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在工作中最难的部分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说是与人沟通交流。
因为大多数工作都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团体合作;很多工作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要卖给客户;还有一些工作不会自然落到头上,要靠争取。
这些都需要与人打交道,而且更难的是,我们无法选择工作中遇到的人,这种未知的状态更加提升了沟通交流的难度。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入良好的交流状态呢?
松浦弥太郎的《超越期待》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17岁就辍学开始打工,当过咖啡店店员、搬家工人,发过传单,做过保洁、建筑工人,后来又开书店、做杂志总编,现在是公司CEO,松浦弥太郎的职业经历可以说是十分丰富。他也认为,在工作中最难的是与人交流。
但他也觉得,工作的乐趣就在于提升交流质量,构筑人际关系。使双方互相信任、最大限度地迸发能量,这个过程既是挑战,又能带来巨大成就感。
很多人都以为工作中的交流是纯粹的就事论事。但松浦弥太郎认为,相比于谈论的内容本身,构筑关系更为重要。因为从长远角度看,建立信任、构筑良好的关系,不仅可以长期合作,还可以减少后面合作的沟通成本。
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在《构筑关系》这一章里,松浦给出了很多具体可行的方法。
首先,第一印象很重要,要好好把握见面的前七秒。
想象一下,如果别人介绍一个大帅哥(或美女)给你认识,但是对方一开口就是扑面而来的大蒜味,你还愿意继续跟对方聊天吗?恐怕不管对方有多帅(美),你都想马上逃离,去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吧。
因此,与人初次见面,不光要注意仪表,还要尽可能消除所有可能令对方讨厌的因素,比如声音、措辞、有无体味或口臭等,最好在见面之前从头到尾检查一下自己。
当然,注意仪表也要展现真实的自己,不必每一次都西装革履,只要干净、得体就好。如果穿着是为了迎合对方,也会使自己无法放松下来,影响发挥。穿着过于正式还会对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使见面气氛过于紧张,不利于后面的交流。
做到以上几点之后,在见面时直视对方并表达出自己的热情,传达出善意和敬意就行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重要的会面最好独自一人前去。
这可能和大多数人的认知相反,面对未知的情况,我们会觉得有人陪同会更加有底气,包括去见上司的时候,也有想要拉人同往的冲动。
但实际上,在那些场合,独自一人才能完全释放出你所有的潜力。
一方面,人都有惰性,有了依赖就会偷懒,有人同行,在准备时就有侥幸心理,现场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要求助。
而如果没有人分担,会迫使你在会面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想到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前想好应对措施。
另一方面,在会面过程中,有同行人在场会平添很多压力。比如,你可能会不自觉地考虑同行人的看法,或急于表现自己而想要谈判成功,反而影响能力的发挥。
但如果是你独自一人,你就无需照顾同行人的情绪和看法,可以集中精力在会谈本身,注意力完全放在谈判对象身上,及时调整谈话内容,效率会大大提高。即便是失败了,也可以没有负担地离开。
不光是职场,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靠自己比依赖别人得到的会更多。放弃依赖心理对个人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最后,在所有会议中,不要躲在最后一排不发言,要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盲目附和他人。
这也是很多职场新人最容易犯的问题,总觉得自己没有经验,说的话无足轻重,或者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或者觉得与己无关,只要按上司要求做就好了。
但这种行为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非常不好的。因为交流就像打球一样,需要互动,你来我往。会上的发言时间,就像是上司打过来的球,需要有人接,这时候,积极发言的态度比内容本身更重要。
交流的目的是构筑关系,不主动发言就没有交流,构筑关系就无从谈起。
此外,如果在会议上,你只是附和别人说的,没有提出自己的见解,也会给人留下不想负责任的印象。
很多人为了省事或安全,喜欢顺着别人的意思说,以为可以逃避冲突。但实际上,这样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没有自己想法的人,在职场上,大家并不想和这样的人建立关系,因为工作合作,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贡献力量。
长此以往,上司对你没有印象,有工作自然不会想到你,同事不愿和你合作,少了很多工作机会。那你如何在职场证明自己的能力呢?
所以,要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比起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做一个有勇气的人更加重要。
以上只是《超越期待》这本书一章的内容,其他章节还提出了很多有用的方法,比如演讲、谈判中的技巧,以及如何用商人的思维指导工作和生活,都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