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一生都是被画面伤害,也同样被画面治愈。如果曾经的创伤和痛苦可以疗愈,曾经的喜悦和幸福可以扩大,你是否愿意尝试?
第一步,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对它进行简单划分。比如,开心、愉悦、舒爽……等积极正面的情绪可以放在“好情绪抽屉”;那些悲伤、痛苦,纠结、焦虑……等负面消极情绪放在“坏情绪抽屉”。
这一步的积累不能太多,记忆事件和当下事件最好立即用第二步进行记录追踪。原始基因决定我们更容易感知负面情绪,因为原始人生活条件比较恶劣,时刻面临自然摧残、野兽袭击……如果对随时而来的危险不能做出准确判断和采取行动的话,面对千万年的进化,基因将面临灭亡。所以进化筛选下来的我们的基因,潜意识对戒备、焦虑、压力、痛苦……等负面情绪反应敏锐。所以积极正面的情绪往往容易被忽略,如果不及时做出记录和反馈,人就很容易被负面情绪包裹,从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
另外,如果任由自己随时感知负面情绪,“坏情绪抽屉”积累越来越多,大脑会觉得情绪描述很麻烦,最后统统理解为痛苦、伤心、难过……这样笼统的大块情绪,丰富准确的情感类词汇匮乏,描述场景也不会具像,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描述也不会准确,对准确的解决情绪问题形成阻力。
第二步,描述自己的情绪,寻找触发点。可以制作“情绪追踪表”。
你也可以试着将自己人生经历的重大事件,无论痛苦还是喜悦,用“情绪追踪表”进行追踪记录,它可以有效的具像化处理情绪事件,这些场景最后都将成为准确描述你情绪状态的素材。
第三步,加强情感类词汇储备,刻意练习具像化描述情绪的能力。每时每刻都用能够品味的感受去咀嚼和体会在当下让你触动的任何一个感觉——清亮、舒爽、沮丧、悲伤,倍感压力、心旷神怡…用画面感,场景化的模式呈现出来,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第四步,梳理事件、场景、人与情感词汇的连接。我们当下许多情绪的触发,可能是与人生记忆中重大事件场景、画面的连接。比如有些人容易将“黑夜=世界不爱我”连接起来,这有可能是他有一个在黑色的夜晚,他被爱人、妈妈或者亲人抛弃的经历,一旦黑夜来临,就很容易触发“记忆情绪”而导致当下失落。再比如我们很多人会有某月某日,某个数字,某个地方……是自己的幸运数字或者幸运地……当那个符号出现的时候,他就会感到兴奋、愉悦、神清气爽,很可能是因为与那些日期、数字、地名……有关的场景曾经给过他兴奋、愉悦、神清气爽的感受。
第五步,归类总结,准确识别负面情绪连接。当我们可以有效的描述触发自己的情绪画面,就会形成一个能量循环圈,这种连接会不断滚动、强化。比如“黑夜=我被抛弃……=世界不爱我=我伤心、绝望、崩溃=我讨厌黑色”,“三亚=皮肤变好,泡在海水里很舒服=美好幸福=我喜欢三亚=我要努力在三亚安家……”
上面是两个例子,一个负能量循环圈和一个正能量循环圈。当我们越能准确的识别到负能量循环圈的各个标签,拆解这个负能量系统链条就会越容,人就越容易跳出来。所以具体到这个负能量圈,当当下事件发生——黑夜来临,不要连接到——被抛弃,去连接(让你温暖的东西)——温暖的夜间咖啡店……负能量循环圈就会被慢慢拆解,你的痛苦就会慢慢沉寂,生活就会越来越多彩、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