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主要是讲限定的领域(如足球妈妈培养孩子、学校教育),和自然发展的领域(基于好奇心的自学、现实生活),以及作者的个人学习经历对这两个领域的思考。
以我们大部分人接受的教育为例,猎豹CEO傅盛说‘今天我们接受的教育,本质上都是技能教育,都是在封闭的领域中完成一道题的解答和能力’。
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社会,你掌握点儿专业技术,就可以谋得一个工作,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足够幸运,这个领域没有大的变化,也可以‘小确幸’的度过这一生。温室或象牙塔里的花,只要一直呆在里面,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但我总有一个感觉,这跟现实的社会环境相差太远,或者说它根本不是真实的情况。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像上帝那样了解全部的现实,那有没有办法至少在环境变化时去适应它呢?
塔勒布的做法
在这章中,塔勒布有些观点做法我是非常赞同的,总结为基于好奇心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1.一个人只要有一个私人图书馆,并花费时间漫无目的地(但理智地)遨游在我们随机学到的知识中,那他不上学也可以成为一个智者,而不会成为书呆子。只要我们的生活遵循正常的秩序,我们就需要一些随机性、混乱性、冒险性、不确定性、自我发现、非致命的挫折等来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2.只有自学者是自由的。
3.我们不是为了生活而学习,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4.我贪婪的博览群书,最初关注人文学科,后来又涉猎数学和科学,现在对历史感兴趣——不管我选择什么学科,都可以深入而广泛的阅读,以满足我的好奇心。而且,我可以利用人们后来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特性,以自然的刺激作为深入学习的主要动力。…
5.一旦我看某本书或研究某个课题时感觉无趣,我就转移到下一个目标,而不是完全放弃阅读。你可以厌倦读一本特定的书,但不要厌倦阅读的行为。这样,你所阅读并消化的知识才能快速增长。
6.以‘概率’或‘随机’为标题的书,连续几年,我除了这类书之外什么都不看,不看课堂教材,不看报纸,不看文学书,什么都不看。我躺在床上只看这类书,如果遇到不能马上理解的内容或者感觉有点儿无聊了,我就阅读另一本书。
7.人们了解的很多东西其实都不值得去了解。学校里的杠铃策略——在学校里只求通过考试,把时间都花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上,不期望从学校里得到任何东西。
8.宝贵的知识,也就是你从事某一职业所需了解的知识,一定不在数据库中,所以要尽可能地远离中心。我在学校被灌输的东西,我已经忘光了;而我自己决定读的东西,我仍然记得很牢。
追随自己的爱好来选择阅读的重要意义,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