那么最好在经历这个关键点之前积累过足够的、不会在此重蹈覆辙的小的失败,否则我们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因为一个细节而功亏一篑。

大道至简在中国的传统智慧中比比皆是。比如,为什么《孙子兵法》只有十三篇,总共只有6000多个字,却在全球的军事和商业领域广受推崇呢?因为《孙子兵法》的很多名句都大道至简,背后蕴含了极大的信息量。那么今天咱们就来举一个例子。《孙子兵法》在第四篇《形篇》中有这样一句话“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什么意思呢?说起来很简单,“善于打仗的人取胜时,没人说他聪明,也没人说他勇敢。“

但为什么呢?


如果你完整地研究过《孙子兵法》并且亲身在商业领域从事过管理类的工作,就会对此有深切的体会。这句话蕴含着三个层面细思恐极的道理:

卓越的管理者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所以鲜有力挽狂澜的名声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正是这点的最好注解:魏文侯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说:“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最差的。”魏文侯不解,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所以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便没有名气,连村里的人都不认可他,只是在我们自己家人知道他最厉害。“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所以乡亲们都认为二哥能治些小病。他的名气也只在本村而已,邻村的人就不知道他了。“我的动静就比较大,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

卓越的管理者如履薄冰,时时注意着敌我双方的形势变化,提前采取行动,而不是让组织处于或者走向大厦将倾的状态。但也因为如此,他们极少充当救世主,难有响亮的名声。在《形篇》,孙子强调,“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卓越的管理者正因为首先是最好的防守者,所以即使“无智名,无勇功”,也都凭借着稳定的性格和周密的思维担当大任。美国的马歇尔将军就是典型的代表。

美国前参谋长、五星上将— 乔治·马歇尔

二战爆发后,美国最初没有参战,但马歇尔已经意识到了战争的无可避免,便竭力让心存幻想的政界领导和公众知道,战争准备极端重要。他力排众议地从罗斯福总统那里争得拨款,组建了一支二十八万人的陆军和二十五万经过重新装备的国民警卫队。在马歇尔的努力下美国启动了空前强大的战争机器,把美军建立成为一支所向披靡的机械化大军,成千上万的飞机、坦克等武器及大量的各种军用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入盟国军队。二战期间,马歇尔作为陆军参谋长和罗斯福总统的主要助手,大胆启用那些年富力强的军官,破格提拔艾森豪威尔为盟军欧洲战区司令,启用了巴顿将军、布莱德雷等大批高级将领,但他自己却没有担任任何一场关键战役的前线总指挥。不过欧洲战区总司令、诺曼底战役前线总指挥艾森豪威尔将军曾在他的回忆录《远征欧陆》中提到,总统原本考虑过让马歇尔将军来亲自指挥诺曼底登陆,享有他应得的领导重大战役胜利的历史荣光,但是仔细考虑后总统觉得马歇尔参谋长的位置非常关键,有他坐镇后方才更加安心,于是最终放弃了这个念头并且征得了马歇尔本人的谅解。马歇尔将军在二战中的重要性对于美国的来讲几乎是无可取代的,但他并未留下像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尼米兹那样的战争英雄的名号,这就是典型的“无智名,无勇功”。

成熟的管理者从不哗众取宠,力求稳中取胜,所以少有“破釜沉舟”的传奇


“破釜沉舟”这类传奇容易让人热血沸腾,产生对于英雄无与伦比的敬意和荷尔蒙的直线上升。但让我们仔细想想,这些传奇为什么容易让人兴奋呢?就是因为“涉险过关”、“以少胜多”充满了巧合、偶然和戏剧性,难以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复制(缺少一个条件都不行)。不过一旦涉险过关不成,结果就是灾难性的,就如同拿破仑败于滑铁卢一样。所以成熟的管理者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从不追求或者说会尽可能避免这些。因为无论作战还是企业经营都不是玩儿电子游戏,关乎无数人的重大利益甚至生命。正如孙子在第一篇《计篇》中一上来所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赵括的最大问题不是“纸上谈兵”,而恰恰是对于用兵和作战缺乏最起码的敬畏心。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调动资源,作为成熟的管理者,首先要知道的是生命的可贵和资源再造的难度,而不是什么智慧游戏。

这里咱们还说二战。二战中英国最著名的将领蒙哥马利以保守著称,甚至很多人觉得他是不合格的,因为他经常指挥着数倍于敌人的兵力却鲜有乘胜追击的精彩作战。就连很多其他盟军将领在谈到蒙哥马利时都是颇有微词。不过艾森豪威尔的评价算是切中要害:他说,“在战争中,评价司令官的标准,是他胜利和失败的总记录。有人指责蒙哥马利,说他有时未能取得最大战果,但他们必须承认,他从未遭到过一次惨败。”

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秦国的王翦,以及三国时期魏国的司马懿都是此等将领,“围而不攻”、“避而不战”的取胜方式可以极大的减少双方的伤亡,但自然也就“无智名,无勇功”。

高明的管理者善于调动资源“不战而胜”,所以没留下什么“波澜壮阔”的故事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无论军事对战还是商场商战,最终的电光火石只不过是个过程,最经常的情况是正面交手之前胜负已分。比如,对于作战来说,训练、行军、宿营和后勤都很重要。比如孙子说,“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后人发,先人至”,如果行军技巧到了这个份上,没等打其实已经赢七八分了。如果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最不重要的就是战斗本身,一切都在之前决定了。但我们平时读到、听到、看到的,都是战斗故事,部分行军故事,很少宿营故事,几乎没有训练故事,因为训练没故事。功夫都在没故事的地方,所以才说“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著作《1999,不战而胜》

外行一般都只能看到故事,因为媒体最爱说故事,比如什么“王永庆送大米”、“李嘉诚当推销员”、“张瑞敏砸冰箱”、“扎克伯格创立脸书”、“乔布斯推出iphone”等,但内行人知道,这些其实远不及整体、长期、稳定的运营能力重要。重要的不是灵光乍现,而是怎样逐步实现。现在我们是否完全懂得了“无智名,无勇功”呢?应该说没有。无论我们读得多仔细,最多只能说纸面上懂了,是否能很好的身体力行还是要靠长期的实践,正所谓“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到这里,我希望大家能有意识地重新审视那些至简的大道,须知他们虽然看起来老生常谈、平淡无奇,但既然它们能如此“经久不衰”的存在,就一定有其存在的原因。正所谓“细思恐极”,光听别人一说是永远无法理解其深刻性的,只有仔细琢磨并付诸实践,那些道理才会变得鲜活,而我们也会因此成为“大道至简”的受益者,而不是观望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841评论 5 47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415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904评论 0 33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051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055评论 5 36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255评论 1 27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729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377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51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420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67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144评论 3 31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35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1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29评论 1 25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528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126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