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朋友说,好久没看见你更文了,好想看你写的东西。
一
那一刻,真被暖到,有人愿意看我的文章,这就是我坚持写作的意义吧。也许朋友的意义就在此,一句话,一个表情,就能让我们找到坚持的力量。
我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刷朋友圈,喜欢看一些公号写的文章,经常会看到好几个朋友转发同一篇文章。其实,读几篇鸡汤文的时间,可以用来写一篇文章了,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不是更有意义吗?
二
我发现,看公号会上瘾。比如新世相,洞见,朱门大叔。他们太会抓住客户心里,往往关注者都是年轻男女,推文经常是关于女性,婚姻,独立,工作的话题。每个人都不能逃避这些问题吧?所以我们越看越上瘾,会往自己身上贴标签,把自己套进文章,希望从文字中找到一丝丝慰藉……
但是,公号简短却又想要向观众灌输某种观念的文章,其实并不利于我们独立思考。碎片化,我们经常会迷失,往往断章取义,对这些观点深信不疑。其实,这仅仅是某些人的主观意识,他们的观点不一定是最好最有效的,而且每个人生活背景不尽相同,更加不能盲目对号入座了。
三
我们要建立系统思维。要多读书,一本好书,不仅能帮你系统了解某些东西,更能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独立思考。
比如,最近我在学习创意策划,这对我来说很难啊,隔行如隔山,从何下手?我首先想到的是百度,知乎……虽然能从上面或许一些讯息,但都是碎片化的知识,人云亦云,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于是,我只能自己去找书籍,好在百度也给了一些建议,我开始读.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创意文案与营销策划……一本完整的书,能让我了解到文案的起源,作用,意义,创意广告的培养等等。我可以从中得到我想要学习,并且能够用在工作中的知识,起码,对于百度人云亦云的观点,我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了。
四
不仅是工作,生活也如此。
看多了比如,这三种男人不能嫁,幸福的婚姻都是这样的,女人30不嫁怎么了……等等这样的鸡汤文,我不批判他们的观点如何,只是想要告诉大家,每个人的经历背景不尽相同,我们不能盲目地跟从他们的观念,要思考,要判断!有时候,考研和工作,也会拿来做比较,然后会告诉别人工作以后怎样怎样,读研又如何如何,其实,它们是没有可比性的,都只是生活的一种形态,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形态,仅仅如此。
所以,每天看鸡汤文,不如每天开始读一本完整的书?或许,试着写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