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那些个日子,相比以前是忙碌的,除了带好我的班,在年级组和教科室的琐碎工作之上又多兼了一个班级的语文课,这意味着每周在课上就要多占去我540分钟,足足9个小时的时间(还不算批阅每周一记)。即便这样,五月份,我读了150多万字的书,写了2万多字的文。
有的朋友在博客里给我发来纸条,问我是怎么做到的?书是不是都是略读?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读书写文,熬夜去拼这些是不是太累太苦了?
今天,借高考的空隙,捋一捋我的生活状态(当然我做的也并不好),如下:
@坚持早起。
早起的人,是和太阳在一起的人。
早起的人,就是能更早一点看到黎明的人。
南怀瑾说,能控制早晨的人,方能控制人生。
所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都是五点左右起床,在上班前至少有一个小时时间是坐在书桌跟前的,要么写读书笔记,要么写自己想写的文。认真推算一下,如果每天早上多一个小时,一个月就多了30个小时,30个小时可以读很多的字,写很多的文。我的笔记和文有很多都是在这一个小时里写出来的。
这个早起的习惯最初源于王君老师,那段时间读她的博客,发现她的文更新都是在凌晨四点半左右。后来听朱永新教授的讲座,他引以为豪的就是从小他的父亲带他五点起床的习惯。于是,向他们学习,我也坚持了早起,的确颇为受益。
需要说明的是,在坚持早起的同时,不要熬夜,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基本都是十点睡觉,再加中午四十分钟左右的午休,保证每天不低于7个小时的睡眠。
@尽量不闲聊。
雷巴柯夫说,时间是个常数,但对于勤奋者来说,时间是个变数,用“分”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会多出59倍。
有没有发现,如果你没课,在办公室与同事们闲聊,一节课4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如果语文老师一个上午没课,看看作文,侃侃大山,一个上午就过去了,但如果你掌控好时间,有序地安排好时间,一个上午三四个小时,读一本书,写一篇文,是完全可以完成的。
独处是一种境界,一切思想和成就都是在独处中建立起来的。
所以尽量不闲聊,学会独处,这对于读书写文自我反省很重要。
前段时间有个段子很流行,讲一个放羊的和一个砍柴的在山坡上闲聊,聊了两个小时之后,放羊的羊吃饱了,于是赶着羊回家了,可砍柴的,你的柴呢?!
如果你想过点有意义的生活,如果你想人生有点色彩,那么,你就得多些独处的空间和时间,用它们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必要的人际交往还是不能少的。
@放下手机,不看朋友圈。
据调查显示,中国的每个成年人平均每天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是1.5个小时。这是平均,很多老师恐怕更多。当你的手伸向口袋发现手机没带,你是否莫名的就心慌慌了?平时有事没事,是否习惯于把手机掏出来看看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信息?下课归来,是不是手上的粉笔灰来不及洗掉,就先点开朋友圈看看发生了什么?早上醒来,是不是习惯性地把手机摸出来先到朋友圈逛一逛?晚上茶余饭后,是不是习惯于躺在沙发上或者床上,以最舒服的姿势举起手机刷朋友圈的各种信息?有没有觉得明明是刚拿起手机,却不知不觉半小时一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过去了?明明看了那么多的信息,闭上眼睛大脑里是不是涌现出空落落的无聊感?
……
曾经,我写过一篇文章《你是移动硬盘吗》,阐述了自从有了手机,有了Q和微信,就有了太多的牵绊束缚着心灵,那么多的群,那么多的信息,点开浪费时间,不点,那些未读消息像要把自己淹没在洪荒之中。后来索性把微信卸载,刚开始两天有点不习惯,老觉着有人找我而我不知道,但渐渐地,也没发现有人找我,况且真正想找你的人,怎么也找到你了。再后来,发现没有它,在现实的世界里,我的生活也没受什么影响,如果说有影响的话,那就是省出了时间,褪去了有它时的焦虑,内心着实宁静了不少。
一六年,学校强行添加地方教育等微信公众号,不得不恢复使用微信,但不同于以前的是,我不再时时处处去看它,只关注了我特别喜欢的几个公众号,诸如湿地、周国平、丁立梅、马德等,有时是一天看一次,有时忙就几天看一次,看的时候,铺开笔记本,像读书一样,遇到好东西就摘抄下来。
对于朋友圈和很多公众号,我都很少看,因为,那里面转来转去的,大都是相同的文章,如果你在朋友圈逛,点来点去,不知不觉,白花花的时间都给点进去了,到最后,大脑一片混乱,满眼疲惫,整块整块的时间被微信的朋友圈碎化掉了。
为了保证自己的阅读写作时间,我和先生约定,下班到家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放在鞋柜上,或是在书房充电,可以在睡觉前处理一次未接来电等信息,但时间决不会长,我们不把手机带进卧室,晚上,我们通常都是每人一本书的阅读状态。
当然,因为很少看朋友圈,会错过很多为朋友点赞的机会,有时心里挺不好意思的,在这里向各位朋友致歉,如果你的信息我恰巧读到了,我可能会及时点个赞,如果没点赞,那我一定是在心里默默赞过了。
非常感谢读我博客和简书的朋友,谢谢你们给予我的鼓励,我把文章发在微信,是为给自己一个督促,是为记录曾经用心走过的每一个日子,如有打扰,还请原谅!也希望你像我一样,在更多的时间里放下手机,不在朋友圈游弋,拥抱现实的生活,拥抱真实的收获。