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芳《与洪琴西》两篇有感
中国自古都是特别注重等级关系的,其中 师 与 徒,是等级关系中颇为重要的一环,然而我今日读了两封曾国藩的书信《与洪琴西》后,却感受不到等级的森森压力,更多的是如友人般真挚的 尊敬 、 赞赏 与 关切。
这两封信曾国藩的书信中共涉及的两位主人公,他们分别是洪琴西和刘椒云。此二位不是一般的人物,在三人中洪琴西最小1824出生,他与曾国藩有师生之谊,参过曾国藩的军事,而且还担任过胡林翼的幕僚,也就是说中兴四大名臣之二都让他做过军事参谋,并且他也是极其有才之人,在信中也能明白清楚的看出曾国藩对他文采和人品的夸赞和爱惜。第二位人物刘椒云更是了不得的人物,他比曾国藩小七岁是1818年出生,他是个天资极其聪颖而又学识渊博之人,曾国藩把他当做挚友,对他很是关心,但是很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死时年仅31岁。
那么这两封信到底讲的是什么?而又给我们什么启发那?
我把信的内容概括为师与友,把启发概括为:敬友,师友,勉友,爱友。
[图片上传中。。。(2)]
第一封信的开头是曾国藩对洪琴西学识的大加赞叹而后忧虑到他如今归处穷乡,怕他一人为学太难,于是为他引荐到了刘椒云。此处可从曾深切真挚的言语中我们能读书曾对有才之人的赞赏与不遗余力的关心,后半部分曾有讨论了刘的学问的高深,打消了洪的疑虑,并进一步讲希望放下面子而 “退然自居于弟子之列” 能与刘教学相长。
第二封信更多的是曾国藩在师、友这两个角色中的转换。首先信的一开始,曾以朋友的身份表达出对有人父母亡故的伤心,而后话锋一转,曾就以一个长辈师长的口吻批评洪琴西的过度悲伤,并真挚的劝告他应把志向放远大,及时力学已考取功名。其实正如曾国藩所说,在遇到极其悲伤,甚至如同丧父母之痛的情况,我们都不应该过度的悲伤,而应该重拾自己,以 笃实扬显 为念,这才是真正的事亲之道。接下来的一段虽不和 友 字有关,但我们可以从信中曾疑虑洪刊刻的《盘洲文集》是否是他亲自校勘中,看到曾的治学之严谨以及对学术的尊重。
这封信最重要的在于最后一段,最后一段的百余字中,我能在每一个字中读的曾国藩对病重中的有人刘椒云的关心,尤其是他的这两句诗:“夜夜梦魂何处绕,大湖南北两刘生。”* 真是相思无已,言不能达,诸惟心照般真挚而又无奈啊。交友若能交曾国藩为友那也当终身无憾了啊。
那么两封信读完,我们得到是什么那?我认为当是对学问和人才的尊敬,以及对友人的真切关心,即:敬友 ,师友, 勉友 ,爱友 。但注意,这一切有一个前提,是这个有人一定也是值得尊敬的有人,洪、刘是因为学问和人品被曾尊敬和关心,其实很容易就能想到,若此二人是普通人,不见得曾会如此的关心。这就像友人在我们心中也有等级,有萍水相逢之友,有酒肉之友,有同窗、同事,有密友,有挚爱之友。这每一个概念都是递进关系,越到上走人也越少,但挚友少是极其幸运的,它好过没有一个,也好过虚假的一大群。挚友一定要是精的,就像曾的挚友一定要是情趣相投的大人才,我们每个人也应该要有自己的一个标准,但这不是功利化的标准,择友的过程也不是功利化的淘汰,好的朋友一定是经过时间的检验慢慢的剩下的。
等到我们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挚友后,就应该:,因为他是少有的真正的朋友;以他为师,因为他身上肯定有你值得尊敬学习的地方,不然自命不凡的每个人不会把一个平凡的人当成挚友;勉励他,因为是人都有失落,骄傲之时,这个时候正是友人该出马之时;挚爱他,爱他就像爱亲人,因为他可能是你心目中你在现实世界的另一个化身。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挚友。
关注关注号: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