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去做一件事情?为什么这件事情是重要的,值得去做的?为什么不是另外一件事情?自从强烈地体会到精力的宝贵,生命的有限,我就特别爱问为什么。因为任何事情想要做得好,必定伴随着持续地大量的投入。回答好为什么,可以帮助自己在艰难的时刻,走得更坚定一些。少一些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多一些平平稳稳持之以恒。
那么,写作对我意味着什么?本质上,这是要回答:为什么要写作?或者说,为什么写作是很有价值、值得刻意练习的事情?
无所得的慌张
我写作的初心,来自阅读后慌张。曾经,因为喜欢阅读,我一直自诩为同龄人里看书较多的。就这样,沉迷在这般幻觉中不知过了多少年。直到去年。
有一天,我翻开一本五年前读过的书,随意跳到其中一章节,我竟然不认得它!从结论,到论证的过程,包括论据本身,我都极为陌生。于我,它就好像是一本全新的书。我知道,这可不是什么“温故而知新”,恐怕,这是温故而不知其为何物吧。
更令人后背发凉的是,我一直认为,这本书极大地影响了我。甚至,我还将它推荐和赠送给过不少朋友。而如今,面对“熟悉的陌生书”,震惊且哭笑不得。
怎么会这样?看着满柜子的书,我突然有点恐慌。也许我看过不少书,但可能我跟没看过他们的状态相比,别无二致。
开始动笔的初心
怎么办?改变方式。开始尝试写读后感。边读边写,边写边读。开始的想法很简单,通过读后感,总结作者的观点,强化记忆。有趣的是,动笔之后发现,好处岂止如此。通过写,不仅厘清了作者的叙述逻辑,论证线索,甚至,可以跟作者提问。
这太酷了。就算不能面对面,通过写,我们依旧有机会和每个领域的最强大脑说上话。
一旦在阅读中动笔,原来读书时单向的接收,变成了双向的交流。何况, 这可不局限于单次双向交流,完全可以是多次双向交流,就像打乒乓,你来我往。能跟每个领域的最强大大脑“打乒乓”,了不得。
写作,帮我在阅读中,记住作者的观点,进一步窥见作者面对问题的思考角度,论证思路,逻辑线索。是不是有一天,我还能通过写作,发现最强大脑的思维漏洞?
写作,甚至能帮助我讲好英语
这是最近一年的新体验。
硕士毕业以后,在美国科技巨头入职,要大量地使用英。有时,真是捉襟见肘,汗流浃背。常常是话讲不清楚,别人的话也听不完整。
第一反应是背单词,似乎不太对头。试过复习语法,好像也使不上劲。甚至怀疑,是不是应该重新回到备考托福前的英文听写?或是干脆再参加托福考试?这令我困惑。直到听到一句话:**“很多人英语说不清楚,不是因为他们英语不行,根本是他们连语文都不行的,好吗?” **
醍醐灌顶。
是啊,如果转成中文交流,我就能讲得清楚吗?不见得。
讲不清楚,就要练。没人听自己讲?那就写。写的过程,整理思路,厘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什么是假设,什么是猜测,进而厘清论证是否严谨,论据是否坚实,说理是否清晰,结论是否可靠。
有了这种写作中的锻炼,在英语交流中,什么该说什么该着重说,什么要听什么要着重听,心里就有了个大概。写作,帮助自己想清楚,顺便把英语越讲越好,甚至开始享受英语交流。听起来好像很神奇,但其实蕴含着道理:本质上,语言只是思想的载体,交流的核心是思想啊。
这可能是一个看起来简单,但耍好了威力巨大的武器
总体来说,写作,帮助我将思考推进到更深的层次、更广的维度。第一次发现,原来,我可以直接向最强大脑提问,跟最强大脑交流。
写作,也使得我有更多的机会,面向自己,理顺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自己和周遭的关系。当我面对生活的具体,少了一些手足无措的慌张,多了一点胸有成竹的淡定。
重剑无锋,写作,这可能又是那种看起来普普通通,谁都能比划两下,可一旦耍好,便威力无穷的武器。
向前看,我希望能通过写作,更进一步:具备比较完整的思维去廓清混沌的生命,拥有深刻一些的洞察去看到曾经看不到的世界,形成足够精炼的表达去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来链接更多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