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8.24大限只有3个月的时间,而据多家媒体的报道,目前大多数平台仍未达到合规要求。
对于投资人而言,最担心的莫过于自己投资的平台如在整改期限到来后依然没有合规,是否会被“出局”,从而使自己蒙受损失。
8.24之后,大批未合规平台将退出?
针对上述问题,某平台高管认为:8.24日后什么也不会发生,平台不会突然就不能经营了。
首先,基于常识来分析,一个好好经营的企业,并不会因为有几个地方没有达到合规要求,没上存管,而被强制要求停业。业内人士表示,需要考虑到投资人与回款方面,因此平台不会轻易选择退出。
其次,《暂行办法》中提到了一年过渡期,是给了平台进行整改的时间。过渡期之后,不应再有主动的违规事实发生。例如超限额的标的,就不应再发。
即使存在违规问题,按程序也是要先进行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才可能会取消经营资格。
第三,从目前的进度来看,大部分平台在8.24日是无法达到《暂行办法》中所有的要求的,这个整改的时间必然延长。
但是,有业内高管认为,如若是网贷平台本身的原因导致自身合规进度缓慢,想要影响政策走向获得期限推迟则较难。另外不排除在部分细节上监管层与行业或协会经过必要的了解互动后作出一定调整的可能性。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8.24时点之后,平台不能再有主动的违规事实,能够完成的合规事项,都要一一完成。
平台未上银行存管,会如何?
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5月19日,共有408家正常运营平台宣布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约占同期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18.43%。
对此,有记者认为,银行存管的成本门槛将会迫使中小平台主动退出。
但有平台创始人称,没签协议的,可以继续签;签了没上线的,继续开发,直到上线。
银行存管有无,不影响平台之后的经营。真正影响的,是在备案工作启动后,平台能否顺利地完成备案。
银行存管,只是平台将来运行的基本要素,越往后,提供存管服务的银行会越多,平台只要不是涉嫌诈骗、真正认真守法经营,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网贷会出现转让潮吗?
今年以来,类似的关于互联网金融收购或者转让的消息在业内频频发布。
有互联网理财第三方服务平台创始人表示,转让行为是P2P退出潮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2016年8网贷监管细则出台后,这种现象就开始陆续出现,近期的增多与合规整改最终期限临近有关。一些背景实力弱、达不到合规门槛或无力承担合规成本的平台最终如能以转让被收购的方式退出,则不失为一种相对较好的结局。
另外,由于监管临近的压力,退出潮目前其实已经处于高涨期,而能以转让方式退出的平台始终只有少部分,多数还是以清盘的方式退出。
不会有“转让潮”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计划转让或退出的网贷平台本身经营状况不佳,除了合规压力以外,还存在运营成本过高、业务拓展空间和盈利预期不足、风控能力薄弱等多方面原因,综合来看对潜在收购方的价值和吸引力不大。
综上所述,对于即将到来的8.24这个时间节点,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待:
1、区分主动合规事项和被动合规事项。
主动合规的事项,是指平台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完全能够达到的。例如进行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投资者进行安全测评,详尽披露项目信息,停止实施以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等等.....
被动合规事项,是平台必须依据外部的条件支持,才能进行的合规行为。例如要在当地金融办备案,在经营范围中实质明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等等,就依赖于地方监管部门的工作部署。
对投资者来说,8.24之后,重点是看主动合规事项是否都达到要求了。如果主动的合规事项都能够一一完成,那么后续的备案也不会存在太大的障碍。
2、合规不能与安全划上等号
合规之后,可以极大地减少诈骗风险,清理掉一批明显不具备经营能力的平台。
然而,合规只是形式,无法改变企业的实质,无法降低平台经营的风险;经营的好坏,这不是上个银行存管或符合其他监管要求能够解决的。
例如,一个借款项目,是否具有良好的还款能力?相关的风控措施是否完备?这些还是要看平台的团队能力和专业度、品行等。如果有意造假,监管是无法事前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