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个大一的童鞋聊了聊,瞬间就有一种自己老了的感觉。我现在大四,虽然看似好像只差了三年,但明显感觉他们更加适应这个时代,更加会利用如今的互联网工具。
我经常在公交车上会听一些音频,经常听见一些三四十岁且目前小有名气的一些行业大佬谈自己对这个时代的思考,有人讲到他们很多时候都会有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并不是来自于同行业的同龄人,而是来自于现在正在崛起的90后和00后,因为这帮正在崛起的年轻人比他们更加具有创造力和个性,更加“会玩儿”。如今我算是体会到了这些话的含义。
如今在互联网上,你过一段时期就可以看到一个迅速蹿红的“网红”,过一段时期又感觉他(她)销声匿迹了,难道是人家真的消失了,不是,可能是大众口味又变了,这个社会信息迭代太快,还没等你反应过来,事物的本质貌似就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一段时期更新一次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这样才可以更加适应这个社会。你也许会说,人类进化生存那么多年,哪有你说的那么危言耸听,那就请你顺着我的思路来细想一下:
五年前,你的手机是什么样子,滑盖的?翻盖的?还是比较前卫的智能机,如今呢,可能连家里面的老人都更换为智能机了,动不动还在微信上和外出工作的孩子用微信视频,这是生活方式在改变;以前一个作家出了一本书,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高昂的成本才能在小范围内得到推广,而如今,你如果长期坚持写作并且建立自己品牌,维护好自己的粉丝群,只要你的作品一出来就可以低成本拥有市场,这是信息传播方式在发生改变;“网红”这个词在去年风靡全球,以前网红可能是一个听起来不太正派的词,如今能够成为网红的都有他(她)的资本,如果你再用一些偏见来看待网红,那么你的观念就要发生改变了,这个时代是需要个性的时代,每个人在这个环境下都有机会选择做自己, 这是思想观念在发生变化;而这些正在你身边悄悄改变着的东西,速度是空前的。
我所感知的这个社会,感觉它正在年轻化、个性化,学设计就是把所接触到的所感觉到的东西可视化,在我脑海里中国可能是这样一些形象:
我所在的中国,是一个坚定、朴实、踏实、善良、勤劳、不惹事不怕事、沉默少语但有自己原则的一位老父亲形象,如今在世界浪潮的冲击下,这位老父亲正在快速地重新成长,越来越强壮,越来越年轻潮流,越来越与世界接轨。
战争年代,我们经历着沧桑,饥饿、寒冷,还要不断地抵御外界带来的伤害,是衣服千创万孔在战火中站立起来的战士形象,他有着坚定的眼神和必胜的信心;后来经历改革开放,人民安居乐业了,过着平淡地日子,田间劳作,街头叫卖,足够养活一家人(一个朴实农民的形象);再后来工业发展起来,很多人选择下海经商,外出打工,于是就有了“离别的车站”的场景。教育事业的兴起,“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入了学校,于是一个家庭的目标就变成了培养一个大学生,再就是分配工作(建设家乡的知识青年形象);再后来学校大量扩招,提高全民的受教育水平,于是大学文凭也就是一张废纸,需要的是你的能力和资历,(一个拿着简历四处找工作的大学生形象 ,为了梦想北漂居无定所的青年形象)。当然前面这些都是一个普通家庭,普通孩子的成长轨迹。 同时期当然也少不了那些不墨守成规活出自己个性的人,他们的人生可能就不是那样一眼能望到头,所以我好多时候都在想“我要叛逆一回,干嘛要那么听话呀”好吧,这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想法,生活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的。
说句大话
国家都在进步,你好意思拖后腿吗?好吧,我不好意思。
原谅我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白,对于很多东西只有这么些浅薄的见解,以上如果有什么意见或观点与XXX相冲突,请见谅。
说了那么多没有逻辑的话,借用一句广告语“废话就像头皮屑,消灭就用xxx”,下面说件很正的事!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DXIAOMIN1310,与我这个设计小白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